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282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通阀,为空调系统配件,解决了活塞与阀体干摩擦导致活塞卡死的问题,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和活塞,阀体的一端设置第一端盖密封、另一端设置第二端盖密封,所述阀体两端的内腔壁设有从阀体的端部沿阀体的轴向向阀体的中部延伸的安装台阶,两个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位于接管孔的两侧,所述安装台阶装配有润滑衬套,所述活塞与润滑衬套的内壁配合并沿润滑衬套的内壁滑移,所述润滑衬套的内端面抵于安装台阶的台阶面,润滑衬套的长度大于活塞的移动行程。用于空调系统中改变制冷剂流向,实现制冷、制热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通阀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04月28日申请号为:2013101575891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四通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中改变制冷剂流向,实现制冷、制热切换的四通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大容量四通阀通常用于热泵型空调中,主要由主阀和导阀组成,主阀包括阀体、设在阀体内的活塞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冷凝管、蒸发管、高压进气管以及低压排气管,阀体的两端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活塞是利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压力差,在阀体内轴向来回移动,以实现高压进气管与冷凝管、蒸发管之间来回切换。关于大容量四通阀的工作原理,国内外很多文献已经有详尽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通过对四通阀工作原理的分析:1)当四通阀处于失电状态时,由于高压气体的作用,活塞会向低压排气管与蒸发管之间倾斜,当四通阀得电后活塞会向第一端盖的端面移动,此时由于活塞受到高压气体的推力,在换向时,阀体内的低压排气管与蒸发管夹角处受到阻力特别大,若该处受力点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润滑,就会破坏阀体与活塞位于第一端盖的低压排气管与蒸发管夹角处之间的油膜,形成干摩擦,最后拉毛阀体,严重时导致整个四通阀因活塞卡死而不换向;2)当四通阀处于得电状态时,结合上述失电状态时的受力分析,若阀体内低压排气管与冷凝管夹角处的受力点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润滑,就会破坏阀体与活塞位于第二端盖的低压排气管与冷凝管夹角处之间的油膜,形成干摩擦,拉毛阀体,最终会导致整个四通阀因活塞卡死而不换向。另外,由于空调系统得压力差的原因在制冷剂的冲刷下也会使阀内的油膜被带离,导致活塞在无油润滑下工作,极易拉伤阀体内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四通阀,解决活塞与阀体干摩擦导致活塞卡死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通阀,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和活塞,所述活塞设于阀体的内腔中并可沿阀体轴向移动,阀体的一端设置第一端盖密封、另一端设置第二端盖密封,活塞与第一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一接管连通,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二接管连通,所述阀体具有接管孔并通过接管孔接有冷凝管、蒸发管、高压进气管和低压排气管,导阀的高压信号管与高压进气管连通,导阀的低压信号管与低压排气管连通,所述阀体两端的内腔壁设有从阀体的端部沿阀体的轴向向阀体的中部延伸的安装台阶,两个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位于接管孔的两侧,所述安装台阶装配有润滑衬套,所述活塞与润滑衬套的内壁配合并沿润滑衬套的内壁滑移,所述润滑衬套的内端面抵于安装台阶的台阶面,润滑衬套的长度大于活塞的移动行程。进一步的,所述润滑衬套的内壁具有用于嵌装固体润滑油的存油孔。进一步的,所述存油孔为通孔或者盲孔。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沿其轴向从靠近第二端盖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依次设有高压流道I和高压流道II,高压流道II相对高压流道I旋转90度设置,高压流道I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高压腔I,高压流道II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高压腔II,在高压流道I的背面设有低压流道I,在高压流道II的背面设有低压流道II,低压流道I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低压腔I,低压流道II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低压腔II,高压流道I靠近第二端盖的侧壁与活塞靠近第二端盖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压流道II靠近第一端盖的侧壁与活塞靠近第一端盖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均为L1,当活塞抵住第一端盖时,活塞靠近第二端盖的端面与靠近第二端盖的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为S1,S1≥0.5L1,当活塞抵住第二端盖时,活塞靠近第一端盖的端面与靠近第一端盖的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为S2,S2≥0.5L1。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具有八个接管孔,两个接管孔为一组并沿阀体轴向排列,四组接管孔沿阀体周向均布,八个接管孔分别连接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第一蒸发管、第二蒸发管、第一高压进气管、第二高压进气管、第一低压排气管和第二低压排气管,其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二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冷凝管设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二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相对、第二蒸发管与第二冷凝管相对,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二高压进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高压进气管设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一低压排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相对、第二高压进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相对,所述导阀的高压信号管与第一高压进气管和/或第二高压进气管连通,导阀的低压信号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和/或第二低压排气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沿其轴向从靠近第二端盖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高压流道、第二高压流道和第三高压流道,其中第二高压流道相对第一高压流道旋转90度设置,第一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一高压腔,第二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二高压腔,第三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三高压腔,在第一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一低压流道,在第二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二低压流道,在第三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三低压流道,第一低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一低压腔,第二低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二低压腔,第三低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三低压腔;当活塞抵住第一端盖时,第一高压腔与第一高压进气管、第一冷凝管连通,第一低压腔与第一低压排气管、第一蒸发管连通,第二高压腔与第二高压进气管、第二冷凝管连通,第二低压腔与第二低压排气管、第二蒸发管连通;当活塞抵住第二端盖时,第二高压腔与第一高压进气管、第一蒸发管连通,第二低压腔与第一低压排气管、第一冷凝管连通,第三高压腔与第二高压进气管、第二蒸发管连通,第三低压腔与第二低压排气管、第二冷凝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压流道靠近第二端盖的侧壁与活塞靠近第二端盖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高压流道靠近第一端盖的侧壁与活塞靠近第一端盖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均为L2,当活塞抵住第一端盖时,活塞靠近第二端盖的端面与靠近第二端盖的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为S3,S3≥0.5L2,当活塞抵住第二端盖时,活塞靠近第一端盖的端面与靠近第一端盖的安装台阶的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为S4,S4≥0.5L2。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具有将第一高压腔与第二高压腔连通以及将第二高压腔与第三高压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或第一连通槽;或者,所述活塞具有将第一低压腔与第二低压腔连通以及将第二低压腔与第三低压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或第二连通槽;或者,所述活塞具有将第一高压腔与第二高压腔连通以及将第二高压腔与第三高压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或第一连通槽,所述活塞具有将第一低压腔与第二低压腔连通以及将第二低压腔与第三低压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或第二连通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或者,所述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通过第二连通管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通过第二连通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压进气管和第二高压进气管通过第三连通管连通,第一低压排气管和第二低压排气管通过第四连通管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设置润滑衬套后,由润滑衬套替代阀体内腔壁与活塞进行配合摩擦,既解决了四通阀的活塞与阀体干摩擦导致活塞卡死的问题,又不需要客户额外增加加油管路向四通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通阀,包括主阀(1)和导阀(2),所述主阀包括阀体(11)和活塞(12),所述活塞设于阀体的内腔中并可沿阀体轴向移动,阀体的一端设置第一端盖(13)密封、另一端设置第二端盖(14)密封,活塞与第一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一接管(21)连通,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二接管(2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八个接管孔,两个接管孔为一组并沿阀体轴向排列,四组接管孔沿阀体周向均布,八个接管孔分别连接第一冷凝管(C1)、第二冷凝管(C2)、第一蒸发管(E1)、第二蒸发管(E2)、第一高压进气管(D1)、第二高压进气管(D2)、第一低压排气管(S1)和第二低压排气管(S2),其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二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冷凝管设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二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相对、第二蒸发管与第二冷凝管相对,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二高压进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高压进气管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一低压排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相对、第二高压进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相对,所述导阀的高压信号管与第一高压进气管和/或第二高压进气管连通,导阀的低压信号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和/或第二低压排气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通阀,包括主阀(1)和导阀(2),所述主阀包括阀体(11)和活塞(12),所述活塞设于阀体的内腔中并可沿阀体轴向移动,阀体的一端设置第一端盖(13)密封、另一端设置第二端盖(14)密封,活塞与第一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一接管(21)连通,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的内腔与导阀的第二接管(2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八个接管孔,两个接管孔为一组并沿阀体轴向排列,四组接管孔沿阀体周向均布,八个接管孔分别连接第一冷凝管(C1)、第二冷凝管(C2)、第一蒸发管(E1)、第二蒸发管(E2)、第一高压进气管(D1)、第二高压进气管(D2)、第一低压排气管(S1)和第二低压排气管(S2),其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二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冷凝管设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二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冷凝管与第一蒸发管相对、第二蒸发管与第二冷凝管相对,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二高压进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且第一高压进气管设于靠近第二端盖的接管孔中、第一低压排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设于同一组接管孔中,第一高压进气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相对、第二高压进气管与第二低压排气管相对,所述导阀的高压信号管与第一高压进气管和/或第二高压进气管连通,导阀的低压信号管与第一低压排气管和/或第二低压排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两端的内腔壁设有从阀体的端部沿阀体的轴向向阀体的中部延伸的安装台阶(112),两个安装台阶的台阶面(1121)位于接管孔的两侧,所述安装台阶装配有润滑衬套(3),所述活塞与润滑衬套的内壁配合并沿润滑衬套的内壁滑移,所述润滑衬套的内端面抵于安装台阶的台阶面,润滑衬套的长度大于活塞的移动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沿其轴向从靠近第二端盖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高压流道(121)、第二高压流道(122)和第三高压流道(123),其中第二高压流道相对第一高压流道旋转90度设置,第一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一高压腔,第二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二高压腔,第三高压流道可与润滑衬套的内壁围成第三高压腔,在第一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一低压流道(124),在第二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二低压流道(125),在第三高压流道的背面设有第三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槽田鹏徐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