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537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交替连接的开叉段和闭合段,该开叉段由两股相互分离的管状织带构成,闭合段由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相互交错编织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织物手感柔软、吸湿、吸汗、透气、且织物弹性性能好,具有记忆功能,360度自由伸缩回复,穿着后不会有勒紧压迫感或紧绷感;该新型织物实现一体化织造概念,极大节省车缝时间,缩减生产成本,美观、舒适,无缝衔接后的产品更加美观、贴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织带
,尤其涉及到一种双针床管状开叉织带及该织物制成的高档内衣及其它服饰。
技术介绍
目前,织带被广泛应用在纺织行业及其它日常生活中,服饰行业的运用尤为广泛,织带已成为内衣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服装内衣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内衣的款式及种类也日益繁多,如休闲式内衣、运动性内衣、功能性内衣、调整型内衣等;为了使内衣的外观及达到特定的功能性,开叉织带开始使用到内衣中。关于开叉织带,其传统的做法是根据需要的叉段,取相应条数织带车缝在一起,外面包布处理,此做法不但车缝位不美观,还影响织带的弹性使用,且工序繁多复杂,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生产,并且生产的内衣由于带身不光滑,舒适感差,不能满足内衣生产领域日益提高的相关要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趋势,目前针织带机器与梭织带机器根据所需,都能一体化织造出多种叉段的开叉织带,如明新公司公开的专利:一种可随意改变叉长的三叉织带。但所述一体化织造的开叉织带,因受制于所用的原材料、工艺结构方式(都为实心织带)等因素,仅仅达到实现织带的无缝连接,简化生产工序,增强内衣美观,但织带在“工字”部位容易起皱不平,并且弹性回复、力度、贴肤、手感、吸湿、透气性等性能上欠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对内衣生产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具有开叉段和闭合段,弹性效果好,回复性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交替连接的开叉段和闭合段,该开叉段由两股相互分离的管状织带构成,闭合段由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相互交错编织形成。所述管状织带由两个单面织物相连接形成。所述两股管状织带为实体织带。所述开叉段的两股管状织带为弹性织物或非弹性织物。所述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呈平行分布。本技术由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编织而成,依次在前针床F和后针床B编织单面组织结构,并将两层单面织物两边上下连接起来,形成两股平行的管状结构织物,再经前后双针床使用经编工艺使两股平行管状织物在一定的工艺循环后编织成一段相连的结构面,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闭合与开叉循环的管状织物,手感柔软、吸湿、吸汗、织物弹性回复性好,具有记忆功能,360度自由伸缩回复,穿着后不会有勒感或紧绷感,且开叉段与实体段不起皱、不起痕、平复、光滑;该新型织物实现一体化织造概念,节省了车缝时间,缩减生产成本,美观、舒适、无缝衔接后的产品更加美观、贴肤。【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织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管状织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织物F针床工艺垫纱图;附图4为本技术织物闭合段工艺垫纱图;附图5为本技术织物B针床工艺垫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交替连接的开叉段和闭合段3,该开叉段由两股相互分离的管状织带I构成,闭合段3由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相互交错编织形成,使得闭合段成为一单独的一股。整个织带可包括多个闭合段和多个开叉段,开叉段和闭合段相互交替连接。管状织带由两个单面织物相连接形成,先在同一台机器中编织两个单面织物,然后将该两个单面织物上下两边无缝衔接而成。开叉段的两股管状织带可呈平行分布,也可以呈非平行方式分布。如附图2所示,管状织带I由两个单面织物5通过在连接段4相互连接形成。此外,两股管状织带可以为实体织带,或者为空心织带。并且开叉段的两股管状织带为弹性织物或非弹性织物,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附图3?5所示,本技术的管状织带,是通过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依次在前针床F和后针床B编织单面组织结构,并将单面组织上下两边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律连接起来,形成两股平行的管状结构织物,再经前后双针床使用经编工艺使两股平行管状织物在一定的工艺循环后编织成一段相连的结构面,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闭合与开叉循环的管状织物。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前针床F和后针床B中各编织一层单面织物,并将两层单面织物两边上下连接起来,形成两股平行的管状结构织物,再经前后双针床使用经编工艺使两股平行管状织物在一定的工艺循环后编织成一段相连的结构面,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闭合与开叉循环的管状织物;其中上述单面组织结构由若干纱线通过盘头圈装整经后按一定的送经量积极式输送到机头,按织物结构需求编织,其编织组织原理可为:经平组织、经缎组织、重经组织等其他经编组织。上述双层织物在编织的同时根据双针床双面组织工艺,将双层织物的两边上下连接成一体,连接前后片两边的工艺采用是变化编链组织结构,即纱线按一定的工艺规律,在前后针床的同一支针上进行编织,从而将两边连接一起;连接前后片中间的闭合与开叉部分的工艺是双面经平工艺与变化编链相结合的工艺,即在闭合段,采用的是双面经平工艺,而开叉段采用的是变化编链工艺。如附图3和5所示,在F针床运动编织的同时,B针床中的舌针同样与第二个梳栉所导纱线进行编织成新织物,其原理与F针床编织原理一致,在F、B针床编织新织物的过程,第三个梳栉、第六个梳栉根据拉舍尔经编机运转原理同时相互在两个针床的舌针中相互交错编织,工艺纱线走向如图GB1,GB2、GB3、GB6所示,最终将F、B针床中所编织的织物两边上下连接GB1、GB2、GB7、GB8,形成两股平行的管状织物;当GB4、GB5两条经线改变运动路线,两者交错编织时,两股平行的管状织物相互衔接,形成闭合段。在上述F、B针床中,两个单面织物的结构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织物结构一般为如下三种:经平组织、经缎组织、重经组织;两个针床上的舌针可以是相对配置,也可以是相向配置;其中两股平行管状织的开叉长度、闭合体长度都可以随工艺的改变而改变,具体的制作过程如下:一、在电子控制器的微电脑触摸屏输入经编工艺,其经编工艺可为多层工艺的循环。二、把经纱盘头按需装在送经机构上,其可根据纱线情况通过触摸屏直接设置微电脑内的盘头送经参数,送经量可以随不同的编织工艺进行分段送经。三、将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线穿过梳栉横移机构导纱针的孔眼,随着梳栉的运动,将纱线绕垫在舌针上。四、启动机器,纱线通过舌针、沉降片等成圈机件的相互配合及及工艺设计图纸中纱线的运动而织成织物。五、为使织物手感柔软、弹性回复好、具有记忆功能、360度自由伸缩回复,物料使用须为纱线规格更细且同时使用氨纶或氨纶包芯纱;以上为本新型双针床管状开叉织物的制作过程,根据织物需要,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器直接调整各项生产系数,无级调速改变织物密度等;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织物的最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均视为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交替连接的开叉段和闭合段,该开叉段由两股相互分离的管状织带构成,闭合段由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相互交错编织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开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织带由两个单面织物相连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开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股管状织带为实体织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开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开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交替连接的开叉段和闭合段,该开叉段由两股相互分离的管状织带构成,闭合段由两股分离的管状织带相互交错编织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生曹令学何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