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32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座;下模,包括定模框、定模芯、动模框和动模芯,定模芯、动模芯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定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动模框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上模,包括上模框和上模芯,上模芯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上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模座的下方并与下模型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动模框、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模座上,上模向上移动时带动动模框和动模芯向外移动,使得动模芯与汽车出风口本体分离开,然后顶针开模装置将汽车出风口本体顶出,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模芯对汽车出风口本体的影响,避免产品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工业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巨大,汽车也由最开始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代步、休闲工具。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点逐渐由过去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转移到舒适性要求上。而对舒适性最为关心的就是汽车的空调系统,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汽车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汽车空调出风口本体比较薄,注塑成型时如果采用顶针直接顶出,需要较小的顶针,由于模芯对产品的影响,容易顶裂产品。因此,亟需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座;下模,包括定模框、设置于定模框内的定模芯、动模框和设置于动模框内的动模芯,定模框、定模芯固定设置于模座上,动模框、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模座上,定模芯、动模芯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定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动模框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第一斜导柱孔与第二斜导柱孔由上至下呈张开喇叭状设置,模座顶部位于动模框一侧设置有定位锁模孔;上模,其设置于下模的上方,包括上模框和设置于上模框内的上模芯,上模芯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上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第一斜导柱与第一斜导柱孔相匹配,第二斜导柱与第二斜导柱孔相匹配,第一斜导柱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二斜导柱的长度尺寸;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模座的下方并与下模型腔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动模框、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模座上,上模向上移动时带动动模框和动模芯向外移动,使得动模芯与汽车出风口本体分离开,然后顶针开模装置将汽车出风口本体顶出,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模芯对汽车出风口本体的影响,避免产品破裂。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的定位锁模孔内还设置有弹性件。其中,弹性件合模时可避免第二斜导柱直接与定位锁模孔硬性碰撞产生摩擦,脱模时便于第二斜导柱从定位锁模孔内弹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定位锁模孔内还设置有定位传感器。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定位传感器感应第二斜导柱是否进入定位锁模孔中,保证合模的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上模框,11.上模芯,12.第二斜导柱,13.第一斜导柱,20.模座,21.定位锁模孔,22.弹性连接件,30.定模框,31.定模芯,32.第一斜导柱孔,40.动模框,41.动模芯,42.第二斜导柱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座20;下模,包括定模框30、设置于定模框30内的定模芯31、动模框40和设置于动模框40内的动模芯41,定模框30、定模芯31固定设置于模座20上,动模框40、动模芯I滑动设置于模座20上,定模芯31、动模芯43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定模框30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32,动模框40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42,第一斜导柱孔32与第二斜导柱孔42由上至下呈张开喇叭状设置,模座20顶部位于动模框40 —侧设置有定位锁模孔21 ;上模,其设置于下模的上方,包括上模框10和设置于上模框10内的上模芯11,上模芯11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上模框10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13和第二斜导柱12,第一斜导柱13与第一斜导柱孔32相匹配,第二斜导柱12与第二斜导柱孔42相匹配,第一斜导柱13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二斜导柱12的长度尺寸;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模座20的下方并与下模型腔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动模框40、动模芯41滑动设置于模座20上,上模向上移动时带动动模框40和动模芯41向外移动,使得动模芯41与汽车出风口本体分离开,然后顶针开模装置将汽车出风口本体顶出,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模芯对汽车出风口本体的影响,避免产品破裂。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定位锁模孔21内还设置有弹性件22。其中,弹性件22合模时可避免第二斜导柱12直接与定位锁模孔21硬性碰撞产生摩擦,脱模时便于第二斜导柱12从定位锁模孔21内弹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定位锁模孔21内还设置有定位传感器。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定位传感器感应第二斜导柱21是否进入定位锁模孔21中,保证合t旲的完成。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座; 下模,包括定模框、设置于所述定模框内的定模芯、动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动模框内的动模芯,所述定模框、所述定模芯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座上,所述动模框、所述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所述模座上,所述定模芯、动模芯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所述定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所述动模框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所述第一斜导柱孔与所述第二斜导柱孔由上至下呈张开喇叭状设置,所述模座顶部位于所述动模框一侧设置有定位锁模孔;上模,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包括上模框和设置于所述上模框内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所述上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所述第一斜导柱与所述第一斜导柱孔相匹配,所述第二斜导柱与所述第二斜导柱孔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导柱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斜导柱的长度尺寸; 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模座的下方并与所述下模型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模孔内还设置有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模孔内还设置有定位传感器。【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包括:模座;下模,包括定模框、定模芯、动模框和动模芯,定模芯、动模芯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定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动模框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上模,包括上模框和上模芯,上模芯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上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模座的下方并与下模型腔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动模框、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模座上,上模向上移动时带动动模框和动模芯向外移动,使得动模芯与汽车出风口本体分离开,然后顶针开模装置将汽车出风口本体顶出,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模芯对汽车出风口本体的影响,避免产品破裂。【IPC分类】B29C45-33, B29C45-40【公开号】CN104690915【申请号】CN201510140545【专利技术人】陈镇生 【申请人】昆山灿升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出风口本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下模,包括定模框、设置于所述定模框内的定模芯、动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动模框内的动模芯,所述定模框、所述定模芯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座上,所述动模框、所述动模芯滑动设置于所述模座上,所述定模芯、动模芯的上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下模型腔,所述定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孔,所述动模框上设置有第二斜导柱孔,所述第一斜导柱孔与所述第二斜导柱孔由上至下呈张开喇叭状设置,所述模座顶部位于所述动模框一侧设置有定位锁模孔;上模,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包括上模框和设置于所述上模框内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下端连接面上设置有上模型腔,所述上模框上设置有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所述第一斜导柱与所述第一斜导柱孔相匹配,所述第二斜导柱与所述第二斜导柱孔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导柱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斜导柱的长度尺寸;顶针开模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模座的下方并与所述下模型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镇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灿升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