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鸿友专利>正文

新型节能行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14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的新型节能行驶装置,由车体、传动链、撑垫等组成。传动链旁装有上部导轨,下部导轨,且传动链上装有带着滚轮和导向轮的多组撑垫,由于该行驶装置在与地面接触时,把变形阻力与摩擦阻力减少到最小。使得它比目前所使用的陆上交通工具都省力,又由于它可以在路面上随意行驶,这对于开发陆上交通运输、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陆上交通的行驶工具。目前陆上交通的行驶工具均以轮子着地产生摩擦力驱动车子行驶。如汽车、摩托车等。一般地讲车轮是由橡胶制成,橡胶与地面的摩擦系数较大,尤其在载重时容易引起车轮变形,从而增加了摩擦阻力,加重了车动力系统的负担,即启(推)动力,从而增加了车的能耗。如果能减少车辆行驶的摩擦阻力,将会大大减轻能量的消耗,而火车的形式,可以说是朝这方面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因其车轮与轨道均由钢铁制成,变形阻力和摩擦阻力大大减少,故能耗也减少。但火车运输的资金十分巨大,且铁路建设也限制了它的开发,因为这种方式的车辆无法在公路、街道等路面上随意行驶。而陆上交通运输量是十分巨大的,故其所消耗的能源也同样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开发陆上交通工具节能装置十分必要和迫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无车轮行驶装置,即无车轮车。产生变形阻力、摩擦阻力极小,它能在公路等路面上任意行驶。减少了能源消耗。应用于火车,不但可以节能,且使其建设成本明显降低,提高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道路上车体装有传动链和链轮,沿着传动链旁装有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传动链上装有带着滚轮和导向轮的多组撑垫,滚轮和导向轮与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相接触。当车体启动时,传动链和链轮运动,车体以下部导轨沿着其之下撑垫上的滚轮和导向轮上行驶,同时,另外的撑垫以其上的滚轮和导向轮接触上部导轨随着传动链往车体行驶方向运动,这样,使得撑垫沿着道路循环连续运动及车体连续行驶。可以通过减少滚轮和导向轮与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省力节能的目的。利用本技术构思设计成的新型节能行驶装置,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陆上交通工具摩擦阻力大的缺点。它的驱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只是现有陆上交通工具的1/5左右。从而节省了动力消耗,又由于它可以随意在路面上行驶,这对于解决陆上交通运输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若应用于火车,其建设成本将大大降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节能行驶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所示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B向所示的俯视图。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包括一个车体(1),一条传动链(2)和两个链轮(3)。沿着传动链(2)旁装有一条上部导轨(4)和一条下部导轨(5),传动链(2)上装有多组撑垫(6),撑垫(6)装有滚轮(7)和导向轮(8),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与滚轮(7)和导向轮(8)相接触。当车体(1)启动时,传动链(2)和链轮(3)运动,车体(1)以下部导轨(5)沿着其之下撑垫(6)上的滚轮(7)和导向轮(8)上行驶,同时,另外的撑垫(6)以其上的滚轮(7)和导向轮(8)接触上部导轨(4)随着传动链(2)往车体(1)的行驶方向(9)运动,这样,使得撑垫(6)沿着道路(10)循环连续运动及车体(1)连续行驶。可以通过减少滚轮(7)和导向轮(8)与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省力节能的目的。权利要求1.新型节能行驶装置有传动链(2)和链轮(3),其特征是沿着传动链(2)旁装有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传动链(2)上装有带着滚轮(7)和导向轮(8)的多组撑垫(6),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与滚轮(7)和导向轮(8)相接触。专利摘要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的新型节能行驶装置,由车体、传动链、撑垫等组成。传动链旁装有上部导轨,下部导轨,且传动链上装有带着滚轮和导向轮的多组撑垫,由于该行驶装置在与地面接触时,把变形阻力与摩擦阻力减少到最小。使得它比目前所使用的陆上交通工具都省力,又由于它可以在路面上随意行驶,这对于开发陆上交通运输、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文档编号B62D57/00GK2220977SQ9422273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陈鸿友 申请人:陈鸿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节能行驶装置有传动链(2)和链轮(3),其特征是沿着传动链(2)旁装有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传动链(2)上装有带着滚轮(7)和导向轮(8)的多组撑垫(6),上部导轨(4)和下部导轨(5)与滚轮(7)和导向轮(8)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友
申请(专利权)人:陈鸿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