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679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轴、电枢、换向器、轴承、机壳、托架以及电刷盘组件。电刷盘组件具有:与换向器接触的电刷;以及,保持电刷的电刷盘。托架具有:覆盖电刷盘的至少一部分的下侧的托架底部;从托架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侧延伸的筒状的托架筒部;在托架筒部的径向内侧从托架底部向上侧延伸,并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部;以及,位于托架底部的上表面,并从轴承保持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肋。

mo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oto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an armature, a commutator, a bearing, a casing, a bracket and a brush disc assembly. The brush assembly has a brush tha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commutator and a brush holder for holding the brush. The bracket has covered brush disk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ower side of the bottom bracket bracket; tube tubular extending fr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bottom to the upper side of the radial bracket; the radially inner tube from the bottom bracket bracket to the upper extension, and keep the bearing bearing holding portion; and, on the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bracket. And from the bearing retainer to extend radially outward of the ri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动马达中存在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配设了多个换向片的换向器和电刷。电刷与换向器的各换向片滑动接触。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10697号公报公开的电动马达中,对固定有换向器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轴承保持于托架。在上述的电动马达中,为了进行电动马达的小型化或轻量化等,需要减小托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了减小托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存在将托架的厚度减薄的方法。但是,在将托架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顾虑:托架的刚性下降,由于电动马达的振动,保持于托架的轴承振动。若轴承振动,则旋转轴振动,固定于旋转轴的换向器也振动。其结果是,具有如下问题:存在换向器变得不与电刷变得接触的情况,换向器与电刷的导通变得不稳定,在换向器与电刷之间产生火花等。由此,存在电动马达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换向器能够与电刷稳定地接触的马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具有轴、电枢、换向器、轴承、机壳、托架以及电刷盘组件。轴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电枢固定于轴。换向器固定于轴,并与电枢电连接。轴承支承轴。机壳为筒状,并在下侧开口,且容纳电枢。托架为筒状,并位于机壳的下侧,且与机壳被固定。电刷盘组件在轴向上位于机壳与托架之间。电刷盘组件具有:与换向器接触的电刷;以及,保持电刷的电刷盘。托架具有托架底部、托架筒部、轴承保持部以及肋。托架底部覆盖电刷盘的至少一部分的下侧。托架筒部为筒状,且从托架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侧延伸。轴承保持部在托架筒部的径向内侧从托架底部向上侧延伸,并保持轴承。肋位于托架底部的上表面,且从轴承保持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电刷盘具有沿周向包围轴的筒状的电刷盘筒部。电刷盘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托架筒部内。电刷盘筒部与托架筒部嵌合。电刷盘筒部通过压入固定于托架筒部的内侧面。电刷盘筒部的外侧面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与托架筒部的内侧面接触。托架筒部具有被切削加工的内侧面。肋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托架筒部连接。肋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位于比第一部分靠下侧的位置。第二部分位于肋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托架具有多个肋。多个肋包括第一肋和第二肋,第二肋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位于比第一肋靠下侧的位置。托架具有四个以上的肋。肋中的三个为第一肋,剩余的肋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位于比第一肋靠下侧的位置。托架具有从托架底部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安装部。托架底部具有设置于托架底部的上表面并向下侧凹入的凹部。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安装部在轴向上重叠。托架具有多个肋。托架底部具有设置于托架底部的上表面并向下侧凹入的凹部。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肋彼此的周向之间。托架筒部具有朝向凹部开口的孔部。孔部在托架筒部的内侧面和托架筒部的外侧面分别具有开口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马达中,换向器能够与电刷稳定地接触。有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优选一实施方式的电刷盘组件以及密封部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及方向。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在轴向上延伸”除了指严格地在轴向上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在相对于轴向不足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并且,所谓“在径向上延伸”除了指严格地在径向上、即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在相对于径向不足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图1是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是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中,省略了机壳20和电枢40等的图示。如图1以及图2所示,马达10包括轴41、电枢40、换向器44、至少一个轴承、磁铁70、油封73、机壳20、托架30、电刷盘组件50以及密封部件60。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轴承包括上侧轴承71和下侧轴承72。如图1所示,轴41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轴41通过上侧轴承71和下侧轴承72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41的下端经由后述的输出轴孔31g露出到托架30的外部。电枢40固定于轴41。电枢40能够与轴41一同绕中心轴线J旋转。电枢40具有铁芯42和多个线圈43。铁芯42通过沿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构成。铁芯42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在铁芯42的贯通孔中穿过轴41的至少一部分。铁芯42的内侧面与轴41的外侧面例如通过压入或粘接等被固定。铁芯42包括大致环状的铁芯背部(图示省略)和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图示省略)。在各齿部配置有卷绕导线而构成的线圈43。换向器44位于电枢40的下侧,并固定于轴41。换向器44与线圈43电连接。即,换向器44与电枢40电连接。优选换向器44的至少一部分与后述的电刷54接触。从换向器44通过电刷54向线圈43提供电流。由此,电枢40被励磁。上侧轴承71和下侧轴承72将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上侧轴承71位于比电枢40靠上侧的位置。后述的上侧轴承保持部24保持上侧轴承71。下侧轴承72位于比换向器44靠下侧的位置。后述的下侧轴承保持部31d保持下侧轴承72。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磁铁70为大致环状。磁铁70固定于筒状的机壳20的内周面。磁铁70与电枢40在径向上相向。作为磁铁70的磁极的N极与S极沿周向交替配置。磁铁70既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由多个磁铁构成。在磁铁70由多个磁铁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各磁铁沿周向配置于机壳20的内侧面。后述的油封保持部31e保持油封73。油封73能够防止马达10外部的油通过下侧轴承72向马达10的内部浸入。机壳20为有盖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机壳20容纳电枢40。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机壳20的形状是大致圆筒状。优选机壳20由金属制成(例如,SUU等铁制材料)。更优选机壳20的材料是磁性材料。在机壳20的材料是磁性材料的情况下,机壳20相对于磁铁70作为轭铁发挥功能。机壳20具有机壳筒部21和机壳凸缘部22。机壳筒部21是有盖的筒状。机壳筒部21具有在下侧开口的下侧开口部21a。即,机壳20在下侧开口。机壳筒部21在上侧的端部具有上侧轴承保持部24。在上侧轴承保持部24的径向内侧配置有上侧轴承71。上侧轴承保持部24保持上侧轴承71。机壳筒部21的外径以上侧轴承保持部24、上侧轴承保持部24下侧的筒状的部位、下侧开口部21a的顺序变大。即,上侧轴承保持部24的外径比上侧轴承保持部24下侧的筒状的部位的外径小。上侧轴承保持部24下侧的筒状的部位的外径比下侧开口部21a的外径小。机壳筒部2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具有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轴,所述马达包括:电枢,其固定于所述轴;换向器,其固定于所述轴,并与所述电枢电连接;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筒状的机壳,其在下侧开口并容纳所述电枢;筒状的托架,其位于所述机壳的下侧并与所述机壳固定;以及电刷盘组件,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托架之间,所述电刷盘组件具有:电刷,其与所述换向器接触;以及电刷盘,其保持所述电刷,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托架底部,其覆盖所述电刷盘的至少一部分的下侧;筒状的托架筒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侧延伸;轴承保持部,其在所述托架筒部的径向内侧从所述托架底部向上侧延伸,并保持所述轴承;以及肋,其位于所述托架底部的上表面,并从所述轴承保持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1 JP 2015-1440661.一种马达,其具有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轴,所述马达包括:电枢,其固定于所述轴;换向器,其固定于所述轴,并与所述电枢电连接;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筒状的机壳,其在下侧开口并容纳所述电枢;筒状的托架,其位于所述机壳的下侧并与所述机壳固定;以及电刷盘组件,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托架之间,所述电刷盘组件具有:电刷,其与所述换向器接触;以及电刷盘,其保持所述电刷,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托架底部,其覆盖所述电刷盘的至少一部分的下侧;筒状的托架筒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侧延伸;轴承保持部,其在所述托架筒部的径向内侧从所述托架底部向上侧延伸,并保持所述轴承;以及肋,其位于所述托架底部的上表面,并从所述轴承保持部向径向外侧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盘具有筒状的电刷盘筒部,所述电刷盘筒部沿周向包围所述轴,所述电刷盘筒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托架筒部内,所述电刷盘筒部与所述托架筒部嵌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盘筒部通过压入固定于所述托架筒部的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盘筒部的外侧面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托架筒部的内侧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岸宪一朗木崎纮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