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燃气喷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359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燃气喷轨,它包括:阀座,其具有多个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其围绕成聚气口,其包括第一扰流块,所述第一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上内壁,所述第一扰流块的下侧为第二扰流块,所述第二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下内壁;线圈组件,其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一侧,其朝向所述缸体延伸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密封座,其置于所述缸体内,其具有储气腔体,所述储气腔体的进气口与所述聚气口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入储气腔体的气体流量,进而增加进入出气接头的气体流量,即增加喷入发动机的各燃烧室的气体流量,提高燃气喷轨的流量稳定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燃气喷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为此,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其中,天然气汽车以其排放低、抑制温室效应和摆脱对石油依赖三大特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在我国,不少城市公交和出租车有大量燃油车已经改用或者正在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随着我国燃气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多,开发与之相匹配的燃气加热器也势在必行。在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电控喷气系统中,最关键的装置之一是气体喷射器,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燃料的喷射质量。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燃气喷轨结构复杂,喷轨流量的稳定性不足,无法保持一致性,进气接头和封堵头因直接与喷轨连接,影响喷轨质量及使用寿命,且不便于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稳定性燃气喷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喷轨,所述燃气喷轨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具有多个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围绕成聚气口,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块,所述第一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上内壁,所述第一扰流块的下侧为第二扰流块,所述第二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下内壁;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一侧,所述线圈组件朝向所述缸体延伸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密封座具有储气腔体,所述储气腔体的进气口与所述聚气口对应设置。由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围绕成聚气口,所述聚气口与所述密封座的储气腔体的进气口对应设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入储气腔体的气体流量,进而增加进入出气接头的气体流量,即增加喷入发动机的各燃烧室的气体流量,提高燃气喷轨的流量稳定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燃气喷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扰流块和所述第二扰流块朝向所述缸体的水平轴线逐渐隆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扰流块具有第一扰流凸缘,所述第二扰流块具有第二扰流凸缘,所述第一扰流凸缘和所述第二扰流凸缘为球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组件沿所述缸体的垂直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连接有进气接头,所述阀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连接有封堵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体的下端面上连接有第三转接头,所述第三转接头远离所述缸体的下端面的一端连接有出气接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转接头内设置有单向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接头远离所述缸体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所述第一隆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隆起部的高度。【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缸体与密封座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00-阀座,110-第一扰流块,111-第一扰流凸缘,120-第二扰流块,121-第二扰流凸缘,130-缸体,140-聚气口,200-进气接头,210-第一转接头,220-第一隆起部,230-第二隆起部,300-封堵头,310-第二转接头,400-出气接头,410-第三转接头,420-单向阀,500-密封座,510-储气腔体,511-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喷轨,所述燃气喷轨包括:阀座100,所述阀座具有多个缸体130,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围绕成聚气口 140,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块110,所述第一扰流块110连接于所述缸体130的上内壁,所述第一扰流块的下侧为第二扰流块120,所述第二扰流块120连接于所述缸体130的下内壁;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阀座100的一侧,所述线圈组件朝向所述缸体延伸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密封座500,所述密封座500置于所述缸体130内,所述密封座500具有储气腔体510,所述储气腔体的进气口 511与所述聚气口 140对应设置。由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围绕成聚气口,所述聚气口与所述密封座的储气腔体的进气口对应设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入储气腔体的气体流量,进而增加进入出气接头的气体流量,即增加喷入发动机的各燃烧室的气体流量,提高燃气喷轨的流量稳定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块110和所述第二扰流块120朝向所述缸体130的水平轴线逐渐隆起。优先地,所述第一扰流110具有第一扰流凸缘111,所述第二扰流块120具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燃气喷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喷轨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具有多个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围绕成聚气口,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块,所述第一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上内壁,所述第一扰流块的下侧为第二扰流块,所述第二扰流块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下内壁;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一侧,所述线圈组件朝向所述缸体延伸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密封座具有储气腔体,所述储气腔体的进气口与所述聚气口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旻磊汪纪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柯恩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