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容器的接口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的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的接口结构,其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内衬,构成容器主体部及使容器主体部的内外连通的筒状部;筒状的接口,安装在筒状部的内周;以及密封部件,用于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流体通过筒状部的内周与接口的外周的间隙泄漏。如图13所示,内衬100的筒状部101的前端面102与接口103的前端面104以面对齐状相邻,所述相邻的两个前端面102、104的间隙成为通过筒状部101的内周与接口103的外周的界面105泄漏的流体流出的漏出口106。并且,以堵塞该漏出口106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107。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13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接口结构中,当通过筒状部101的内周与接口103的外周的间隙泄漏的流体的压力过大时,如图14所示,受到该流体的压力的密封部件107存在沿轴线方向压垮且向远离漏出口106的方向不当地变形的危险。当密封部件107产生这样不当的变形时,成为漏出口106向外部开放的状态,失去密封功能。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实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容器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内衬,构成容器主体部及使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内外连通的筒状部;筒状的接口,紧贴安装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收容部,具有使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接口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周面凹陷的形态的收容凹部,并使所述收容凹部在所述筒状部及所述接口的与轴线交叉的外表面开放;密封部件,以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接口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划分出所述收容凹部内面对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接口的外周面的界面的封闭空间;以及保持器,隔着所述密封部件配置在与所述封闭空间相反的一侧,限制所述收容凹部内的所述密封部件向使所述封闭空间的容积增大的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13 JP 2013-2583761.一种压力容器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内衬,构成容器主体部及使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内外连通的筒状部;筒状的接口,紧贴安装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收容部,具有使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接口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周面凹陷的形态的收容凹部,并使所述收容凹部在所述筒状部及所述接口的与轴线交叉的外表面开放;密封部件,以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接口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划分出所述收容凹部内面对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接口的外周面的界面的封闭空间;以及保持器,隔着所述密封部件配置在与所述封闭空间相反的一侧,限制所述收容凹部内的所述密封部件向使所述封闭空间的容积增大的方向位移,所述收容凹部由使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凹陷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江龙太,宫崎吉则,真锅胜也,高见昌宜,泷正佳,八田健,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