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45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和司机室,司机室舱体设置有多组视窗和可调式电动后视观察镜;司机室舱体内部设置有可调式座椅,可调式座椅包括底座和活动座椅,底座分为固定座、前后移动部和左右移动部,座椅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下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组人体信号检测装置,上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有相同的司机室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起重机司机室的弊端,提供一种司机座椅与操控台一体式设计且具有良好的观察视角的起重机司机室,同时具备减震功能和视觉死角监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仓库等场合的起吊设备,在工程建设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集装箱铁路转运场和大型集装箱储运场的集装箱装卸、搬运和堆放。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由主梁、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司机室组成。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是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为司机提供封闭的操作空间,进行安全驾驶。现有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普遍沿用传统的“前苏联模式”,通过两组刚性的支架上、下端分别焊接于小车主梁下方和司机室顶部,存在以下弊端:1.司机座椅不可调,导致司机驾驶疲劳,同时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转动以观察特殊位置的工作状况;2.司机座椅与操控台分离,间距固定无法调整,导致司机无法安装个人身体条件调整最佳工作位置,同时在观察特殊位置的非正常坐姿下无法顺利操控起重机;3.驾驶舱视野较差,存在大量的视觉死角;4.运行小车主梁下方和司机室之间刚性连接,没有减震效果,司机在长期操作过程中容易因冲击振动产生疲劳,这将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能够解决现有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弊端,提供一种司机座椅与操控台一体式设计且具有良好的观察视角的司机室,同时具备减震功能和视觉死角监控功能。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和司机室,所述的司机室包括由上面板、下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组成的司机室舱体,司机室舱体的前面板为弧形前面板,弧形前面板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前视窗和下前视窗;下面板的前部设置有下视窗;左面板和右面板上分别设置有左舱门和右舱门,左舱门的两侧及左舱门上均设置有左视窗;右舱门的两侧及右舱门上均设置有右视窗;左面板和右面板的上端前部分别设置有可调式电动后视观察镜;后面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后视窗和下后视窗;司机室舱体内部设置有可调式座椅,可调式座椅包括底座和活动座椅,所述的底座分为固定座、前后移动部和左右移动部,所述的固定座固定在下面板上,固定座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前后移动滑槽,所述的前后移动部包括前后移动支板,前后移动支板的下表面对应三组前后移动滑槽设置有三组前后移动滑块,三组前后移动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三组前后移动滑槽内,三组前后移动滑块的右端面分别对应连接三个前后移动直线步进电机,三个前后移动直线步进电机固定在固定座上表面;前后移动支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左右移动滑槽;所述的左右移动部包括左右移动支板,左右移动支板的下表面对应三组左右移动滑槽设置有三组左右移动滑块,三组左右移动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三组左右移动滑槽内,三组左右移动滑块的后端面分别对应连接三个左右移动直线步进电机,三个左右移动直线步进电机固定在前后移动支板上表面,左右移动支板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活动座椅的转动轴与轴承内圈固定,活动座椅的转动轴外圈固定有大齿轮,左右移动支板上竖直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小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的活动座椅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上端的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和右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分别与左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和右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滑动连接;座椅本体下表面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左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和右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左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左操控台右端面,右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右操控台左端面;下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组人体信号检测装置,人体信号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设置在司机室舱体内的报警装置,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连接继电器线圈,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起升电机的控制电路中;上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有相同的司机室缓冲机构,与运行小车主梁下方焊接的两个连接杆下端分别卡设在两个司机室缓冲机构内,所述的司机室缓冲机构包括矩形中空的缓冲机构壳体,缓冲机构壳体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杆穿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卡板,卡板位于缓冲机构壳体内,连接杆两侧的卡板上分别设置有弹簧缓冲机构和橡胶缓冲机构,所述的弹簧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机构壳体弹簧固定板、卡板弹簧固定板和设置在缓冲机构壳体弹簧固定板与卡板弹簧固定板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的橡胶缓冲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机构壳体内部面和卡板上表面的缓冲橡胶。所述的人体信号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传感器。 所述的报警装置采集声光报警器。本技术通过在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司机室前面板、下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和后面板上设置的多组视窗,可以有效扩展起重机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减小视觉死角;通过左面板和右面板的上端前部分别设置的可调式电动后视观察镜,能够进一步方便起重机驾驶员对后侧方的观察,有效避免操作事故的发生。在配合对驾驶员视野范围优化的同时,本技术还在下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组人体信号检测装置,人体信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司机室正下方是否有人员经过,能够对驾驶员的视觉死角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观察,当司机室正下方是否有人员经过时,设置在司机室舱体内的报警装置将进行声光报警,同时串联在起升电机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强制关闭起升电机,避免货物在落下时造成人身伤害。同时,本技术中还设置有可调式座椅,不但能够对座椅进行的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还能够进行转动,驾驶员在观察左侧、右侧和后侧的情况时,再无须站起离开座椅观察,减小了因驾驶员离开位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本技术还将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一体设计,使得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能够随可调式座椅一起转动,更利于驾驶员的准确操控。本技术中,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能够调节与座椅本体之间的距离,驾驶员能够根据个人自身身高和臂长进行调节,保证使用的舒适性,降低操控安全隐患。本技术还通过在上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有相同的司机室缓冲机构,将小车主梁下方焊接的两个连接杆下端分别卡设在两个司机室缓冲机构内,利用弹簧缓冲机构抵消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的振动,通过利用橡胶缓冲机构避免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弹簧缓冲机构内部机构直接碰撞发生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司机室舱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后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左右移动部的结构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活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司机室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和司机室,所述的司机室包括由上面板1、下面板2、前面板3、后面板4、左面板5和右面板组成的司机室舱体,司机室舱体的前面板3为弧形前面板,弧形前面板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前视窗6和下前视窗7 ;下面板2的前部设置有下视窗8 ;左面板5和右面板上分别设置有左舱门9和右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和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司机室包括由上面板、下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组成的司机室舱体,司机室舱体的前面板为弧形前面板,弧形前面板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前视窗和下前视窗;下面板的前部设置有下视窗;左面板和右面板上分别设置有左舱门和右舱门,左舱门的两侧及左舱门上均设置有左视窗;右舱门的两侧及右舱门上均设置有右视窗;左面板和右面板的上端前部分别设置有可调式电动后视观察镜;后面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后视窗和下后视窗;司机室舱体内部设置有可调式座椅,可调式座椅包括底座和活动座椅,所述的底座分为固定座、前后移动部和左右移动部,所述的固定座固定在下面板上,固定座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前后移动滑槽,所述的前后移动部包括前后移动支板,前后移动支板的下表面对应三组前后移动滑槽设置有三组前后移动滑块,三组前后移动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三组前后移动滑槽内,三组前后移动滑块的右端面分别对应连接三个前后移动直线步进电机,三个前后移动直线步进电机固定在固定座上表面;前后移动支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左右移动滑槽;所述的左右移动部包括左右移动支板,左右移动支板的下表面对应三组左右移动滑槽设置有三组左右移动滑块,三组左右移动滑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三组左右移动滑槽内,三组左右移动滑块的后端面分别对应连接三个左右移动直线步进电机,三个左右移动直线步进电机固定在前后移动支板上表面,左右移动支板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活动座椅的转动轴与轴承内圈固定,活动座椅的转动轴外圈固定有大齿轮,左右移动支板上竖直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小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的活动座椅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上端的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和右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左操控台和右操控台分别与左操控台水平 滑动支杆和右操控台水平滑动支杆滑动连接;座椅本体下表面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左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和右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左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左操控台右端面,右操控台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右操控台左端面;下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组人体信号检测装置,人体信号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设置在司机室舱体内的报警装置,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连接继电器线圈,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起升电机的控制电路中;上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有相同的司机室缓冲机构,与运行小车主梁下方焊接的两个连接杆下端分别卡设在两个司机室缓冲机构内,所述的司机室缓冲机构包括矩形中空的缓冲机构壳体,缓冲机构壳体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杆穿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卡板,卡板位于缓冲机构壳体内,连接杆两侧的卡板上分别设置有弹簧缓冲机构和橡胶缓冲机构,所述的弹簧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机构壳体弹簧固定板、卡板弹簧固定板和设置在缓冲机构壳体弹簧固定板与卡板弹簧固定板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的橡胶缓冲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机构壳体内部面和卡板上表面的缓冲橡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伟王磊磊康其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科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