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54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包括机身平台、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升降机构、桅杆机构、斜撑、起桅油缸、动力头、钻杆,机身平台通过升降机构与纵移机构和横移机构相连接,斜撑和起桅油缸分别一端连接在机身平台上,另一端与桅杆机构相连接,机身平台上设有主卷扬、加压卷扬、驾驶室、活动配重铁、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桅杆机构安装在机身平台上,动力头装在桅杆机构的桅杆上,主卷扬的钢丝绳绕过桅杆机构桅杆上端的滑轮架与动力头相连,加压卷扬的钢丝绳通过一组轮系与动力头的下部连接,动力头的中心输出轴处与钻杆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起桅方便,可一体式运输,并加挂活动配重铁后机器自重大,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地质适应性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机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长螺旋施工的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
技术介绍
万长高楼平地起,粧基础施工是建筑施工工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长螺旋钻机运用的长螺旋钻进成孔方法,是粧基础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长螺旋钻孔是以连续切削和输送方式进行取土成孔作业的,施工效率比其它灌注粧施工机械高。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长螺旋钻孔机采用的是电动动力头,提供的扭矩一般不大,而且采用动力头自重加压,没有配置加压装置,地质适应性有限,入岩能力有限。部分厂家生产了全液压动力头带加压装置的长螺旋钻孔机,可钻入中风化岩层。但该类机型基本上为大型机,可钻的孔深深,整机庞大,装拆不便,且购机成本相对较高。对要求孔深不深、但是地质较硬的工地,若采用此类大机型施工,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市场上也有一些小型长螺旋钻孔机,自重轻,采用电动动力头驱动钻杆,动力头自重加压,基本只适合于一些较软的地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该钻机机型小巧,起桅方便,可一体式运输,并加挂活动配重铁后机器自重大,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地质适应性更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包括机身平台、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升降机构、桅杆机构、斜撑、起桅油缸、动力头、钻杆,所述机身平台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纵移机构和横移机构相连接,所述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和升降机构组成钻机的底盘,并配合动作实现钻机的前后左右行走及转弯,所述斜撑一端连接在所述机身平台上,另一端与所述桅杆机构相连接,所述斜撑用于支撑所述桅杆机构,用于改善桅杆机构的受力,所述起桅油缸一端连接在所述机身平台上,另一端与所述桅杆机构相连接,所述起桅油缸用于所述桅杆机构桅杆的起立和下放,所述机身平台上设有主卷扬、加压卷扬、驾驶室、活动配重铁、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所述桅杆机构安装在机身平台上,所述动力头装在所述桅杆机构的桅杆上,所述桅杆上设有导轨,所述主卷扬的钢丝绳绕过所述桅杆机构桅杆上端的滑轮架与所述动力头相连,所述主卷扬钢丝绳的上提和下放,带着动力头沿着所述桅杆上的导轨上下滑动,所述加压卷扬的钢丝绳通过一组轮系与所述动力头的下部连接,所述动力头的中心输出轴处与所述钻杆相连接,施工时,动力头下放至钻杆触地,动力头中心输出轴带动钻杆旋转,加压卷扬同时向下拉动力头提供加压力,钻杆边旋转边下行,对地基产生连续切削的同时,切削产生的土壤沿着螺旋叶片上行至孔口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由四条安装在机身平台上的支腿组成,所述支腿设计成可伸缩的形式,工作时,所述支腿伸出机身,保证整机工作的稳定性,运输时,所述支腿缩回至机身内部,达到合适的运输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头上设有卡瓦,所述卡瓦与所述桅杆机构5上的导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平台两侧还设有两根活动配重梁,所述活动配重铁挂在所述活动配重梁上,用于增加机器的自重,施工时,保证机器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不至于浮机。进一步的,所述底盘采用步覆式行走底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机型小巧,起桅方便;采用步履式行走底盘,稳定性好;组成升降机构的四条支腿可缩回至机身内腔,减少运输宽度,实现一体式运输;机身两侧加挂活动配重铁,加大机器自重,使小机型也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地质适应性更广,且不至于浮机,同时还保证了机器在施工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作状态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作状态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运输状态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运输状态俯视图。上述附图标记:1、机身平台;2、纵移机构;3、横移机构;4、升降机构;5、桅杆机构;6、斜撑;7、起桅油缸;8、动力头;9、钻杆;10、主卷扬;11、加压卷扬;12、驾驶室;13、活动配重铁;14、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包括机身平台1、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升降机构4、桅杆机构5、斜撑6、起桅油缸7、动力头8、钻杆9,机身平台I通过升降机构4与纵移机构2和横移机构3相连接。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和升降机构4组成钻机的底盘,三机构配合动作实现钻机的前后左右行走及转弯,且底盘采用步覆式行走底盘,稳定性好。斜撑6 —端连接在所述机身平台I上,另一端与桅杆机构5相连接,斜撑6用于支撑桅杆机构5,用于改善桅杆机构5的受力。起桅油缸7 —端连接在机身平台I上,另一端与桅杆机构5相连接,起桅油缸7用于桅杆机构5桅杆的起立和下放。机身平台I上设有主卷扬10、加压卷扬11、驾驶室12、活动配重铁13、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14,桅杆机构5安装在机身平台I上,动力头8装在桅杆机构5的桅杆上,桅杆上设有导轨,主卷扬10的钢丝绳绕过桅杆机构5桅杆上端的滑轮架与动力头8相连,主卷扬10钢丝绳的上提和下放,带着动力头8沿着桅杆上的导轨上下滑动。加压卷扬11的钢丝绳通过一组轮系与动力头8的下部连接,动力头8的中心输出轴处与钻杆9相连接,施工时,动力头8下放至钻杆9触地,动力头8中心输出轴带动钻杆9旋转,加压卷扬11同时向下拉动力头8提供加压力,钻杆9边旋转边下行,对地基产生连续切削的同时,切削产生的土壤沿着螺旋叶片上行至孔口排出。升降机构4由四条安装在机身平台I上的支腿组成,支腿设计成可伸缩的形式,工作时,支腿伸出机身,保证整机工作的稳定性,运输时,支腿缩回至机身内部,达到合适的运输宽度,动力头8上设有卡瓦,卡瓦与桅杆机构5上的导轨相连接。机身平台I两侧还设有两根活动配重梁,活动配重铁13挂在活动配重梁上,用于增加机器的自重,施工时,保证机器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不至于浮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具有如下优势:机型小巧,起桅方便;采用步履式行走底盘,稳定性好;组成升降机构的四条支腿可缩回至机身内腔,减少运输宽度,实现一体式运输;机身两侧加挂活动配重铁,加大机器自重,使小机型也可提供较大的加压力,地质适应性更广,且不至于浮机,同时还保证了机器在施工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平台(I)、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升降机构(4)、桅杆机构(5)、斜撑(6)、起桅油缸(7)、动力头(8)、钻杆(9),所述机身平台(I)通过升降机构(4)与所述纵移机构(2)和横移机构(3)相连接,所述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和升降机构(4)组成钻机的底盘,并配合动作实现钻机的前后左右行走及转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多功能入岩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平台(1)、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升降机构(4)、桅杆机构(5)、斜撑(6)、起桅油缸(7)、动力头(8)、钻杆(9),所述机身平台(1)通过升降机构(4)与所述纵移机构(2)和横移机构(3)相连接,所述纵移机构(2)、横移机构(3)和升降机构(4)组成钻机的底盘,并配合动作实现钻机的前后左右行走及转弯,所述斜撑(6)一端连接在所述机身平台(1)上,另一端与所述桅杆机构(5)相连接,所述斜撑(6)用于支撑所述桅杆机构(5),用于改善桅杆机构(5)的受力,所述起桅油缸(7)一端连接在所述机身平台(1)上,另一端与所述桅杆机构(5)相连接,所述起桅油缸(7)用于所述桅杆机构(5)桅杆的起立和下放,所述机身平台(1)上设有主卷扬(10)、加压卷扬(11)、驾驶室(12)、活动配重铁(13)、电控系统和液控系统(14),所述桅杆机构(5)安装在机身平台(1)上,所述动力头(8)装在所述桅杆机构(5)的桅杆上,所述桅杆上设有导轨,所述主卷扬(10)的钢丝绳绕过所述桅杆机构(5)桅杆上端的滑轮架与所述动力头(8)相连,所述主卷扬(10)钢丝绳的上提和下放,带着动力头(8)沿着所述桅杆上的导轨上下滑动,所述加压卷扬(11)的钢丝绳通过一组轮系与所述动力头(8)的下部连接,所述动力头(8)的中心输出轴处与所述钻杆(9)相连接,施工时,动力头(8)下放至钻杆(9)触地,动力头(8)中心输出轴带动钻杆(9)旋转,加压卷扬(11)同时向下拉动力头(8)提供加压力,钻杆(9)边旋转边下行,对地基产生连续切削的同时,切削产生的土壤沿着螺旋叶片上行至孔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炜刘云丰宁焕李艳明陈亮何锦红姜峰
申请(专利权)人: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