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珊瑚礁生态修复
,特别是一种新型人工珊瑚礁体结构。
技术介绍
珊瑚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地区。据报道,全球直接或间接依赖珊瑚礁生态系统生存的人口数量超过一亿,我国亦有着十分丰富珊瑚礁资源分布在西沙、南沙、台湾以及海南岛等地。由于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地区的珊瑚礁呈明显衰退之势,一些海域鱼群、蟹贝类近乎绝迹,局部海岸线受海水侵蚀,出现岸线后退、海水倒灌现象。所以,除了消除引起珊瑚礁遭受破坏的不利因素外,更有必要采用珊瑚礁生态修复等积极措施来保护我国宝贵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手段有种植珊瑚和建造人工珊瑚礁。国外研宄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为了给珊瑚虫提供附着物和生长平台,他们将废旧的军舰、坦克、汽车、轮胎、混凝土块等沉入海底,或者在海底建造独立的人工礁体结构。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往海水中通以低压电流电解海水可使海水的酸性在阴极减弱,促进海水中钙镁等离子的结晶物的形成,这些结晶物易被成长中的珊瑚虫所利用,“骨骼”的生长加快,进而珊瑚呈现出比自然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依靠风力供电的分层式人工礁体,包括分层式礁盘(9),中心圆柱(1),混凝土墩式基座(2);其特征在于:礁盘设三层或多于三层,每层布置众多珊瑚虫附着单元(4),附着单元(4)下部为半圆形附着单元基座(10),由基座(10)内部向外延伸出四个对称的附着单元分支(11);所述中心圆柱(1)穿过每层礁盘(9)的中心,上部与风力发电装置(12)连接并接通放电装置正极,下部伸入海底;圆柱的中心预留空腔作为线缆通道(8)放置与供电装置负极相连并分支到各层礁盘(9)的缆线;采用四根弯曲金属支撑杆(3)对称布置支撑各层礁盘(9),金属支撑杆(3)一段固结到中心圆柱(1),另一端弯曲延伸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宇,杜睿超,袁万成,蒋昌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