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尾灯。列车尾灯主要用作司机瞭望列车运行状况的信号灯,其朝车头一侧需发白光,朝车尾一侧需发红光。现有列车尾灯采用钨丝灯泡作光源,在两面分别装上红色和无色透镜玻璃,用黄光近似白光,使用效果不佳。还有人试图在管芯中装上许多红、绿发光二极管进行混色来模似白光,但是从灯外仍可看出红、绿光斑,无法达到很好的混色效果,影响司机的瞭望。另外,现在列车尾灯耗电量较大,往往在运行不长时间后就需要为电池重新充电,不便于长途行车,另外,现有列车尾灯的寿命仅600小时左右,且易破损,加重铁路的经济负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白光效果、耗电省、寿命长不易破损的列车尾灯。本技术包括外壳1、反射镜3、4,反射镜3、4交界处装有双色管5和红色管6,反射镜3上方装有无色透镜玻璃7,反射镜4上方装有红色透镜玻璃8,所述的双色管5包括带引线的发光单元9、10、混色体、外套15,发光单元9、10拼装于内壁带有混色腔11,混色反射腔12的外套15内混色腔11前,混色反射腔12上连着砂凸透镜13,发光单元9与可调电阻17串联,发光单元10与红色管6串联,上述两条串联支路并联后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车尾灯,包括外壳(1)、反射镜(3)、(4),其特征在于反射镜(3)、(4)交界处装有双色管(5)和红色管(6),反射镜(3)上方装有无色透镜玻璃(7),反射镜(4)上方装有红色透镜玻璃(8),所述的双色管(5)包括带引线的发光单元(9)、(10),混色体、外套(15),发光单元(9)、(10)拼装于内壁带有混色腔(11)、混色反射腔(12)的外套(15)内混色腔(11)前,混色反射腔(12)上连着砂凸透镜(13),发光单元(9)与可调电阻(17)串联,发光单元(10)与红色管(6)串联,上述两条串联支路并联后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明,李连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铁路分局电视大学工作站实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