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92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在左、右手推杆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在两个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下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前脚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与左、右前脚杆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所述的左、右前脚杆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后体积较大,不能满足降低成本和方便携带运输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很小,成本低且方便携带运输手推杆可向后折叠且横向和纵向同时折叠的婴儿车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在使用时需要尽可能大的空间,给婴儿车内的婴儿一个宽 敞的空间,这样就会把婴儿车的体积做得很大,增加包装运输成本, 在包装和存储中需要尽可能小的体积来方便运输和存储,现有的折叠 婴儿车都是手推杆向前折叠,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不能满足降低成 本和方便携带运输的要求,市场上需要有一种手推杆可向后折叠且横 向和纵向同时折叠的折叠比例更大的婴儿车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后体积较大,不能满足 降低成本和方便携带运输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很小,成本低 且方便携带运输手推杆可向后折叠且横向和纵向同时折叠的婴儿车 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其特征在于在左、 右手推杆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在两个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相 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下部分别铰 接有左、右前脚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与左、右前脚杆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所述的左、右前脚杆与所述的左、右后脚 杆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支撑杆。如上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锁机构包括 可在手推杆下端内滑动的插块和前脚杆上端设置的可供插块插入防 止前脚杆与手推杆相对转动的插槽。如上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 之间设有可将左、右后脚杆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支撑。如上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支撑包括 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卡锁杆和第二卡锁杆,在第一卡锁杆和第二卡锁 杆铰接处设有可将第一卡锁杆和第二卡锁杆卡滞在打开状态的卡块。如上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手推杆 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卡锁机构的左、右拉索,左、右拉索上端分别设 有拉手。如上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手推杆上设 有防止误拉拉块的保险卡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了手推杆分别与前脚杆和后脚杆铰接,后脚杆铰 接于手推杆的中部,手推杆可以向后折叠使得折叠体积较小,折叠婴 儿车时可可横向和纵向同时折叠,使折叠后的婴儿车在横向和纵向体 积更小,方便包装运输和存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技术折叠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101、 102,在左、 右手推杆101、 102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201、 202,在两个 后脚杆201、 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 301、 3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101、 102下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前 脚杆401、 4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IOI、 102与左、右前脚杆401、 402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6,所述的左、右前脚杆401、 402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201、 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 处铰接的支撑杆501、 502。所述的卡锁机构6包括可在手推杆102 下端内滑动的插块20和前脚杆402上端设置的可供插块20插入防止 前脚杆402与手推杆102相对转动的插槽403,所述的手推杆内设有 使插块20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的左、右后脚杆201、 202之间设有 可将左、右后脚杆201、 202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支撑8。所述的 锁定支撑8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卡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在 第一卡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铰接处设有可将第一卡锁杆9和第二 卡锁杆10卡滞在打开状态的卡块11。所述的左、右手推杆IOI、 102 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卡锁机构6的左、右拉索1101、 1102,左、右 拉索1101、 1102上端分别设有拉手1201、 1202。所述的右手推杆102上设有防止误拉拉块1202的保险卡子13。折叠时,向锁定支撑8锁定的反方向推开锁定支撑8使其第一卡 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过对直位置,处于可折叠状态,打开保险卡 子13,向上拉动拉手1201、 1202,带动拉索1101、 1201拉动插块 20,使之从插槽403内脱出,向后扳动左、右手推杆101、 102,整 个车架铰接处旋转即可被折叠。权利要求1、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101、10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手推杆(101、102)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201、202),在两个后脚杆(201、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301、3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101、102)下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前脚杆(401、4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101、102)与左、右前脚杆(401、402)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6),所述的左、右前脚杆(401、402)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201、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支撑杆(501、502)。2、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卡锁机构(6)包括可在手推杆(102)下端内滑动的插块(20)和 前脚杆(402)上端设置的可供插块(20)插入防止前脚杆(402)与 手推杆(102)相对转动的插槽(403)。3、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左、右后脚杆(201、 202)之间设有可将左、右后脚杆(201、 202) 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支撑(8)。4、 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锁定支撑(8)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卡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在第一卡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铰接处设有可将第一 卡锁杆(9)和第二卡锁杆(10)卡滞在打开状态的卡块(11)。5、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左、右手推杆(101、 102)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卡锁机构(6)的 左、右拉索(1101、 1102),左、右拉索(1101、 1102)上端分别设 有拉手(1201、 1202)。6、 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右手推杆(102)上设有防止误拉拉块(1202)的保险卡子(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在左、右手推杆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在两个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下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前脚杆,所述的左、右手推杆与左、右前脚杆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所述的左、右前脚杆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支撑杆。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后体积较大,不能满足降低成本和方便携带运输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很小,成本低且方便携带运输手推杆可向后折叠且横向和纵向同时折叠的婴儿车架。文档编号B62B7/10GK201224426SQ20082004771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广 严, 山 何 申请人: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折式折叠婴儿车,包括左、右手推杆(101、10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手推杆(101、102)中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后脚杆(201、202),在两个后脚杆(201、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后支架杆(301、3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101、102)下部分别铰接有左、右前脚杆(401、402),所述的左、右手推杆(101、102)与左、右前脚杆(401、402)之间分别设有可向后折叠的卡锁机构(6),所述的左、右前脚杆(401、402)与所述的左、右后脚杆(201、202)之间铰接有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铰接的支撑杆(501、5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广何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