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031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3:03
一种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结构为:包括上框封条,所述上框封条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侧边封条和第二侧边封条,所述第一侧边封条和第二侧边封条的底部通过下框封条连接,所述上框封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出口和液体进口;位于液体进口一侧的上框封条向下延伸有竖向封条,所述第一侧边封条内侧向内延伸有第三直角形封条,位于液体出口一侧的上框封条向下延伸有第一直角形封条,所述第一直角形封条的头部向下继续延伸有与其反向的第二直角形封条,所述第二侧边封条内侧延伸有横向封条,所述横向封条位于第一直角形封条和第二直角形封条之间;封条的设置使芯体换热走线线路长,大大增加了循环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一种用于精密电子元件的高效冷板芯体结构
技术介绍
    精密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较好的散热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芯体,其散热效果差,影响精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高效冷板芯体结构,从而增加循环时间,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结构为:包括上框封条,所述上框封条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侧边封条和第二侧边封条,所述第一侧边封条和第二侧边封条的底部通过下框封条连接,所述上框封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出口和液体进口;位于液体进口一侧的上框封条向下延伸有竖向封条,所述第一侧边封条内侧向内延伸有第三直角形封条,位于液体出口一侧的上框封条向下延伸有第一直角形封条,所述第一直角形封条的头部向下继续延伸有与其反向的第二直角形封条,所述第二侧边封条内侧延伸有横向封条,所述横向封条位于第一直角形封条和第二直角形封条之间;位于各封条形成的通路中均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装结构为:所述液体进口处安装有第一竖向翅片,所述第一竖向翅片的一侧安装与其衔接的倾斜翅片,位于倾斜翅片的下部依次安装第二竖向翅片、第三竖向翅片,与第三竖向翅片衔接安装第一横向翅片,与第一横向翅片衔接安装有第四竖向翅片,所述第四竖向翅片顶部衔接第六横向翅片,所述第六横向翅片输出端依次衔接第十一竖向翅片、第九竖向翅片、第二横向翅片、第五竖向翅片、第三横向翅片、第六竖向翅片、第四横向翅片、第七竖向翅片、第五横向翅片、第八竖向翅片和第十竖向翅片,所述液体出口处的翅片结构与液体进口处的翅片结构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翅片之间的通道互相连通。所述第五竖向翅片的上部安装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的厚度为5mm。所述第五横向翅片和第八竖向翅片的交界处安装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为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封条的设置使芯体换热走线线路长,大大增加了循环时间,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垫板的设计,降低了液体的通过量,增加液体的阻力,进一步延长了循环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翅片)。图3为图2中沿A-A截面的全剖视图。其中:1、框架;2、第一竖向翅片;3、倾斜翅片;4、第二竖向翅片;5、第三竖向翅片;6、第四竖向翅片;7、第一横向翅片;8、第二横向翅片;9、第五竖向翅片;10、第一垫块;11、第三横向翅片;12、第六竖向翅片;13、第四横向翅片;14、第七竖向翅片;15、第五横向翅片;16、第二垫块;17、第八竖向翅片;18、第九竖向翅片;19、第十竖向翅片;20、第十一竖向翅片;21、第六横向翅片;22、液体出口;23、上框封条;24、液体进口;25、第一侧边封条;26、竖向封条;27、第一直角形封条;28、第三直角形封条;29、第二侧边封条;30、横向封条;31、第二直角形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包括框架1,框架1的结构为:包括上框封条23,上框封条2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的底部通过下框封条连接,上框封条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出口22和液体进口24;位于液体进口24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竖向封条26,第一侧边封条25内侧向内延伸有第三直角形封条28,位于液体出口22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第一直角形封条27,第一直角形封条27的头部向下继续延伸有与其反向的第二直角形封条31,第二侧边封条29内侧延伸有横向封条30,横向封条30位于第一直角形封条27和第二直角形封条31之间;位于各封条形成的通路中均安装有翅片,翅片的安装结构为:液体进口24处安装有第一竖向翅片2,第一竖向翅片2的一侧安装与其衔接的倾斜翅片3,位于倾斜翅片3的下部依次安装第二竖向翅片4、第三竖向翅片5,与第三竖向翅片5衔接安装第一横向翅片7,与第一横向翅片7衔接安装有第四竖向翅片6,第四竖向翅片6顶部衔接第六横向翅片21,第六横向翅片21输出端依次衔接第十一竖向翅片20、第九竖向翅片18、第二横向翅片8、第五竖向翅片9、第三横向翅片11、第六竖向翅片12、第四横向翅片13、第七竖向翅片14、第五横向翅片15、第八竖向翅片17和第十竖向翅片19,液体出口22处的翅片结构与液体进口24处的翅片结构相同。各翅片之间的通道互相连通。第五竖向翅片9的上部安装有第一垫块10,第一垫块10的厚度为5mm。第五横向翅片15和第八竖向翅片17的交界处安装有第二垫块16,第二垫块16的厚度为5mm。如图2所示,由于框架1内部各封条的设计,形成了液体通道的流通区域,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从液体进口24进入,如图2中箭头所示,液体依次经过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e→区域f→区域g→区域h→区域i→区域j→区域k→区域l→区域m→最后从液体出口22输出,其循环线路长,增加了循环时间,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结构为:包括上框封条(23),所述上框封条(2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所述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的底部通过下框封条连接,所述上框封条(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出口(22)和液体进口(24);位于液体进口(24)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竖向封条(26),所述第一侧边封条(25)内侧向内延伸有第三直角形封条(28),位于液体出口(22)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第一直角形封条(27),所述第一直角形封条(27)的头部向下继续延伸有与其反向的第二直角形封条(31),所述第二侧边封条(29)内侧延伸有横向封条(30),所述横向封条(30)位于第一直角形封条(27)和第二直角形封条(31)之间;位于各封条形成的通路中均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装结构为:所述液体进口(24)处安装有第一竖向翅片(2),所述第一竖向翅片(2)的一侧安装与其衔接的倾斜翅片(3),位于倾斜翅片(3)的下部依次安装第二竖向翅片(4)、第三竖向翅片(5),与第三竖向翅片(5)衔接安装第一横向翅片(7),与第一横向翅片(7)衔接安装有第四竖向翅片(6),所述第四竖向翅片(6)顶部衔接第六横向翅片(21),所述第六横向翅片(21)输出端依次衔接第十一竖向翅片(20)、第九竖向翅片(18)、第二横向翅片(8)、第五竖向翅片(9)、第三横向翅片(11)、第六竖向翅片(12)、第四横向翅片(13)、第七竖向翅片(14)、第五横向翅片(15)、第八竖向翅片(17)和第十竖向翅片(19),所述液体出口(22)处的翅片结构与液体进口(24)处的翅片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冷板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结构为:包括上框封条(23),所述上框封条(2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所述第一侧边封条(25)和第二侧边封条(29)的底部通过下框封条连接,所述上框封条(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出口(22)和液体进口(24);位于液体进口(24)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竖向封条(26),所述第一侧边封条(25)内侧向内延伸有第三直角形封条(28),位于液体出口(22)一侧的上框封条(23)向下延伸有第一直角形封条(27),所述第一直角形封条(27)的头部向下继续延伸有与其反向的第二直角形封条(31),所述第二侧边封条(29)内侧延伸有横向封条(30),所述横向封条(30)位于第一直角形封条(27)和第二直角形封条(31)之间;
位于各封条形成的通路中均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装结构为:所述液体进口(24)处安装有第一竖向翅片(2),所述第一竖向翅片(2)的一侧安装与其衔接的倾斜翅片(3),位于倾斜翅片(3)的下部依次安装第二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旭峰许晓泓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普尔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