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而瑞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5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折叠婴儿车,架体包括背杆、把手杆、底杆,背杆为中空管体,背杆上端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置于背杆上端的管体内,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把手杆连接,背杆下端与一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与一号折叠杆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的一端与四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一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一号折叠杆、四号折叠杆、底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折叠在一起、折叠后体积小、收折顺畅、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
,特指一种折叠婴儿车。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婴儿车,车架以彼此铰接的杠杆件形成连 杆组件的形态,连杆组件上设置了控制机构以控制连杆组件的展并, 形成一婴儿乘座空间,由于此种婴儿车上的连杆件多,结构复杂, 且需要多处进行卡位限制,安全性能差;折叠后时往往需要同时打 开多处的卡位,使得折叠操作麻烦,在折叠时容易造成杠杆骨架收 折不顺畅的问题,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折叠婴儿 车,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折叠在一起、折叠后体积小、收折顺畅、 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婴 儿车,其包括架体、架体内安装的座体,架体下部安装的车轮,以 及座体上端安装的遮阳罩,架体包括背杆、把手杆、底杆,背杆为 中空管体,背杆上端连接有可伸縮的伸縮杆,伸縮杆的一端置于背 杆上端的管体内,伸縮杆的另一端与把手杆连接,背杆下端与一号 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与一号折叠杆活 动连接,三号折叠杆的一端与四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一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 一号折叠杆、四号 折叠杆、底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所述的二号折叠杆的一端与一号折叠杆通过滑动件活动连接,滑 动件活动连接在一号折叠杆上。所述的一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三号折叠杆分别为"u"形。所述的座体上安装有扶手。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背杆为中空管体,背杆上端连接有可 伸縮的伸縮杆,伸縮杆的一端置于背杆上端的管体内,伸縮杆的另 一端与把手杆连接,背杆下端与一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 折叠杆、二号折叠杆与一号折叠杆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的一端与 四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 一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构成 活动四连杆结构, 一号折叠杆、四号折叠杆、底杆构成活动四连杆 结构,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折叠在一起、折叠后体积小、收折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又一方向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架体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时架体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技术的半折叠时架体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技术折叠后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婴儿车,其包括架体1、架体1内安装的座体2,架体1下部安装的车轮3,以及座体2上端安装的 遮阳罩4,架体1包括背杆11、把手杆111、底杆6,背杆11为中 空管体,背杆11上端连接有可伸縮的伸縮杆112,伸縮杆112的一 端置于背杆11上端的管体内,伸縮杆112的另一端与把手杆111连 接,背杆11下端与一号折叠杆12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 二号折叠杆5与一号折叠杆12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的一端与 四号折叠杆131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11、 一号折叠杆12、 二号折 叠杆5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 一号折叠杆12、四号折叠杆131、底 杆6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所述的二号折叠杆5的一端与一号折叠杆12通过滑动件121活 动连接,滑动件121活动连接在一号折叠杆12上。所述的一号折叠杆12、 二号折叠杆5、三号折叠杆13分别为"U"形。所述的座体2上安装有扶手21,扶手21可保护婴儿不易跌落。 使用时,用力拉出把手杆111,使伸縮杆112拉出,呈图1状态, 伸缩杆112拉出后,向上推,由背杆11绕旋转轴A转动且带动二号 折叠杆5 —端的滑动件121在一号折叠杆12上滑动,同时,此滑动 件121也带动四号折叠杆131绕旋转轴B旋转; 一号折叠杆12绕旋 转轴C转动,呈图4状态,即可使用。不使用时,解除锁合状态,将用力推把手杆lll,使伸縮杆U2 縮入背杆ll的中空管体内,向下折合,收合时,参见图6,由背杆11绕旋转轴A转动且带动二号折叠杆5 —端的滑动件122在一号折 叠杆12上滑动,同时,此滑动件121也带动四号折叠杆131绕旋转 轴B旋转; 一号折叠杆12绕旋转轴C转动从而收合车架,呈图6 状态,婴儿车成折叠状态,折叠后体积小,方便存放。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 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 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婴儿车,其包括架体(1)、架体(1)内安装的座体(2),架体(1)下部安装的车轮(3),以及座体(2)上端安装的遮阳罩(4),架体(1)包括背杆(11)、把手杆(111)、底杆(6),其特征在于背杆(11)为中空管体,背杆(11)上端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112),伸缩杆(112)的一端置于背杆(11)上端的管体内,伸缩杆(112)的另一端与把手杆(111)连接,背杆(11)下端与一号折叠杆(12)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二号折叠杆(5)与一号折叠杆(12)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的一端与四号折叠杆(131)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11)、一号折叠杆(12)、二号折叠杆(5)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一号折叠杆(12)、四号折叠杆(131)、底杆(6)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二号折叠杆(5)的一端与一号折叠杆(12)通过滑动件(121) 活动连接,滑动件(121)活动连接在一号折叠杆(12)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一号折叠杆(12)、 二号折叠杆(5)、三号折叠杆(13)分别为"U" 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座体(2)上安装有扶手(2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
,特指一种折叠婴儿车,架体包括背杆、把手杆、底杆,背杆为中空管体,背杆上端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置于背杆上端的管体内,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把手杆连接,背杆下端与一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与一号折叠杆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的一端与四号折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一号折叠杆、二号折叠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一号折叠杆、四号折叠杆、底杆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折叠在一起、折叠后体积小、收折顺畅、操作方便。文档编号B62B7/00GK201211895SQ200820046869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而瑞 申请人:陈而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婴儿车,其包括架体(1)、架体(1)内安装的座体(2),架体(1)下部安装的车轮(3),以及座体(2)上端安装的遮阳罩(4),架体(1)包括背杆(11)、把手杆(111)、底杆(6),其特征在于:背杆(11)为中空管体,背杆(11)上端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112),伸缩杆(112)的一端置于背杆(11)上端的管体内,伸缩杆(112)的另一端与把手杆(111)连接,背杆(11)下端与一号折叠杆(12)的一端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二号折叠杆(5)与一号折叠杆(12)活动连接,三号折叠杆(13)的一端与四号折叠杆(131)的一端活动连接,背杆(11)、一号折叠杆(12)、二号折叠杆(5)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一号折叠杆(12)、四号折叠杆(131)、底杆(6)构成活动四连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而瑞
申请(专利权)人:陈而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