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小平专利>正文

一种导电触片以及采用了该导电触片的电气连接触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267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触片以及采用了该导电触片的电气连接触片带,其中的导电触片包括有一个顶部导电端,与顶部导电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电臂,以及一体连接于导电臂端部的底部导电端,所述的顶部导电端的上端面是接触面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所述线条型的接触面与两个底部导电端的连线平行。所述的底部导电端下方一体连接有一个铆接边以及一个与所述铆接边相对设置的底部导电触点。接触面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使得导电触片与动触头配合之后形成一个线条型的电接触区域,减小了接触电阻。所述的电气连接触片带包括有一片或多片前述的导电触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连接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电气连接器的导电触片结构。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398599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导电触指和表带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的导电触指的嵌包槽与触指尖部和触指臂具有夹角使得触指臂与插头的接触紧密,并且安装条的排布距离保证触指之间不会相互抵触,因此保证了电流输出的稳定性,提高了表带式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其所述的触指尖部与插头之间的接触区域为点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较大,限制了其通流性能,且其底部的导电触点是由嵌包槽铆接弯折形成的,属于二次加工工序,所以其形成的触点一致性较差,对于接触电阻也有不利影响,即影响其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减小接触电阻,增强导电性能的导电触片和电气连接触片带。为实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导电触片,包括有一个顶部导电端,与顶部导电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电臂,以及一体连接于导电臂端部的底部导电端,所述的顶部导电端的上端面是接触区域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所述线条型的接触区域与两个底部导电端的连线平行。所述的顶部导电触点整体呈弧形面,所述的线条型接触区域位于所述弧形面上。所述的底部导电端下方一体连接有一个铆接边以及一个与所述铆接边相对设置的底部导电触点。所述的底部导电触点下端面的接触区域呈线条型,且该接触区域与顶部导电触点上的接触区域是平行的。所述顶部导电端上位于顶部导电触点的后方为一个顶部斜面,顶部斜面与导电臂上表面之间形成5-30度的夹角。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导电触片,包括有一个顶部导电端,与顶部导电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电臂,以及一体连接于导电臂端部的底部导电端,所述的底部导电端下方一体连接有一个铆接边以及一个与所述铆接边相对设置的底部导电触点,且所述的底部导电触点下端面的接触面呈线条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气连接触片带,包括有一片或多片所述的导电触片,还包括有弹性钢带;所述弹性钢带的两侧等间距连接有一体结构的扭转臂,所述导电触片的铆接边与所述扭转臂的外端铆接固定。所述的扭转臂靠近外端部的一侧成型有与所述导电触片上的底部导电触点配合定位的底部导电触点限位口。所述扭转臂上与底部导电触点限位口相对的一侧为铆接部,扭转臂上铆接部靠内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一个限位凸起。所述扭转臂的外端部一体成型有一个装配边齿,所述装配边齿构成所述底部导电触点限位口外侧的挡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导电触片的顶部导电端由于设计了接触区域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使得导电触片与动触头配合之后形成一个线条型的电接触区域,减小了接触电阻;每个导电触片的每个底部导电端与弹性钢带各由一个铆接边铆接弯折固定,所述的底部导电触点不需要经过铆接的工序,能够保证底部导电触点与静触头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线条型的电接触区域,同样利于减小接触电阻,增强通流性能。所述的顶部斜面利于提高导电触片相对于动触头的压缩量。【附图说明】图1、图2是导电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电气连接触片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弹性钢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7是配有本技术触片带的平面型电气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配有本技术触片带的圆柱型电气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1、导电触片;11、顶部导电端;111、顶部斜面;112、底部斜面;113、顶部导电触点;12、导电臂;13、底部导电端;131、底部导电触点;132、铆接边;2、弹性钢带;20、装配定位孔;21、限位凸起;22、铆接部;23、装配边齿;24、底部导电触点限位口 ;25、扭转臂;3、动触头;4、静触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触片,包括有一个顶部导电端11,与顶部导电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电臂12,以及一体连接于导电臂端部的底部导电端13,所述的顶部导电端的上端面是接触区域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113,所述线条型的接触区域与两个底部导电端的连线平行。所述的顶部导电触点整体呈弧形面,所述的线条型接触区域位于所述弧形面上。这样动触头与顶部导电触点的接触区域相接触时总能保持接触区域为线条型。所述的底部导电端下方一体连接有一个铆接边132以及一个与所述铆接边相对设置的底部导电触点131。所述的底部导电触点下端面的接触区域呈线条型,且该接触区域与顶部导电触点上的接触区域是平行的。这样底部导电触点不需要经过铆接的工序,能够保证底部导电触点与静触头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线条型的电接触区域,同样利于减小接触电阻,增强通流性能。所述顶部导电端上位于顶部导电触点的后方为一个顶部斜面111,顶部斜面与导电臂上表面之间形成5-30度的夹角。顶部斜面利于提高导电触片相对于动触头的压缩量。所述顶部导电端上位于顶部导电触点的下方形成一个前端上翘的底部斜面112。说明书中涉及的“顶部”、“底部”、“下方”等仅是为了说明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本技术并不起到实质性的限定作用。如图1中,顶部导电触点113相对处于上方位置,故以“顶部”来命名以与其他部位相区分。实施例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触片,包括有一个顶部导电端,与顶部导电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电臂,以及一体连接于导电臂端部的底部导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导电端的上端面是接触面呈线条型的顶部导电触点,所述线条型的接触面与两个底部导电端的连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林小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