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273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及装置。电控调色单元包括一液晶层、分别覆于液晶层上方和下方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形状为正多边形,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分别在各自内角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电控调色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电控调色单元以及用于电连接相邻电控调色单元的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控调色单元的结构简单且易生产,电控调色装置由多个电控调色单元阵列拼接而成,相邻的电控调色单元的导电端通过连接端子电连接,可以方便、可靠地实现区域性调光,而且成本低廉。电控调试单元的电极连接设计有大量冗余,即使电控调色装置中部分连接端子接触不良或没有安装的情况下,调色装置也可以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线强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在强光下工作、生活,太阳光对人眼有较强的刺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伤害眼睛。目前,通常采用的遮光措施有窗帘、百叶窗、有色玻璃等,然而这些措施对光线透过率调节幅度有限,不能根据人们的需求调节亮度,使用之后往往需要在室内开灯以增加亮度,在车内使用窗帘和百叶窗极不方便且影响美观,有色玻璃不能随外界光线变化调节明暗。现有的电控液晶贴膜利用液晶显示原理,通过电压控制液晶分子扭转实现对光透过率的调节,用户可根据需求调节光线强暗,实用性强。但是贴膜在生产时需要制作不同尺寸以满足不同需求,非标准化导致成本高,而且大尺寸贴膜生产制作不方便,进行裁割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浪费,且控制的区域必须为整片连续的,形式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易生产、标准化的电控调色单元以及一种由电控调色单元拼装而成且能够分区域调节光线的电控调色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其包括:一液晶层、覆于液晶层上方的第一基片以及覆于液晶层下方的第二基片,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状为正多边形,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分别在各自内角上间隔设置有数个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错位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在与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相邻的内角上设有第一空缺部和第二空缺部,第一空缺部和第二空缺部的形状大小与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相同,第一导电端对应第二空缺部,第一空缺部对应第二导电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除去导电端和空缺部后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液晶层包括均匀分布的液晶和用于使基片间形成均匀间隙的球形隔垫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液晶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或其它可电致变色的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靠近液晶层的一面均镀有导电膜,导电膜的面积和设置区域与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形状均设为正六边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材质为PET塑料、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第二基片的外表面设有用于粘贴电控调色单元的背胶,液晶层的外围设有边框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控调色装置,其包括:多个上述电控调色单元以及用于电连接相邻电控调色单元的连接端子,电控调色单元在电控调色装置中呈阵列式排布,连接端子电连接相邻电控调色单元的第一/第二导电端,相邻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导电端不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端子为涂有导电银胶的PET塑料或其它导电材料,其形状与第一/第二导电端的形状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控调色单元的结构简单且易于生产制造,电控调色装置由多个电控调色单元阵列拼接而成,相邻的电控调色单元的导电端通过连接端子电连接,连接端子可以根据需求将需要调光区域的电控调色单元连接在一起,不需要调光的区域不安装连接端子即可,可以方便、可靠地实现区域性调光,而且成本低廉。电控调试单元的电极连接设计有大量冗余,并构成网络。因此,即使电控调色装置中部分连接端子接触不良或没有安装的情况下,整个调色装置也可以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控调色单元的剖面图;图2是导电端设为三角形的电控调色单元的正视图;图3是导电端设为三角形的电控调色单元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电控调色装置中电连接相邻两个电控调色单元的连接端子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控调色装置中电连接相邻三个电控调色单元的连接端子的示意图;图6是由导电端为三角形的电控调色单元组成的电控调色装置整体的正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电控调色装置电极性分布示意图;图8是由导电端为三角形的电控调色单元组成的电控调色装置整体的轴测图;图9是本技术电控调色装置部分区域可进行调光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控调色装置电极性分布示意图;图11是由导电端为扇形的电控调色单元组成的电控调色装置整体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电控调色单元的具体结构。本技术电控调色单元10包括一液晶层11、覆于液晶层11上方的第一基片12以及覆于液晶层11下方的第二基片13,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形状为正多边形,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分别在各自内角上间隔设置有数个第一导电端12a和第二导电端13a,第一导电端12a和第二导电端13a错位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在与第一导电端12a和第二导电端13a相邻的内角上设有第一空缺部12b和第二空缺部13b,第一空缺部12b和第二空缺部13b的形状大小与第一导电端12a和第二导电端13a相同,第一导电端12a对应第二空缺部13b,第一空缺部12b对应第二导电端13a。所述空缺部就是指此处既无基片也无液晶层。如图1所示,优选地,液晶层11设置于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除去导电端和空缺部后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液晶层11包括均匀分布的液晶11a和用于使基片间形成均匀间隙的球形隔垫物11b。所述球形隔垫物11b主要提供作用于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之间的支撑力,其需要在基片之间均匀分布,这样才能保证基片间具有适当的间隙。液晶层11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当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形成容置空间后,向容置空间内撒入球形隔垫物11b,再利用真空技术注入液晶11a。所述液晶11a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或其它可电致变色的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靠近液晶层11的一面均镀有导电膜14,导电膜14的面积和设置区域与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对应。另外,在第一导电端12a和第二导电端13a都是只镀有导电膜14的基片,没有液晶层11。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的形状优选为正六边形,第一基片12和第二基片13的材质为PET塑料、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基片12或第二基片13的外表面设有用于粘贴电控调色单元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液晶层、覆于所述液晶层上方的第一基片以及覆于所述液晶层下方的第二基片,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分别在各自内角上间隔设置有数个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液晶层、覆于所述液晶层上方的第一基片以及覆于所述液晶层下方的第二基片,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分别在各自内角上间隔设置有数个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调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相邻的内角上设有第一空缺部和第二空缺部,所述第一空缺部和第二空缺部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端对应第二空缺部,所述第一空缺部对应第二导电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调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除去导电端和空缺部后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液晶层包括均匀分布的液晶和用于使所述基片间形成均匀间隙的球形隔垫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调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或其它可电致变色的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调色单元,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鹏飞李显歌袁冬易子川胡小文周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