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785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一壳体、一第一阻抗、一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一第二阻抗。該第一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一安定器的一第一端,该安定器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一第一交流电源的一第一端。該发光二极管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二端。該第二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第一交流电源的一第二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可以与传统磁式电感安定器相容,也可以与电子式安定器相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尤其指一种可以与传统磁式电感安定器相容,也可以与电子式安定器相容的发光二极管灯管。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是传统型荧光灯管以及其周边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包括交流电源110、开关120、安定器130、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及启动器150,此外,传统型荧光灯管140的两端内部,具有灯丝1401与灯丝1402。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有氩气(argon)、氖气(neon)或氪气(krypton)、及少量的汞蒸气,一开始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气体尚未离子化(ionized),因而尚未有自由电子时,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电阻值很高且很不容易导通电流。传统型荧光灯管140的发光原理如下:当交流电源110透过开关120供电于启动器150内部的金属电极两端时,启动器150内部互相很靠近但未碰触的两片金属电极因放电过程导致温度增高弯曲而互相接触,进而导致传统型荧光灯管140两端内部的灯丝1401与1402导通电流而逐渐加热,此时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因灯丝1401与灯丝1402加热而开始产生游离电子。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形成的电场会加速游离电子,这些游离电子被加速后,会和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气体原子产生频繁的碰撞,电子的质量远小于气体原子的质量,且电子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在某些碰撞过程中,电子的能量足够游离管内气体原子的电子,又产生新的电子及离子对,这些被游离的电子及离子r>对又继续被加速,也就继续地游离,如此不断循环,直到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形成电浆态,电阻突然下降许多,于是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气体开始可以导通大量的电流。(而启动器150中的两片金属电极,后续则因为放电过程结束,又恢复为不互相接触的原始状态。)此刻,水银原子吸收了电子的动能,而转换为电磁波辐射出来,当水银回到最稳定状态(ground state)时,即可释放出波长约为2540埃的紫外光,这些紫外光再透过涂有萤光物质(例如磷质)的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壁,转为可见光的方式提供使用者光源。以上所述的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因气体导电而可导致发光的过程,被称为「气体放电」。请搭配图1参考图2。图2是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图。图2实线210部份为传统型荧光灯管140中,在气体放电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由图2实线210部份可见到,当传统型萤光灯的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的电流值越大,则电压越小,由此可知传统型荧光灯管140内部气体于离子化时是呈现「负电阻」的特性。因此,电流会在放电过程中,急剧地增加,若不限制电流值,会导致传统型荧光灯管140破裂。为了避免电流过大导致传统型荧光灯管140破裂,传统型萤光灯管140必需搭配安定器130,其中安定器130就是用以限制电流值。安定器130目前分为传统磁式电感安定器,与电子式安定器两种。其中,传统磁式电感安定器本身即为一个大电感,优点是结构简易、不易故障,缺点则是发光频率较低,使得视力敏感的使用者容易看见闪烁造成眼睛不适、易产生噪音、体积笨重不方便安装等。而电子式安定器在内部将交流电源110提供的低频交流电(例如为50赫兹)转变为高频交流电(例如50千赫兹),因此根据感抗公式:其中f为频率、且L为电感值,若电流维持一定,当频率上升时,则电感值可下降,因此电子式安定器中的电感可使用电感值较小的电感,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安装、眼睛不易察觉闪烁(因发光频率高)、以及可以与启动器150整合等优点。图2中的虚线220为传统型荧光灯管140串接传统磁式电感安定器(对应到低频感抗)之后呈现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图;而虚线230为传统型荧光灯管140串接电子式安定器(对应到高频感抗)之后呈现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图,由图2可知道在连接安定器之后,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转为正电阻,因此安定器130可避免电流突然剧增导致传统型荧光灯管140破裂的危险。上述提到的「低频交流电」,是指来自市电供应系统或发电机系统的低频交流电。以中国为例,市电供应系统提供的标准规格电源就是220伏特/50赫兹;若以美国为例,市电系统提供的标准规格电源就是120伏特/60赫兹。因此,此处提到的「低频交流电」,就是指市电供应系统或者发电机供应系统所供应作为电源的交流电。然而,由于来自市电供应系统或发电机系统的交流电频率,会随着系统或环境因素而改变,而不总是一精准的定值,因此此处的低频交流电会随着供电系统不同、环境的变化、以及电子式安定器可承受的规格,其范围会是在35赫兹到70赫兹之间。此外,上述的“高频交流电”,是将来自市电供应系统或发电机系统的低频交流电(其规格为:35赫兹到70赫兹之间),在电子式安定器内部,经过交流至直流整流器与直流至交流逆变器的转换后,被提高频率的交流电。随着电子式安定器厂牌或内部电路方式不同,上述的「高频交流电」也不是一定值,但其范围会是在10千赫兹到150千赫兹之间。简言之,上述的低频交流电的频率在35赫兹至70赫兹之间,而高频交流电的频率在10千赫兹到150千赫兹之间。请搭配图1参考图3与图4。图3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及其周边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于发光二极管比起传统型荧光灯管以气体放电的方式发光更加省电,亮度也较高(同亮度下,传统型荧光灯灯管的消耗功率为发光二极管灯管的1.55倍),因此发光二极管灯管已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由图4可见到,根据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的结构,其内部具有一个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器345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460,以相互并联的结构组成,被整合在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中。而消费者购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后,在安装时必需如图3所示,将先前灯座上的启动器150与安定器130都拆除,如此才可以安装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以取代传统型荧光灯管(若不先将安定器130拆除,则安定器130与启动器150用以启动的大电压易将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烧毁)。由于启动器150本身即为可拆卸式,故拆除并不费力,但安定器130通常是埋藏于灯座的内部,因此为了将传统型荧光灯管改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340,消费者必需把整个灯座拆开,再进行绕接、断线、拆除、及重新接线等手段,以将安定器130移除掉,施工上相当不方便。因此,为了帮助消费者能更加方便地将传统型荧光灯管替换成发光二极管灯管,而不需要再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一壳体;一第一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一安定器的一第一端,该安定器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一第一交流电源的一第一端;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二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第一交流电源的一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一安定
器的一第一端,该安定器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一第一交流电源的一第
一端;
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一端电
连接于该第一阻抗的一第二端;以及
一第二阻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发光
二极管模块的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第一交流
电源的一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包括:
一第一组背对背二极管,该第一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
安定器的该第一端;以及
一第二组背对背二极管,该第二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
第一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二端及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该第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包括:
一第一组桥式二极管,该第一组桥式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安定
器的该第一端,该第一组桥式二极管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发光二极
管模块的该第一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阻抗包括:
一第三组背对背二极管,该第三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
交流电源的该第二端;以及
一第四组背对背二极管,该第四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
第三组背对背二极管的一第二端及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该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阻抗包括:
一第二组桥式二极管,该第二组桥式二极管的一第一端电连接于该交流
电源的该第二端,该第二组桥式二极管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发光二
极管模块的该第二端。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
二极管模块包括多组串联的背对背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
二极管模块包括一组桥式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的一第
三端电连接于一电容的一第一端,该第二阻抗的一第三端电连接于该电
容的一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侃胜
申请(专利权)人:偕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