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建平专利>正文

驾驶室翻转用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961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驾驶室翻转用举升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翻转举升装置,是将电机、电动液压泵、手动液压泵、控制油路、控制系统、单向阀、溢流阀、节流阀、举升油缸、举升活塞、随动机构、密封等全部集成在一个本体上;本体上安装的所有部件都通过本体内部开有的油路连接,举升油缸、举升活塞、随动系统、吊环等部件集成为一体;耳座与本体集成在一体;所述的举升油缸内安装的活塞连杆内装有随动活塞,活塞连杆内腔又是随动油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油箱、举升缸与活塞、随动机构集成在一体,无外部连接管路及外露接头,避免了漏油问题,具有工作可靠,减少故障率,且降低成本,装配工艺性好,更换方便的积极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翻转举升装置,国际专利分类号为B62D33/067。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驾驶室翻转装置,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扭力弹簧式,在驾驶室前支轴上安装扭力弹簧,并给予预扭力,用于减低驾驶室的重力;第二种是采用螺杆结构;第三种采用液压机构手动或电动方式;上述三种方式都存在有不同的缺陷。第一、二种驾驶室的翻转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很大且不安全;第三种有分体式驾驶室翻转器问世,该翻转器的油泵与液压油缸为两体分放,中间由油管连接,油管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磨损而造成系统漏油,使翻转器工作失效;其次管接头密封不佳造成漏油;装配工艺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安全可靠、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驾驶室翻转用举升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是将电机、电动液压泵、手动液压泵、控制油路、控制机构、单向阀、溢流阀、节流阀、举升油缸、举升活塞、随动机构等全部集成在一个本体上;举升油缸、举升活塞、随动系统、吊环等部件集成为一体;耳座与本体集成在一体。本技术是由举升装置本体、电动泵油缸组成,在本体上面的左侧安装有电动机,在本体上面的右侧安装有油缸;为了保证在电动液压泵或电路出现故障时仍然不影响驾驶室的翻转,在上述的举升装置本体上面油缸的右侧安装有手动液压泵;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柱塞泵、溢流阀、操纵机构的换向控制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两个单向阀、节流阀、换向控制阀和柱塞泵;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的左端面从左至右依次两个单向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的底面与中央油道左右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单向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内部开有连接部件的油道14条;吊环与活塞杆通过圆柱销连结,吊环内通过钢丝卡环将关节轴承固定在内。所述的油缸由油缸外套、油缸、活塞杆、活塞和随动活塞组成,油缸通过螺纹与本体连接,回油管插在油缸的右侧本体上,外套安装在油缸和回油管的外侧,外套与本体间隙配合,通过○形环径向密封;紧固螺母通过油缸上部的的螺纹将油缸连同外套紧固在本体上;回油管的上部插到安装到外套上部的过渡套内,在油缸与过渡套环槽连接处开有油孔;在油缸的内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为圆柱体形;在活塞杆的下部通过止口与销轴连接有活塞;活塞开有三道环槽,第一和三道为油封,第二道为支撑环;为了实现某些车辆驾驶室悬浮随动的需要,改善驾驶室的工作环境,在活塞杆内部加装随动装置,具体结构如下前述的活塞杆加工成中空状形成随动油缸,在中空状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随动活塞;在活塞杆的下部通过止口与销轴连接有活塞;随动活塞开有四道环槽,最上一道为气环,第二和四道为支撑环,第三道为油封;活塞开有三道环槽,第一和三道为油封,第二道为支撑环;在活塞中间开有两个对称的油道通向随动活塞;与此相适应吊环设有排气孔;换向控制阀采用三位四通转阀或二位四通转阀;也可采用三位四通直阀或二位四通直阀;所述的转阀为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安装在油缸腔体的下部,阀芯左端由丝堵通过O型环封堵并完成轴向定位,阀芯右端通过压紧弹簧和自身铣扁部分与操纵杆铣豁口部位连接;操纵杆由右上侧压珠和弹簧頂丝组成的分度机构进行每45度分度;操纵杆右端有压盖和防尘密封圈,靠压盖止口内槽限位,操纵杆上相应位置安有锁紧销;所述的电动液压泵由偏心轴、电机、O形圈、轴承、回转油封、压盖、滑动柱塞等零部件组成;滑动柱塞部件水平安装在本体左侧前、后位置,其端部与安装在两滑动柱塞部件中间的偏心轴部件相接触,吸油单向阀安装在本体底面,压油单向阀安装在本体左端面,内含回转油封,外有○形圈的压紧偏心轴上部轴承用的压盖装在电机下端的本体上;偏心轴上端和电动机输出轴相连;电机通过密封垫和螺钉及弹簧垫片与本体连接;所述的手动泵支架由底部螺钉和胶垫及上部手动泵油缸与阻尼胶垫连接在本体上;手动泵油缸通过螺纹安装在本体上,它的下端压紧一个垫片;手动泵活塞杆下端由Y型圈封油,上端通过铰链轴和销连接在压套上,压套通过铰链轴和销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通过铰链轴和销与支架连接;液控单向阀以插阀的结构形式安装在本体右后面,它与转阀输出油道连接出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油缸底部相通。控制口接油缸回油道;单向节流阀布置在液控单向阀和转阀之间,它以插阀的形式安装在本体右侧后面,它直接与油缸底部和液控单向阀连接;单向阀以插阀的形式安装在本体最右端的后面,它与手动泵高压油道连接,输出端与电动泵并联连接;所述的单向阀、溢流阀、单向节流阀和液控单向阀均为插阀式标准结构;本体下端设有铸造耳座;耳座内通过钢丝卡环将关节轴承固定在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吊环1连接在驾驶室铰链支架上,耳座连接在车架钢板弹簧销上。举升机构工作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手动和电动,两者并联连接。当电动机启动后带动液压泵组件工作,产生的高压油同时通过溢流阀和转阀使系统处于工作状态举升通过转阀传来的高压油经液控单向阀和单向节流阀送入油缸底部推动活塞运动,上腔油经回油管回到油箱完成举升; 停留当液压泵和手动泵停止输送高压油时,由于液控单向阀的作用迅速关闭油缸底部流向回路的高压油使驾驶室停在所需位置。确保驾驶室在重力作用下不下落;回落通过转阀换向使液压泵产生的高压油反向进入出油道,这样,高压油分出一支打开液控单向阀,另一支从回油管进入油缸上腔,作用于活塞,使活塞下降,油缸下腔的油经节流后回油箱,避免了因重力导致驾驶室回落过快;随动转阀置于中间位置。活塞浮动,液压油在随动缸和主缸内移动,实现随动,随动时关闭所有液压阀的油路。本技术将液压泵、手动泵、操纵控制机构、安全机构、下连接环高度集成在本体上,将油箱、举升缸与活塞、随动系统集成在一体,无外部连接管路及外露接头,避免了漏油问题,具有工作可靠,减少故障率,且降低成本,装配工艺性好,更换方便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剖结构(实施例2)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换向控制阀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液控单向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柱塞液压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手动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本体上、左、前面孔道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本体下、后面孔道位置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本体右面孔道位置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本体上面油缸处孔道位置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由举升装置本体17、电动液压泵16、手动液压泵8和油缸2组成,在本体17上面的中部安装有油缸,在本体17上面油缸的左侧安装有电动机16,在本体上面油缸的右侧安装有手动泵8;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柱塞泵、溢流阀9、操纵机构15的换向控制阀10;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压油单向阀、液控单向阀13、单向节流阀12、换向控制阀10和柱塞泵;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左端面从左至右依次两个压油单向阀14;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底面与中央油道左右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吸油单向阀,也称自重单向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内部开有连接部件的油道14条;所述的油缸由油缸外套2、油缸4、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驾驶室翻转用举升装置,是由举升装置本体(17)、电动液压泵(16)和油缸组成,其特征是:在本体(17)上面的右部安装有油缸,在本体(17)上面油缸的左侧安装有电动机(16),电动机(16)与安装在本体(17)内的液压泵的偏心轴连接; 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柱塞泵、溢流阀、操纵机构的换向控制阀(10);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单向阀、节流阀、换向控制阀(10)和柱塞泵;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 7)的左端面从左至右依次两个单向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17)的底面与中央油道左右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单向阀;在所述的举升装置本体内部开有连接本体上所有安装部件的油道;吊环(1)与活塞杆(5)通过圆柱销连结,吊环(1) 内通过钢丝卡环将关节轴承固定在内;所述的油缸由油缸外套(2)、油缸(4)、活塞杆(5)和活塞(7)组成,油缸(4)通过螺纹与本体(17)连接,回油管(3)插在油缸(4)右侧的本体(17)上,外套(2)安装在油缸(4)和回油管(3)的 外侧,外套(2)与本体(17)间隙配合,通过○形环径向密封;紧固螺母(19)通过油缸(4)上部的的螺纹将油缸(4)连同外套(2)紧固在本体(17)上;回油管(3)的上部插到安装到外套上部的过渡套(18)内,在油缸(4)与过渡套(18)环槽连接处开有4个油孔;在油缸(4)的内部安装有活塞杆(5);所述的活塞杆(5)为圆柱体形;在活塞杆(5)的下部通过止口与销轴连接有活塞(7);活塞(7)开有三道环槽,第一和三道为油封,第二道为支撑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本荣
申请(专利权)人:金建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