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晓义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512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其中一种电动机包括转轴、套接在转轴上的叶轮及围绕叶轮圆周方向设置的扇叶,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运用压力差概念在动力装置的转轮内分别设有内、外两层流体通道,利用内层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向外层高流速产生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形成推动力,由此获得五种推动力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具体说的是一种能够产生更大机械能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电动机是现代文化的心脏,用于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进而驱动现代文明的正常运行。而电动机出现至今产生推动力来源的理论和结构从未改变,具体的,现有的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转子,转子带动叶轮、皮带轮、齿轮转动,作为电动机产生机械能推动力的全部推动力来源,这种产生推机械能动力的方式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并且能量利用率不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产生更大推动力来源的电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并能从中产生全新的推动力来源,由此产生一种更大机械能推动力的电动机。为叙述方便、本专利技术中的叶轮、皮带轮、齿轮为转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机,包括转轴、套接在转轴上的叶轮及围绕叶轮圆周方向设置的扇叶,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机,包括套接在转轴上的转轮,转轮包括齿轮、皮带轮和叶轮;所述转轮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电动机的机械能推动力存在能耗大,且转换效率高,推动力很难再提升的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在电动机的转轮壳体内设置有相通的内外两层流体通道,在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并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利用转轮壳体迎风面和背风面与外层流体通道相通形成高速层,与内层流体通道之间流速不同而产生很大压力差,于是围绕转轮周围形成压力差转移层,与周围流体的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形成围绕其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区,而这一压力差可转变为推动力。通过改变流体压力的方向,将本来克服流体压力的能量转换为推动力来源,使转轮壳体承受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提高转轴的转速,从而提升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损耗,更好的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中叶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叶轮结构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叶轮结构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叶轮结构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齿轮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机的皮带轮的B-B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叶轮;101、齿轮;102、齿;103、皮带轮;104、支撑架;2、扇叶;3、外层流体通道;4、内层流体通道;5、第一通气口;6、第二通气口;7、第三通气口;8、扰流装置;9、扰流面;10、螺旋形扰流面;11、压力差转移层;12、高速流体层;14、壳体;15、转轴;16、导管;18、内壳;19、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转轮包括叶轮、齿轮、皮带轮;其中齿轮、皮带轮产生的负载为两部分:1.齿轮、皮带轮通过转动来驱动动力设备工作中产生的负载;2.齿轮、皮带轮转动中流体阻力产生的负载。本专利技术通过减少齿轮、皮带轮转动中的流体阻力,从而转变为驱动设备工作的推动力。叶轮的全部负载为流体阻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减少流体阻力,从而直接使驱动设备工作的推动力增加。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转轮的壳体内依次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内外层流体通道,利用内层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向外层高流速的低压力转移而形成的压力差转变为推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来源。现有电动机的转轴在高速转动时,转轮壳体外周围自然形成内外两层不同流速的流体,内层流速快、外层流速慢,内层靠近壳体周围是大约等同其运动速度的快速流体层,而逐渐减少至到等同于环境流速是外层慢流速层、形成更大范围的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一点不剩,只多不少非常完美的从外向内,统统都向内层快流速层产生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形成巨大的包括环境流体的额外流体压力,统统作用在转轮壳体上而不得不耗费大部分的动力来克服流体压力,只剩很少动力作为推动力的真正原因。本专利技术与所有电动机的流体分布相反:内层为低流速层,外层为快流速层,其必然由内层的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向外层高流速产生的低压力区转移压力差,由此围绕周转轮围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区,把转轴在快速运动中由外向内作用在转轮壳体上的流体压力朝相反方向由内向外转移流体压力差,压力差就是推动力,内外层之间流速相差越大、产生的压力差越大,获得的推动力就越大。请参照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包括转轴15、套接在转轴15上的叶轮I及围绕叶轮I圆周方向设置的扇叶2,所述扇叶2的壳体14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3和内层流体通道4,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 5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中转轮壳体14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内、外层流体通道,并通过各自的通气口与外界相通,且在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8。利用转轮壳体14迎风面和背风面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形成高速层,与中间的内层流体通道4之间流速不同而产生很大压力差,与周围流体的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形成围绕其周围的压力差转移区,而这一压力差可转变为动力来源。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流体压力的方向,将本来用于克服流体压力的能量转换为转轴15上转轮的推动力来源,使转轮壳体14承受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提高转轴15的转速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损耗,更好的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进一步地,所述扇叶2壳体14的整个迎风面或/和背风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通气口 5与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三通气口 7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 5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三通气口 7的开口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扇叶2壳体14沿所述扇叶2的长度方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通气口 5 ;所述扇叶2的叶尖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口 5相通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位于与所述扇叶2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进一步的,沿所述扇叶2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转轴15的前半部位置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口 5 ;和/或沿所述扇叶2宽度方向,且与所述扇叶2转动方向同一侧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口 5。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流体通道3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扰流装置8围绕设置在所述中空管状结构的外壁,所述扰流装置8为凹凸于表面的扰流面9或螺旋形扰流面10。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导管16与所述壳体14上的第二通气口 6相通;所述内层流体通道4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三通气口 7与外层流体通道3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 5的开口面积分别大于第二通气口 6、第三通气口 7及导管16的开口面积。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层流体通道3内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包括转轴、套接在转轴上的叶轮及围绕叶轮圆周方向设置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壳体内依次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义
申请(专利权)人:朱晓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