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5991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区域水循环要素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步骤2,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步骤3,确定各类所述非点源污染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步骤4,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根据“降雨-径流”过程,建立入河系数与降水量、径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步骤5,根据随时间变动的所述入河系数,计算得到污染物入河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以往的固定入河系数法,建立一种变动的入河系数方法,重点针对非点源污染,可以对给定的污染源情况,推求不同的降雨、下垫面等条件下,不同时间的污染物入河量,从而为水质模拟、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的方 法。
技术介绍
规划层面,现行的污染物入河量估算通常采用入河系数法,即污染物入河量由污 染物排放量乘以固定的入河系数得到,也有的入河系数建立与空间位置的关联,例如原国 家环保总局《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以企业排放口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到入河排污口的距离lkm-40km时为条件,给出了污染物入河系数从0. 6-1. 0的区间参考范 围,这仅指点源污染。 污染物的入河系数显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与诸多因素有关,特别在时间分配上。 对于和降雨条件密切相关的非点源污染,如果采用入河系数推求入河量,在没有降雨和产 流的情况下,仍然有污染物的入河量,实际情况时,这时候虽然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显然 没有入河量,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固定的入河系数仅能计算在规划层面,大区域范围、长 时间尺度如年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计算不同的降 雨、下垫面等条件下,不同时间污染物的入河量,从而为宏观的水质模拟、水环境管理提供 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入河系数计算污染 物入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对区域水循环要素包括降水量和径流量等的 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步骤2,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步骤3,确定 各类所述非点源污染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步骤4,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根据"降 雨-径流"过程,建立入河系数与降水量、径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步骤5,根据随时间变动 的所述入河系数,计算得到污染物入河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获取降水量、产流量、产流系数等区域水循环要素;根 据所述区域水循环要素得到降水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二次方 差。 优选地,所述非点源污染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农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废水、水土 流失和农村生活废水。 优选地,所述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包括:确定非点源污染的 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规律。 优选地,步骤5根据下式计算所述污染物入河量: Wxi可=W产S *1^(1^,R2,R3,R4,R5,t) 其中,Waw为污染物入河量;^为污染物产生量;f (R1, R2, R3, R4, R5, t)为随时间 变动的入河系数;&为城镇地表径流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 2为农药化肥施用对应的 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3为畜禽养殖废水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4为水土流失量对应坡 度较大的山区的产流量;馬为农村生活废水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t为时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以往的固定入河系数法,建立一种变动 的入河系数方法,针对非点源污染,可以在给定的污染源情况,推求不同的降雨、下垫面等 条件下,不同时间污染物的入河量,从而为水质模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 据。【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 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术语解释:(1)污染物排放量,是指污染源自身排放出的污染物数量,规划时以吨 /年(t/a)计;(2)污染物入河量,是指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经过沿程损失、污水处理、拦截 等过程后,进入河道对河流造成污染的量,规划时以吨/年(Va)计;(3)入河系数,是指污 染物入河量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通常介于0-1之间。 做水污染防治规划时,需要首先弄清楚某一个区域到底有多少污染物进到河里面 去了。现有技术中在计算时,通常采用入河系数来计算。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变动的污染物 入河系数方法来计算污染物入河量。这种变动的污染物入河系数,可定量评价不同条件下 污染物到底进河里多少,例如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入河的比例应该是不一样的。 请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特征在 于,包括:步骤1,对区域水循环要素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步骤2,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 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步骤3,确定各类所述非点源污染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步骤 4,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根据"降雨-径流"过程,建立入河系数与降水量、径流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步骤5,根据随时间变动的所述入河系数,计算得到污染物入河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获取降水量、产流量、产流系数等区域水循环要素;根 据所述区域水循环要素得到降水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二次方 差。 优选地,所述非点源污染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农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废水、水土 流失和农村生活废水。 优选地,所述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包括:确定非点源污染的 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规律。 优选地,步骤5根据下式计算所述污染物入河量: Wxi可=W产生 *1^(1^,R2,R3,R4,R5,t) 其中,W人河为污染物入河量;W产生为污染物产生量;f (R1, R2, R3, R4, R5, t)为随时间 变动的入河系数;&为城镇地表径流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 2为农药化肥施用对应的 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3为畜禽养殖废水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R 4为水土流失量对应坡 度较大的山区的产流量;馬为农村生活废水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t为时间。各类土地 利用代码含义见表1,其中,城镇地表径流对应的土地利用代码为51 ;农药化肥施用对应的 土地利用代码为11的"水田"和代码为12的"旱地";农村生活废水对应的土地利用代码为 52等。 利用上式计算的动态污染物入河量可用来进行水质模拟,动态污染源评价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以往的固定入河系数法,建立一种变动 的入河系数方法,针对非点源污染,可以在给定的污染源情况,推求不同的降雨、下垫面等 条件下,不同时间污染物的入河量,从而为水质模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 据。 表1 :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代码【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区域水循环要素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步骤2,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 步骤3,确定各类所述非点源污染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 步骤4,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根据"降雨-径流"过程,建立入河系数与降水量、径流量 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5,根据随时间变动的所述入河系数,计算得到污染物入河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获取降水量、产流量、产流系数等区域水循环要素; 根据所述区域水循环要素得到降水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 二次方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点源污染包括 城镇地表径流、农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废水、水土流失和农村生活废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区域内的 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包括:确定非点源污染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规律。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根据下式计 算所述污染物入河量: w入河=评产4 *1^(1^,R2, R3, R4, R5, 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对区域水循环要素演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步骤2,确定该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和组成;步骤3,确定各类所述非点源污染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的产流量;步骤4,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根据“降雨‑径流”过程,建立入河系数与降水量、径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步骤5,根据随时间变动的所述入河系数,计算得到污染物入河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存稳贾仰文王浩周祖昊仇亚琴贺华翔褚俊英王鹏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