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62893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器;各像素电路在响应同一数据信号时,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不相同,导致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尽相同,影响各像素单元发光亮度的均匀性;通过与驱动晶体管并联的第一电容器将电压变化反馈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由于所有晶体管为沟道极性相同的场效应管,可以起到负反馈调节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的电流的作用,从而将各像素中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补偿一致,有效解决由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异导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均匀从而影响应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提高显示装置响应特性并显示有均匀像素质量的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应用所述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具有完全平面化、轻、薄、省电等特点,是图像显示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研究焦点。在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由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英文全称为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 AMOLED)使用自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简称0LED)来显示图像,具有响应时间短,使用低功耗进行驱动,相对更好的亮度和颜色纯度的特性,所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已经成为下一代显示装置的焦点。对于大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区域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用于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则进一步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等兀器件。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特性易受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差异以及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质量均匀性和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随着有源矩阵平板显示装置尺寸的不断增大,像素单元数量的增加,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如图1所示,传统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扫描线Snl、数据线Dm、电源线ELVDD和ELVSS,以及连接到这些线并以矩阵形式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通常包括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两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用于保持数据电压的电容器;其中一个薄膜晶体管是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开关晶体管T2,一个是用于根据数据信号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驱动晶体管T3。尽管图1中所述传统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低功耗的优点,但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上的原因,很难使得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所有薄膜晶体管具有相同的载流子迁移率,特别是不同像素单元中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使得在加入相同栅极驱动电压时,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一致,造成不同像素单元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不一致;各像素单元在响应同一数据信号时,产生具有不同亮度的光,严重影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不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尽相同,极易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补偿不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差异的像素电路,以及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像素电路,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驱动器电连接、通过扫描线与扫描驱动器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顺次连接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驱动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每个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器,电连接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每个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电连接在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三扫描线;第七晶体管,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三电源之间,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线;所述第三电源由外部驱动电路实时调节产生,所述第三电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栅极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栅极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相等。所述第一电源为高电平电压源,所述第二电源为低电平电压源。每个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电连接在数据线和驱动晶体管的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扫描线;第四晶体管,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之间,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扫描线;第八晶体管,电连接在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每个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电连接在第一电源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扫描线;第六晶体管,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的极板。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还电连接有第二电容器,且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电连接的极板还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有所述晶体管为沟道极性相同的场效应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所述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将每行像素单元的扫描周期分为初始化阶段、编程阶段和发光阶段,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扫描驱动器输出低电平扫描信号至第三扫描线,导通第一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使得第三电源的电压作为复位电压提供给驱动晶体管;S2、在所述编程阶段,所述扫描驱动器输出低电平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导通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由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初始化阶段被初始化,所以驱动晶体管正向导通,对第一电容器充电;S3、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扫描驱动器输出低电平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导通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驱动电流沿第一电源经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流到第二电源,当前行像素单元发光显示图像。所述第三电源由外部驱动电路实时调节产生,所述第三电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栅极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栅极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相等。 所述第一电源为高电平电压源,所述第二电源为低电平电压源。步骤S2中,所述驱动晶体管正向导通后还对第二电容器充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像素电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器;各像素电路在响应同一数据信号时,若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不相同,导致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尽相同,此时,使得加载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的电压也有所不同;通过与驱动晶体管并联的第一电容器将电压变化反馈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由于所有晶体管为沟道极性相同的场效应管,当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电压增大时,源漏极之间的电压差减小,使得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的电流减小,当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电压减少时,源漏极之间的电压差增大,使得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的电流增加,从而将各像素单元中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补偿一致,有效解决由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异导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亮度不均匀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8/CN104715712.html" title="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通过数据线(Dm)与数据驱动器(130)电连接、通过扫描线(Sni)与扫描驱动器(120)电连接,每个像素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顺次连接在第一电源(ELVDD)和第二电源(ELVSS)之间的驱动晶体管(T3)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器(C1),电连接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晖胡思明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