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150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07:38
一种马达,该马达即使在旋转轴与轴承部件产生了朝向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状况,也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状况。在马达中,在将磁铁的外周面(3c)与定子的内周面(10c)之间的间隔设为G、将球体的半径设为r、将旋转轴的中心轴线(Ls)与锥面(2h)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将锥面(2h)的开口缘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Ls)之间的距离设为R时,可动距离d、半径r、间隔G、角度θ以及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条件式1:R>r·cosθ+d·tanθ,条件式2:G>d·tanθ。因此,即使轴承部件(7)朝向输出相反侧(L2)移位、旋转轴倾斜,球体也不会离开锥面(2h),磁铁也不会吸附到定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该马达朝向使旋转轴与轴承部件相靠近的方向施力。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于CD、DVD播放器等光拾取装置或用于照相机的透镜组等移动的马达,而公知了一种步进马达。如图4(a)所示,该马达包括:转子4,所述转子4具有旋转轴2以及固定于旋转轴2的外周面2c的磁铁3;以及定子10,所述定子10呈筒状且与磁铁3的外周面3c对置。并且,在通过由滑动轴承构成的轴承部件7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2e的情况下,设置了轴承保持架8和板状部件9,所述轴承保持架8呈筒状且将轴承部件7支承为能够沿马达轴线L0方向移动,所述板状部件9具有将轴承部件7朝向旋转轴2的输出侧L1施力的板簧部95(施力部件)。并且,在轴承部件7与旋转轴2的端部2e之间配置有球体6,在轴承部件7中形成有朝向输出侧L1开口并支承球体6的轴承侧凹部72。并且,在旋转轴2的端部2e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2f,所述旋转轴侧凹部2f朝向输出相反侧L2开口并支承球体6(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6030号公报在采用轴承部件7(滑动轴承)的马达中,存在向旋转中的旋转轴2施加冲击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并且,当在旋转轴2上形成有导螺杆时,存在由于施加到旋转轴2的径向侧压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而且,即使在马达1停止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旋转轴2施加冲击而导致对旋转轴2施加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负荷的情况。如果施加这种负荷而使轴承部件7朝向输出相反侧L2移位,则会解除旋转轴2借助球体6被轴承部件7支承的状态,且旋转轴2会产生旋转轴2的中心轴线Ls与马达轴线L0方向倾斜的这种移位。此时,如图4(b)所示,当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之间存在有间隙时,旋转轴2能够旋转,当施加到旋转轴2的负荷消失时,会恢复到图4(a)所示的状态。但是,如图4(c)所示,如果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接触,则磁铁3会吸附到定子10,从而导致旋转轴2无法旋转,且即使在施加到旋转轴2的负荷消失时,也不会恢复到图4(a)所示的状态。为了防止产生这种不良现象,只要将磁铁3的外周面3c与定子10的内周面10c之间的间隔G设置成足够大即可,但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转矩降低等马达的特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在旋转轴与轴承部件产生朝向分离的方向移动的这种状况时,也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了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其特征是,该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和磁铁,在所述旋转轴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定子,所述定子呈筒状且在径向外侧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对置;输出相反侧轴承部,所述输出相反侧轴承部具有球体以及轴承部件,所述球体与所述旋转轴侧凹部的锥面抵接,所述轴承部件将所述球体支承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锥面之间;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旋转轴以及所述轴承部件中的一侧部件施加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球体接触的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一侧部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移动,在将所述一侧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设为d、将所述球体的半径设为r、将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隔设为G、将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锥面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将所述锥面的开口缘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设为R时,所述可动距离d、所述半径r、所述间隔G、所述角度θ以及所述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即条件式1:R>r·cosθ+d·tanθ;条件式2:G>d·tanθ。在本技术中,一侧部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d、球体的半径r、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以及锥面的开口缘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式1:R>r·cosθ+d·tanθ。因此,即使在一侧部件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最大距离(可动距离d)的情况下,锥面与球体也会接触。并且,一侧部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d、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的间隔G以及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式2:G>d·tanθ。因此,即使在一侧部件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最大距离(可动距离d)且转子朝向与马达轴线正交的方向移位的情况下,也会在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存在间隙,从而能够防止转子的磁铁与定子吸附。因此,即使旋转轴倾斜也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状况。并且,在施加到旋转轴的负荷消失时,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式1、2,则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状况,因此不必过度扩大设定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本技术中可采用以下这种结构:所述一侧部件为所述轴承部件,所述输出相反侧轴承部具有轴承保持架,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将所述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贯通孔,所述施力部件将所述轴承部件朝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输出侧施力,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轴承部件朝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输出相反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轴承部件的从中心部分向径向偏离的位置抵接。根据该结构,轴承部件形成为稍微倾斜而与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轴承部件在轴承保持架的内侧(贯通孔内)晃动。在本技术中,优选所述可动距离d为所述间隔G的1.5倍到1.6倍。根据该结构,在将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设定在30°左右的情况下,可不必过度扩大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的间隔G。因此,能够在马达中获得较大转矩。在本技术中,优选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锥面所形成的角度θ为45°以下。根据该结构,可不必过度扩大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之间的间隔G。技术效果在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中,在即使旋转轴以及轴承部件中的一侧部件朝向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最大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锥面与球体接触的条件以及能够防止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吸附的条件。因此,即使旋转轴倾斜,也能够抑制转子产生无法旋转的情况,因此不必过度扩大设定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并且,当施加到旋转轴的负荷消失时,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a)、图1(b)为应用本技术的马达的局部剖视图。图2(a)、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和磁铁,在所述旋转轴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定子,所述定子呈筒状,且在径向外侧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对置;输出相反侧轴承部,所述输出相反侧轴承部具有球体以及轴承部件,所述球体与所述旋转轴侧凹部的锥面抵接,所述轴承部件将所述球体支承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锥面之间;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旋转轴以及所述轴承部件中的一侧部件施加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球体接触的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一侧部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移动,当将所述一侧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设为d、将所述球体的半径设为r、将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隔设为G、将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锥面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将所述锥面的开口缘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设为R时,所述可动距离d、所述半径r、所述间隔G、所述角度θ以及所述距离R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即条件式1:R>r·cosθ+d·tanθ,条件式2:G>d·tanθ。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30 JP 2014-015454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和磁铁,在所述旋转轴的输出相反侧的端
部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状的旋转轴侧凹部,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
外周面;
定子,所述定子呈筒状,且在径向外侧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对置;
输出相反侧轴承部,所述输出相反侧轴承部具有球体以及轴承部件,
所述球体与所述旋转轴侧凹部的锥面抵接,所述轴承部件将所述球体支承
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锥面之间;
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旋转轴以及所述轴承部件中的一侧部
件施加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球体接触的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及
止挡部,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一侧部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
侧的第二方向移动,
当将所述一侧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可动距离设为d、将所述球
体的半径设为r、将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隔设为G、将所
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锥面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将所述锥面的开口
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和司高栖善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