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51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在与工件移动辅助装置(6)连接的支撑台(7)上,安装有从上下夹持座椅靠背(1)的上部夹持臂(21)和下部夹持臂(20),通过辅助臂(17)的动作,将由这些上部和下部夹持臂(21、20)所保持的座椅靠背(1)从车体(B)的乘降口(G)搬入到车室(R)内;在座椅靠背(1)上缘部背面,埋设有为支撑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系链固定器(2)的、上面和背面开放的系链固定器盒(3),在上部夹持臂(21)的前端,设置有可卡合在该系链固定器盒上的卡合爪(27)。这种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可确定相对于上部和下部夹持臂的座椅靠背位置,并有助于提高将座椅靠背向车室的搬入和定位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尤其涉及在与工件移动辅助装置上的辅助臂连接的支撑台上,安装从上下方向夹持座椅靠背的上部夹持臂和下部夹持臂,并通过上述辅助臂的动作,将由这些上部及下部夹持臂所夹持的座椅靠背、从车体的乘降口搬送到车室内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对于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件1中所公开的那样,已为人所熟知。专利文件1专利第2547232号公报。对于现有的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在由上下一对夹持臂夹持座椅靠背时,因为由各夹持臂压住座椅靠背的软垫部分,所以很难使相对于两夹持臂的座椅靠背位置为一定,而且也不能稳定地夹持座椅靠背,因此就难以实现良好地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操作性。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可使相对两夹持臂的座椅靠背位置为一定,并可稳定地夹持座椅靠背,从而有助于提高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和将其定位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为在与工件移动辅助装置的辅助臂连接的支撑台上,安装有从上下夹持座椅靠背的上部夹持臂和下部夹持臂,通过所述辅助臂的动作,将由这些上部和下部夹持臂所夹持的座椅靠背,从车体的乘降口搬入到车室内,在这样的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中,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缘部背面,埋设有为支撑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系链固定器的、上面和背面开放的系链固定器盒,在所述上部夹持臂的前端,设置有可卡合在该系链固定器盒上的卡合爪。根据该第一特征,在由上部和下部夹持臂夹持座椅靠背的时候,通过上部夹持臂的卡合爪卡合在座椅靠背的系链固定器盒上,座椅靠背和两夹持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总为一定,而且由于与上部夹持臂的卡合爪卡合的系链固定器盒具有较高的刚性,所以能够稳定地夹持座椅靠背,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向车室搬入座椅靠背和定位的操作性。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附加于第一特征的第二特征为所述下部夹持臂被安装在与所述支撑台连接的第一机架上,所述上部夹持臂被安装在与所述第一机架连接并可升降的第二机架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使第二机架升降的第一致动器。根据该第二特征,在夹持上述座椅靠背的时候,由第一致动器的工作,使第一和第二机架相互滑动,并通过这种直线移动,使上部夹持臂靠近下部夹持臂,从而能够很容易地使卡合爪与系链固定器盒接合。进而,本专利技术中附加于第二特征的第三特征为所述第一机架、通过枢轴可前后摇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并在这些支撑台和第一机架之间,连接有使第一机架绕所述枢轴摇动的第二致动器。根据该第三特征,通过使上述第二致动器工作,可自由控制由两个夹持臂所夹持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向车室搬入座椅靠背和定位等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上述装置从支撑台卸下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处于夹持座椅靠背状态的上述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处于夹持座椅靠背状态的上述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箭头7的向视图,图8是上述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图9是通过上述装置夹持座椅靠背的主视图,图10是同一座椅靠背的俯视图。图中B-车体,G-乘降口,R-车室,1-座椅靠背,2-系链固定器,3-系链固定器盒,5-座椅靠背搬送装置,6-工件移动辅助装置,7-支撑台,8-枢轴,10-第一机架,11-第二机架,14-第一致动器,15-第二致动器,20-下部夹持臂,21-上部夹持臂,27-卡合爪。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上述装置中卸下支撑台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上述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处于夹持座椅靠背状态的上述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处于夹持座椅靠背状态的上述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箭头7所看到的向视图,图8是上述装置的作用说明图,图9是通过上述装置夹持的座椅靠背主视图,图10是同一座椅靠背的俯视图。首先,通过图9和图10,来说明由本专利技术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所夹持的座椅靠背的结构。而且对于下文的说明,所谓的前后左右方向是以搬入座椅靠背的车体为基准。如图所示的座椅靠背1,被设置在汽车车体B的车室R(参考图8)的后部,左侧座椅靠背1L和右侧座椅靠背1R是分开的、可前后倾斜移动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左右分离式结构,在左侧座椅靠背1L和右侧座椅靠背1R的各上缘部背部上,埋设有系链固定器盒3、3,该系链固定器盒,支撑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系链固定器(tether anchor)2,且具有较高的刚性。各系链固定器盒3,3的上面和背面都打开,虽在图中没有示出,但各系链固定器盒3,3上,设置有在不使用时盖住上述打开面的装饰盖。下面,通过图1~8来说明为了将上述座椅靠背1搬入到车室R后部而使用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5。在图1~4中,座椅靠背搬送装置5,包括连接到工件移动辅助装置6上的支撑台7、通过水平方向的枢轴8在车辆前后方向可摆动地连接在向支撑台7上方延伸的托架7a上的第一机架10、通过导轨12、12和滑动件13、13可上下滑动地连接在该第一机架10上的第二机架11、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机架10、11之间并使第二机架11升降的第一致动器14,被设置在支撑台7和第一机架10之间并控制第一机架10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第二致动器15。工件移动辅助装置6,包括可在汽车加工厂的顶棚导轨9上行走的驱动单元16以及从该驱动单元16吊下的多关节辅助臂17。上述支撑台7可摇头地连接在该辅助臂17的前端上。第一机架10,由方形的机架主体18、被结合在该机架主体18下部且向机架主体18的左右两侧突出的下部支撑杆19组成。在该下部支撑杆19的两端固定有左右一对下部夹持臂20、20,该下部夹持臂向后方伸出且支撑左侧座椅靠背1L和右侧座椅靠背1R的各个下端部。另外,在机架主体18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搬送人员把持用的框架形主手柄22和辅助手柄22’。第二机架11,由方形的机架主体24、被结合在该机架主体24上端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支撑杆25组成。在机架主体24的前面,固定有左右一对导轨12、12,固定在第一机架10的机架主体18背面上的左右一对滑动件13、13,连接卡合在上述导轨12、12上。向后方伸出且从上述左侧座椅靠背1L和右侧座椅靠背1R的上端面覆盖其背面的上部地弯曲的辅助臂26、26,被固定设置在上部支撑杆25的左右两端上,另外,在这些辅助臂26、26上,固定地设置有从各自中间部向左右外侧伸出的一对上部夹持臂21、21。从上方与上述左右系链固定器盒3、3结合的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制的卡合爪27、27被设置在这些上部夹持臂21、21的前端上。另外,如图7所示,在上部夹持臂21、21的中间,设置有导向孔28。支撑轴29可滑动地插入在该导向孔28内,在上述支撑轴29上,安装有可接触座椅靠背1上端面的缓冲垫30,并且,设置有将上述缓冲垫30推压到座椅靠背1一侧的安装弹簧31。上述第一致动器14,是由被固定在第一机架10上的气缸本体14a和嵌入在该气缸本体14a内的活塞(未图示)组成的双向驱动式气缸,在第二机架11上连接沿该活塞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车室搬送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搬送装置,在与工件移动辅助装置(6)的辅助臂(17)连接的支撑台(7)上,安装有从上下夹持座椅靠背(1)的上部夹持臂(21)和下部夹持臂(20),通过所述辅助臂(17)的动作,将由这些上部和下部夹持臂(21、20)所夹持的座椅靠背(1),从车体(B)的乘降口(G)搬入到车室(R)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靠背(1)上缘部背面,埋设有为支撑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系链固定器(2)的、上面和背面开放的系链固定器盒(3),在所述上部夹持臂(21)的 前端,设置有可卡合在该系链固定器盒(3)上的卡合爪(2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浩司福岛洋一外山学大熊稔西泽吉弘堀川坚嗣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