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久毅专利>正文

机车带电过分相用的两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612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两种电气化铁道机车过分相问题完全由接触网自行解决、机车带电过分相与司机及行车无关的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由网上相分段、流互采信器21、22、23或及压互采信器24、25和换控厢组成。利用首末弓搭接、滑离不同位置接触网段,依次采集到延供、换供、复归的电流或电压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系统35程控常开开关31、32和常闭开关33工作状态,限流器34定时串入和退出牵引供电回路,在与长度满足过分相功能需要的受电弓包络段L1、L2、L3、L4、延供过程段L5和L6相互配合下,自动完成延供、断载、换供、限流、复归过程及运行状态监视。适用于任何区段、速度段、机车和受电弓取流方式。并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和运营效费比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铁道机车过分相用的自动电分相装置,尤其是由于接触网分段分相供电方式引发的机车过分相问题,可完全由接触网自行解决的两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现有过分相技术,依据切换开关所处的位置,大体可分为网上式、车上式和地上式三种形式,以换供方式又分为机车断电和带电两种过分相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技术概述如下。《电气化铁道》2006年第6期“自动真空开关分相装置及改进建议”一文,本申请人介绍了瑞士 AF公司网上式“自动真空开关分相装置”详细情况,可为受电弓经梭形分段绝缘器的中性导板取流,流控网上真空开关断电,惰行供电死区,受电弓闯入送电的机车带电过分相模式。其缺点是:断载原理不科学,出现流控振铃现象;存在7.3m供电死区,只允许单弓取流方式,潜在人为相间短路因素,安全可靠性差;无限流措施,导致自动过分相失败;网上硬点过于严重,弓网间机电稳定性能差,不适用于准高速、高速区段。导致缺点存在的原因:总体构思欠妥,技术措施不到位,电流直控方式所致。鹰厦线、京郑线电气化工程引进20套,经现场试验和运行得以验证,不具有实用性,全部拆除。1993年3月电气化工程局“广深铁路分相装置方案简介”、2001年3月10日广铁集团公司“车载自动过分相系统的研究报告”,分别介绍了德国车上式“车控自动相分段装置”和广铁集团公司车上式“车载自动相分段装置”,可为车地间磁感应信控车上断电,惰行供电死区,再经磁感应信控车上送电,无涌流的机车断电过分相模式。两者总体构思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切换方式,前者为车上计算机控制系统无触点程控牵引负荷回路中晶闸管导通角,进行减负断载或送电增负,而后者为车上模拟人工操作程序的控制系统,程控牵引负荷回路中触点开关,进行退级减负断载或送电进级增负。两者存在的共同缺点是:多个部门设备集成的总体结构形式,必须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方能确保其可靠性,不利于系统性维护管理,安全可靠性难以保障;只适用于专用的单机或多机牵引,限制了适用范围:存在供电死区,机车断电时间长短与供电死区长度、车速相关,控制信号的强弱与车速、地感器磁场强度相关,车速低于下限值导致自动过分相失败,司机需要手动操作,可靠性差。导致缺点存在的原因:以用户机车为主解决过分相问题的原则所致。虽然存在上述诸多缺点的车上式“车载自动相分段装置”,目前国内还没有更佳的现有技术,因而,我国高铁所用机车在设计制造中加装车控设备而得以应用。与本专利技术最为接近的日本日立公司地上式“电分相自动转换装置”和西安科研所地上式“相分段自动转换装置”,据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95)信研字第(037)号《国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2003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速电气化铁路》资料,可为轮与轨接触或车地问磁感应信控所内切换供电,无供电死区,车上限流的机车带电过分相模式。后者为前者的仿制国产化产品,两者所不同之处在于限流措施,前者车上采用电阻器串入和退出牵引负荷回路来消除合闸涌流影响,而后者在车上电流速断保护中采用串加延时启动回路,以延时拒动躲开合闸涌流锋芒段来消除其影响。两者存在的共同特点是:多个部门设备集成的总体结构形式,必须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方能确保其可靠性,不利于系统性维护管理,安全可靠性难以保障:只适用专用机车牵引,限制了适用范围;采信位置不是取流首末弓实际位置,信位不准确;切换控制等设备占用所内空间,易受环境条件限制,造价昂贵,使用寿命短,运营效费比高,用户难以接受。导致缺点存在的原因:总体构思未能本着谁引发的问题,理应由谁来解决的原则所致。“相分段自动转换装置”仅杨家湾、观音山和青石崖三处,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日立公司承认“电分相自动转换装置”不够理想,但在日本高铁中仍得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过分相
所有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两种机车过分相问题完全由接触网自行解决、机车带电过分相与司机及行车无关的电分相自行换控>J-U ρ?α装直。【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本专利技术由网上相分段、三台流互采信器和换控厢组成。其网上相分段,两供电臂接触网经绝缘分段补偿下锚,在其之间两支悬挂均由延伸接触网、中性接触网和延伸接触网分别经绝缘分段连接,两端部经绝缘分段补偿下锚构成,纵向依次形成对称、长度满足过分相功能需要的受电弓包络段、延供过程段、两受电弓包络段、延供过程段和受电弓包络段:设在柱上的三台流互采信器均由两电流互感器组成,两电流互感器的一端并接,经高压电缆引入设在线路侧的换控厢,每两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分别接于相应两延伸接触网和两中性接触网,利用牵引电流流经两电流互感器生成两信号合成为控制信号,其输出端经信号电缆引入换控厢,两供电臂接触网分别与相邻流互采信器中两电流互感器并接点问经高压电缆连接;换控厢由两台常开开关、常闭开关、限流器、控制系统和遥信系统执行端组成,三台开关一端并接,另一端分别与三台流互采信器引入的高压电缆连接,限流器与常闭开关并联。第二种本专利技术由网上相分段、两台压互采信器、流互采信器和换控厢组成。其网上相分段两支悬挂均由供电臂接触网、中性接触网和采信接触网分别经绝缘分段连接补偿下锚构成,两供电臂接触网经高压电缆引入设在线路侧的换控厢,纵向依次形成对称、长度满足过分相功能需要的延供过程段、两受电弓包络段和延供过程段;设在柱上的两台压互采信器分别接于两采信接触网,设在柱上的流互采信器由两电流互感器组成,两电流互感器的一端并接,经高压电缆引入换控厢,两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分别接于两中性接触网,利用受电弓搭接采信接触网及牵弓I电流流经两电流互感器采集电压及电流控制信号,其输出端经信号电缆引入换控厢;换控厢由两台常开开关、常闭开关、限流器、控制系统和遥信系统执行端组成,三台开关一端并接,另一端分别与引入的三条高压电缆连接,限流器与常闭开关并联。两种本专利技术中的两常开开关和常闭开关,可采用无锁扣电磁拍合式和拍分式高压真空接触器,并可设置两套一主一备交替运行;遥信系统监视端设在监视室内;装置控制用电源可由变电所或分区所提供。两种本专利技术均为双向型,可将网上相分段作适当调整,成为单向型。有益效果装置权属接触网一个部门,利于系统性维护管理及运行,安全可靠性得以有效保障:以受电弓初触点、滑离点为信位,以牵引电流或网压为信源,信位准确真实可靠;限流器的定时串入和退出牵引供电回路,长度满足过分相功能需要的各过程段,无锁扣电磁拍合式和拍分式高压真空接触器的三台切换开关,设置两套一主一备交替运行,确保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由于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不但克服了该
所有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接触网完全白行解决了由于自身原因引发的机车过分相问题,适用于任何区段、速度段、机车和受电弓取流方式,而且取得了机车带电过分相与司机及行车无关的效果,并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和运营效费比低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两种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第一种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第二种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A相接触网 2.B相接触网 3.4.5.6.延伸接触网 7.8.中性接触网9.10.采信接触网 11.12.13.14.15.16.17.18.1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第一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由网上相分段、流互采信器(21)、(22)、(23)和换控厢组成,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系统(35)程控常开开关(31)、(32)、常闭开关(33)的工作状态,在与各过程段相互配合下自动完成机车过分相所需全部功能,其特征是:A相接触网(1)、B相接触网(2)分别经绝缘分段(11)、(12)补偿下锚,延伸接触网(3)、中性接触网(7)和延伸接触网(6)分别经绝缘分段(18)和(16)连接,两端经绝缘分段(20)和(14)补偿下锚,延伸接触网(4)、中性接触网(8)和延伸接触网(5)分别经绝缘分段(17)和(15)连接,两端经绝缘分段(19)和(13)补偿下锚;正向行车时A相接触网(1)受电弓滑离点与延伸接触网(5)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绝缘分段(15)与中性接触网(8)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反向行车时B相接触网(2)受电弓滑离点与延伸接触网(6)受电弓初触点问距离、绝缘分段(16)与中性接触网(7)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分别为受电弓包络段(L1)、(L3)、(L2)和(L4),延伸接触网(5)和(6)的受电弓接触部分,分别为延供过程段(L5)和(L6);电流互感器(21‑1)与(214)、(22‑1)与(22‑2)、(23‑1)与(23‑2),一端并接分别与高压电缆(28)、(29)和(30)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于延伸接触网(3)与(5)、(4)与(6)、中性接触网(7)与(8);高压电缆(26)和(27)一端分别接于A相接触网(1)和B相接触网(2),另一端分别与流互采信器(21)和高压电缆(28)、流互采信器(22)和高压电缆(29)并接,高压电缆(28)、(29)和(30)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常开开关(31)、(32)和常闭开关(33)的一端,三台开关的另一端并接,限流器(34)与常闭开关(33)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久毅林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久毅林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