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裕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3539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2-15份、连翘12-15份、生石膏25-30份、板蓝根10-12份、紫花地丁12-15份、薄荷20-25份、牛蒡子6-8份、白僵蚕10-12份、蚤休10-12份、夏枯草8-10份、生大黄4-6份、大豆8-10份、白芍12-15份、白术10-12份、黄连4-6份、炙甘草6-8份、生黄芪8-10份、佩兰4-6份、竹茹15-18份、黄芩12-15份、荆芥6-8份、牛黄4-6份、石榕12-15份、四季青20-25份、天花粉10-12份、红参6-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疗程短、见效快,能够清热解燥,扶正祛邪,调补脾胃,改善脑部循环,标本兼治,不易复发,且成本较低,一次治疗,终身免疫,不留后遗症,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病毒性脑膜炎则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常见传染病病毒以及单纯疱瘆病毒所致。不同病毒导致的脑膜炎有不同的发病季节、地理、接触动物史等特点,如肠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夏季,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类虫媒病毒是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虱等叮咬致病,常有季节流行性。临床工作中,目前仅能在1/3?1/4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中确定其致病病毒,其中,80%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瘆病毒、聰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虽然当前在多数患者尚难确定其病原体,但从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均能支持急性颅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发病开始症状较轻,随后迅速进展而陷入昏迷,可突然死亡,病初即高热、频繁惊厥发作,出现异常动作或幻觉,其间可有短暂清醒期,多数患儿病初表现为一般畸形全身感染症候,可有发热、头痛、轻度鼻咽炎、腹痛、恶心、呕吐等,婴儿可有发作性尖声咀嚼,当体温逐渐上升后,患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逐渐出现惊厥发作、颈强直、木僵状态及异常动作,由于主要受累脑区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全部临床表现在起病3天至I周内出现,可持续存在一周至数月不等。祖国医学对暑温等证早有记载。如《温病条辨》云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文中对小儿暑温的发病特点做了精确概括。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缘于外感湿热之邪。病机要点为邪气炽烈,易于耗气伤津,动风生痰和内陷营血。病邪多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而以气分病为重心。病位涉及心、肝、脾、肾诸脏。病性多属实属热,迀延不愈者可见虚实夹杂之象。本病表现多种多样,临证之时首先应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分清疾病的发展阶段。由于本病传变迅速,一般初起即见卫气同病;继之转为气营两燔,并见风火相煽,动风生痰之证;疾病恢复期则常见气阴不足,筋脉失养之候。目前国内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对症治疗周期长,成本高;并且一些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失语、眼球麻痹、吞咽困难等后遗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迅速清热解燥,扶正祛邪,疗效确切的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2-15份、连翘12-15份、生石膏25-30份、板蓝根10-12份、紫花地丁 12-15份、薄荷20-25份、牛蒡子6-8份、白僵蚕10-12份、蚤休10-12份、夏枯草8_10份、生大黄4-6份、大豆8-10份、白芍12-15份、白术10-12份、黄连4-6份、炙甘草6-8份、生黄芪8-10份、佩兰4-6份、竹茹15-18份、黄芩12-15份、荆芥6_8份、牛黄4_6份、石榕12-15份、四季青20-25份、天花粉10-12份、红参6_8份。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3份,连翘13份,生石膏28份,板蓝根11份,紫花地丁 13份,薄荷22份,牛蒡子7份,白僵蚕11份,蚤休11份,夏枯草9份,生大黄5份,大豆9份,白芍13份,白术11份,黄连5份,炙甘草7份,生黄芪9份,佩兰5份,竹茹16份,黄芩13份,荆芥7份,牛黄5份,石格13份,四季青22份,天花粉11份,红参7份。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配方称取内服药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上表面1-2厘米,浸泡2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上表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使用方法??每天2-3次,每次50-75毫升。药理分析: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瘆、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连翘:味苦,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瘆,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板蓝根:味苦,性寒,无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瘆,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卩因肿,火眼,疮瘆;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代药理证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备注: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薄荷:性凉,味甘辛,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瘆搔痒,麻瘆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能够疏散风热,宣肺透瘆,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瘆,风瘆,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白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体轻窜散,可升可降;具有熄风止痉,散结解毒,社风止痒的功效;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偏正头痛,瘰疠痰核,痄腮,咽喉肿痛,目赤流泪,齿痛牙疳,女子崩带,疔疮肿毒,风瘆瘙痒。蚤休: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经。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能够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生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能够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能够增强机体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进骨骼发育、抵抗缺铁性贫血、能够抗氧化及抗衰老的作用。白芍: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等。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黄连:它本身的主要成份是黄连素,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2‑15份、连翘12‑15份、生石膏25‑30份、板蓝根10‑12份、紫花地丁12‑15份、薄荷20‑25份、牛蒡子6‑8份、白僵蚕10‑12份、蚤休10‑12份、夏枯草8‑10份、生大黄4‑6份、大豆8‑10份、白芍12‑15份、白术10‑12份、黄连4‑6份、炙甘草6‑8份、生黄芪8‑10份、佩兰4‑6份、竹茹15‑18份、黄芩12‑15份、荆芥6‑8份、牛黄4‑6份、石榕12‑15份、四季青20‑25份、天花粉10‑12份、红参6‑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裕平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孙裕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