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鸿村专利>正文

童车折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07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其包含有一对前支杆、一对后支杆及一扶手杆,于前支杆设有一卡扣件与一扶手杆相卡扣,有一对定位件定位于后支杆上方,定位件上设有一束套,束套供扶手杆穿越及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束套系枢接于定位件,使束套呈活动偏转,于扶手杆两侧与前支杆之间各枢接一曲柄,该对曲柄之间枢接一连动杆,该连动杆再枢接于两后支杆上;据此,收折时,扶手杆末端可以翘起,束套随之活动偏转,以牵连曲柄、连动杆上移,再下推扶手杆而连动后支杆靠拢,达到以杠杆原理省力收折,缩短折收行程之操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与童车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可以偏转束套,以杠杆原理省力收折,缩短折收行程的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属于童车。
技术介绍
习用童车,如图1所示,该习知童车10收折结构,主要具有一对前支杆11、一对后支杆12、一倒U扶手杆13、两前轮14及两后轮15,于前支杆11一位置设有一卡扣件111与扶手杆13底端勾件131相结合,前支杆11下端枢接两前轮14,有一对定位件16定位于前支杆11上方,定位件16上设有束套17,束套17供扶手杆11穿越及定位,定位件16另端枢接后支杆12,该后支杆12与扶手杆13之间设有一对曲柄18;收折童车10时,要将卡扣件111的开关按压(开关按压图中未示,一般设于扶手杆13顶部下方),即可将扶手杆13的勾件131提升,使勾件131与前支杆11的卡扣件111分离,然后作推压扶手杆13下移,扶手杆13经束套17向下穿越一长度,直至扶手杆13连动曲柄18,由曲柄18拉移后支杆12向前支杆11靠拢为止(如图2所示);由于收折童车10时,必须花费较大的力量下推扶手杆13,又扶手杆受后支杆12牵制,形成一牵制阻力,所以收折时常要施一较大作用力,而且由扶手杆13推至底部止,其行程长,不方便收折。新型内容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其目的是提供可活动偏转的束套,扶手杆于收折时形同杠杆原理,可以省力翘起扶手杆末端,并省力、短行程下推扶手杆,以牵动后支杆靠拢收折,方便而省力。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具有一对前支杆,前支杆下端枢接至少一前轮,于前支杆一位置设有一卡扣件与一扶手杆底端相卡扣结合,有一对定位件定位于前支杆与后支杆上方,定位件上设有一束套,束套供一扶手杆穿越及定位;一对后支杆,下端枢接两后轮;一扶手杆,设有开关按键,扶手杆底端设有勾件,勾件与前支杆之卡扣件相卡扣;其特征在于该束套枢接于定位件,使束套呈活动偏转,于扶手杆两侧与前支杆之间各枢接一曲柄,该对曲柄之间枢接一连动杆,该连动杆再枢接于两后支杆上;据此,收折时,扶手杆末端可以翘起,束套随之活动偏转,以牵连曲柄、连动杆上移,再下推扶手杆而连动后支杆靠拢,达到收折时行程短及省力之操作。其中,该前支杆之卡扣件呈阶梯型之挡块,而扶手杆之勾件内壁设有抵块,以抵块入于挡块内,该勾件受一绳索牵住,绳索则连接于扶手杆之开关按键。其中,该束套枢接一弯杆,弯杆另端再枢接于定位件。其中,该连动杆呈U型杆。其中,该束套上设有一安全扣板,安全扣板为一弹性板,安全扣板设有一凸尖,相对于扶手杆位置设有一定位孔,凸尖嵌入于定位孔内。其中,该束套内侧设有一结合座,结合座内面设有一弹簧及一凸扣,凸扣受弹簧抵压,该结合座可供一座椅架定位,该座椅架两侧各设有一插槽,插槽供结合座插入定位,插槽设有一扣孔,顶部有一凸出之挡块,另面有一按钮,内设有位移板及弹簧,位移板可受按钮抵顶而推动凸扣脱离扣孔。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其优点是折收省力、省事,操作使用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习知童车之平面示意图。图2习知童车收折之平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4本技术勾件与卡扣件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本技术之平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有关束套、勾件与卡扣件之剖面组合示意图。图7本技术有关卡扣件与勾件脱离之剖面示意图。图8本技术前支杆作杠杆方式翘起之动作平面示意图。图9本技术束套偏转及凸尖动作之剖面示意图。图10本技术前支杆下推连动后支杆之动作平面示意图。图11本技术收折之之平面示意图。图12本技术与座椅架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本技术座椅架之插槽水平向之剖面示意图。图14本技术插槽入结合座组合垂直向之剖面示意图。图15本技术结合座之凸扣脱离插槽之扣孔之剖面示意图。习知图中标号如下10童车11前支杆111卡扣件12后支杆 13扶手杆131勾件14前轮15两后轮16定位件17束套18曲柄本技术图中标号如下20童车 21前支杆211卡扣件212挡块 22后支杆23扶手杆230开关按键 231勾件 232抵块233绳索 234定位孔 24前轮25定位件 251弯杆 26束套261安全扣板 262凸尖 27后轮28曲柄 29连动杆30结合座31弹簧 32凸扣 40座椅架41插槽4 11扣孔 412按钮413位移板414弹簧 415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如图3、4、5、6所示,童车20包含有一对前支杆21、一对后支杆22及一扶手杆23,该对前支杆21下端枢接两前轮24,于前支杆21上端设有一卡扣件211,该卡扣件211与扶手杆23底端相卡扣结合,使前支杆21位于扶手杆23下端,两相结合成为一环绕形体,有一对定位件25结合于后支杆22与前支杆21上方,定位件25枢接有一束套26,束套26供一扶手杆23穿越及定位,使束套26呈活动偏转,该束套26一端枢接一弯杆251,弯杆251另端再枢接于定位件25,该束套26上设有一安全扣板261(如图9所示),安全扣板261为一弹性板,安全扣板261设有一凸尖262,相对于扶手杆23位置设有一定位孔234,凸尖262嵌入于定位孔234内,以保持扶手杆23不随意下移;该对后支杆22下端枢接两后轮27,该扶手杆23上端之下缘设有开关按键230,扶手杆23两侧底端设有勾件231,勾件231与前支杆21之卡扣件211相卡扣,该卡扣件211有一呈阶梯型之挡块212,而扶手杆23之勾件231为一弧度壳体,两侧各有一内壁面设有抵块232,勾件231可包覆卡扣件211,以抵块232入于挡块212内而作止挡定位,该勾件231受一绳索233牵住,绳索233则连接于扶手杆23之开关按键230,按压该开关按键230可以连动绳索233,绳索233再拉动勾件231,使勾件231上移,作抵块232脱离于挡块212,使该扶手杆23与前支杆21相脱离,于扶手杆23两内侧与前支杆21之间各枢接一曲柄28,该对曲柄28之间枢接一连动杆29,连动杆29呈U型杆,该连动杆29后方再枢接于两后支杆22上;如图12、13、14所示,该束套26内侧面设有一结合座30,结合座30供一座椅架40定位,结合座30内面设有一弹簧31及一凸扣32,凸扣32受弹簧31抵压而具有弹力,凸扣32前端约为四分之一弧形体,该座椅架40两侧各设有一插槽41,插槽41供结合座30插入定位,插槽41设有一扣孔411,另面有一按钮412,内设有位移板413及弹簧414,使弹簧414抵压位移板413,位移板413再抵压按钮412,位移板413可受按钮412抵顶而推动结合座30之凸扣32脱离扣孔411,插槽41顶部有一凸出之挡块415;藉由上述之结构装置,本技术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如图6、7、8所示,操作时只要作按压扶手杆23上的开关按键230,开关按键230连动绳索233,绳索233拉动扶手杆23之勾件231,勾件231及抵块232上移,抵块232脱离前支杆21之挡块211,该抵块232不抵顶挡块211时,该扶手杆23与前支杆21相脱离,此时扶手杆23可以将束套26枢接处当为支撑点,依杠杆原理省力下压扶手杆23之顶端,扶手杆23末端可以翘起,束套26随之活动偏转,扶手杆23上移以牵连曲柄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折收结构,其包含有:    一对前支杆,前支杆下端枢接至少一前轮,于前支杆一位置设有一卡扣件与一扶手杆底端相卡扣结合,有一对定位件定位于前支杆与后支杆上方,定位件上设有一束套,束套供一扶手杆穿越及定位;    一对后支杆,下端枢接两后轮;    一扶手杆,设有开关按键,扶手杆底端设有勾件,勾件与前支杆之卡扣件相卡扣;    其特征在于:该呈活动偏转的束套枢接于定位件,于扶手杆两侧与前支杆之间各枢接一曲柄,该对曲柄之间枢接一连动杆,该连动杆再枢接于两后支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村
申请(专利权)人:陈鸿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