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明村专利>正文

收合式婴儿车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11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收合式婴儿车骨架。为提供一种收合后体积小、收合操作简便、市场竞争力强的手推车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两前下架、两前上架、两后支架、两横杆、枢设于两横杆上的两直杆、枢设于两后支架之间的后架及枢设于两直杆之间的背架;两前上架之间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前上架与前下架枢接,后支架与前上架及经横杆与前下架枢接。(*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推车部件,特别是一种收合式婴儿车骨架。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婴儿用品市场极为广大。其中婴儿车亦同样存在极大的市场,习用的婴儿车骨架一般皆为固定式,且体积较大。为此亦公开了一些收合式婴儿车骨架,但,其不仅收合操作较为麻烦,而且收合后的体积仍较大,缺乏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合后体积小、收合操作简便、市场竞争力强的收合式婴儿车骨架。本技术包括两前下架、两前上架、两后支架、两横杆、枢设于两横杆上的两直杆、枢设于两后支架之间的后架及枢设于两直杆之间的背架;两前上架之间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前上架与前下架枢接,后支架与前上架及经横杆与前下架枢接。其中后架包括两相枢接的上片、两相枢接的下片、中片、套块及两斜片;两上片及两下片的外端分别与两后支架枢接,中片两端分别与两上片枢接点及两下片枢接点枢接,套块套设于中片上,两斜片顶端枢设于套块上,两斜片底端枢设于下片与后支架枢点上。背架具有两交叉枢接的连条,两连条的底端与两直杆底端枢接,两连条的顶端枢接于底端与直杆顶部枢接的上条上。两前下架之间枢设两相枢接的踏架。后架的中片与两下片枢接点处组接有底侧设有扣抵另一下片内端底侧扣部的扣块。踏架顶部连设以供婴儿足部踏置的踏板。由于本技术包括两前下架、两前上架、两后支架、两横杆、枢设于两横杆上的两直杆、枢设于两后支架之间的后架及枢设于两直杆之间的背架;两前上架之间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前上架与前下架枢接,后支架与前上架及经横杆与前下架枢接。使用时,下压前上架,使前上架相对前下架向下弯折,并使前上架向后支架靠合,便使前上架与前下架内收并与后支架靠合,同时,两横杆、直杆与后支架靠合及使交叉枢接于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的连杆倾斜、拉伸,便使两前下架及两后支架随之对应向内靠合;当两前下架相对向内靠合时,两横杆、直杆相对向内靠合,后架及背架亦随之弯折收合,即本技术仅需向下弯折收合前上架,便可令其与后支架、前下架前后靠合及令左右两侧构件相对向内靠合,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不仅收合后体积小,而且收合操作简便、市场竞争力强,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前上架、前下架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踏架及背架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背架结构示意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背架结构示意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背架结构示意剖视图(按压扣块时)。图9、为本技术前上架、前下架连接示意图(下压前上架时)。图10、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后视图(收折过程中)。图1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后视图(收折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两前下架1、两前上架2、两后支架3、两横杆4、两直杆5、后架6及背架7。如图1所示,前下架1底端组设有前轮11。如图2所示,前下架1顶端固设有承接体12。如图9所示,承接体12顶端凸设套柱121。如图5所示,于两前下架1之间枢设两相枢接的踏架13,并于踏架13顶部连设以供婴儿足部踏置的踏板131。如图4、图9所示,前上架2顶部形成以供握持推动的握持部21,其底端与承接体12后侧枢接,于前上架2近底端处固设转接体22,并于转接体22内弹性套设与承接体12顶端套柱121相对应并套接的套体221;前上架2近握持部滑动组设滑套211,滑套211与套体221之间固设拉绳212。如图3所示,于两前上架2之间分别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23。如图1所示,后支架3底端组设后轮31,其顶端枢接于转接体22上。如图2、图3所示,两后支架3底部与两前下架1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14。如图1、图2、图5所示,横杆4枢设于前下架1与后支架3之间。直杆5底端枢设于横杆4上,直杆5中部与后支架3之间组接以供固定及调整直杆5倾仰角度的承块51。于两横杆4及两直杆5上可套设布套以形成坐垫及背垫。如图5、图6所示,后架6包括两相枢接的上片61、两相枢接的下片62、中片63、套块64及两斜片65。两上片61及两下片62的外端分别与两后支架3枢接,中片63两端分别与两上片61枢接点及两下片62枢接点枢接,套块64套设于中片63上,两斜片65顶端枢设于套块64上,两斜片65底端枢设于下片62与后支架3枢点上。如图7所示,中片63与两下片62枢接点处组接有底侧设有扣部621的扣块62,藉由扣块62底侧的扣部621扣抵另一下片62内端底侧。如图3所示,背架7具有两交叉枢接的连条71,两连条71的底端与两直杆5底端枢接,两连条71的顶端枢接于底端与直杆5顶部枢接的上条72上。如图1所示,前上架2藉由承接体12与前下架1枢接,并藉由弹性套设于转接体22内的套体221套设于承接体12顶端的套柱121上,与前下架1组接成一体,后支架3与转接体22及一端枢设于前下架1上的横杆4另一端枢接,后架6枢装于两后支架3之间,背架7枢设于两直杆5之间。使用时,如图8所示,首先内压后架6下片62上的扣块621,使扣块621的扣部622脱离且不再扣抵另一下片62底侧;如图4、图9所示,向上推动滑动组设于前上架2上的滑套211,经拉绳212向上拉动弹性套设于转接体22内的套体221,使其与套柱121脱离;然后下压前上架2,使前上架2相对前下架1向下弯折,并使前上架2向后支架3靠合,便使前上架2与前下架1内收并与后支架3靠合,同时,两横杆4、直杆5与后支架3靠合及使交叉枢接于两后支架3底部与两前下架1顶部之间的连杆14倾斜、拉伸,便使两前下架1及两后支架3随之对应向内靠合;如图2、图3所示,当两前下架1相对向内靠合时,两相枢接的踏架13随之对应弯折收合;两横杆4、直杆5相对向内靠合,背架7的连条71及上条72弯折收合;如图10、图11所示,当两后支架3相对向内靠合时,后架6的上片61、下片62及斜片65随之对应弯折收合。即本技术仅需向下弯折收合前上架2,便可令其与后支架3、前下架1前后靠合及令左右两侧构件相对向内靠合,以收合成较小体积。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收合成较小体积。2、收合操作简便。权利要求1.一种收合式婴儿车骨架,它包括两前下架、两前上架、两后支架、两横杆及枢设于两横杆上的两直杆;前上架与前下架枢接,后支架与前上架及经横杆与前下架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前上架之间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两后支架之间枢设有后架;两直杆之间枢设有背架;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式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架包括两相枢接的上片、两相枢接的下片、中片、套块及两斜片;两上片及两下片的外端分别与两后支架枢接,中片两端分别与两上片枢接点及两下片枢接点枢接,套块套设于中片上,两斜片顶端枢设于套块上,两斜片底端枢设于下片与后支架枢点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式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架具有两交叉枢接的连条,两连条的底端与两直杆底端枢接,两连条的顶端枢接于底端与直杆顶部枢接的上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合式婴儿车骨架,它包括两前下架、两前上架、两后支架、两横杆及枢设于两横杆上的两直杆;前上架与前下架枢接,后支架与前上架及经横杆与前下架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前上架之间枢接两相枢接的连片;两后支架之间枢设有后架;两直杆之间枢设有背架;两后支架底部与两前下架顶部之间分别交叉枢接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明村
申请(专利权)人:甘明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