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1730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8 13:16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具备:发动机(1);第一旋转机(MG1);第二旋转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将发动机(1)的旋转向驱动轮(32)侧传递;及作为切换装置的离合器(CL1)及制动器(BK1),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变速,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为如下的多轴式:第一旋转机(MG1)与发动机(1)配置在同轴上,第二旋转机(MG2)配置在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不同的轴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在发动机(1)与第一旋转机(MG1)之间配置在同轴上,离合器(CL1)及制动器(BK1)以第一旋转机(MG1)为基准而配置在与发动机(1)相反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变速机构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使内燃机的旋转变速并向动力分配机构传递的变速机构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技术。在该驱动装置中,作为动力源的内燃机及第一电动发电机及第二电动发电机、变速机构、动力分配机构、输出轴排列在同一轴线上,主要能够适用于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02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在将主要适用于FR车辆的配置结构的驱动装置适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辆或RR(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例如纵梁等产生的空间限制,所以有改善搭载性的余地。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搭载性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第一旋转机;第二旋转机;第一差动机构,将所述发动机的旋转向驱动轮侧传递;及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为如下的多轴式:所述第一旋转机与所述发动机配置在同轴上,所述第二旋转机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轴不同的轴上,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旋转机之间配置在同轴上,所述切换装置以所述第一旋转机为基准而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的一侧。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将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二差动机构,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输出要素连接的第一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二旋转机及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三旋转要素,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机之间配置在同轴上。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差动装置的差速器环齿轮,所述差动装置以与所述发动机配置在不同的轴上的方式配置在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向所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所述差速器环齿轮在轴向位置上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旋转机之间。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将来自差动装置的动力向左右的所述驱动轮分别传递的一对驱动轴,所述一对驱动轴的从所述差动装置到所述驱动轮为止的长度为左右等长。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将变速部的第一差动机构与切换装置分离地配置,仅将第一差动机构配置在发动机与第一旋转机之间,因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减小变速部的径向长度,能够提高搭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概要图。图3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动作卡合表的图。图5是单独马达EV模式的共线图。图6是双马达EV模式的共线图。图7是低状态的HV行驶模式的共线图。图8是高状态的HV行驶模式的共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参照编号,不重复其说明。首先,参照图1~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概要图,图3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是具有发动机1、第一旋转机MG1及第二旋转机MG2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100也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能够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如图1~3所示,车辆100构成为包括发动机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第一旋转机MG1、第二旋转机MG2、离合器CL1、制动器BK1、HV_ECU50、MG_ECU60及发动机_ECU7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构成为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离合器CL1及制动器BK1。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各ECU50、60、70等控制装置。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可以适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辆或RR(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等。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例如以轴向成为车宽方向的方式搭载于车辆100。在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中,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离合器CL1(第一卡合要素)及制动器BK1(第二卡合要素)而构成变速部。而且,包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而构成差动部。而且,包括离合器CL1及制动器BK1而构成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变速的切换装置。作为燃机的发动机1将燃料的燃烧能量转换成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输入轴2连接。输入轴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轴。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包括第一旋转机MG1、第二旋转机MG2、离合器CL1、制动器BK1、差动装置30等。输入轴2在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同轴上且在输出轴的延长线上配置。输入轴2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第一行星轮架14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与发动机1连接,对应于传递发动机1的旋转的动力传递机构。在此,示出了差动机构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作为第一差动机构而搭载于车辆10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是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相比靠发动机1侧配置的输入侧差动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能够使发动机1的旋转变速而输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是单小齿轮式的,具有第一太阳轮11、第一小齿轮12、第一齿圈13及第一行星轮架1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可以是双小齿轮式的。第一齿圈13在与第一太阳轮11同轴上且第一太阳轮11的径向外侧配置。第一小齿轮12配置在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齿圈13之间,与第一太阳轮11及第一齿圈13分别啮合。第一小齿轮12由第一行星轮架14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一行星轮架14与输入轴2连结,且与输入轴2一体旋转。因此,第一小齿轮12能够与输入轴2一起绕着输入轴2的中心轴线旋转(公转),且由第一行星轮架14支承而能够绕着第一小齿轮12的中心轴线旋转(自转)。离合器CL1是能够将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14连结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CL1可以设为例如摩擦卡合式的离合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啮合式的离合器等公知的离合器装置作为离合器CL1。离合器CL1例如由液压控制而进行卡合或释放。完全卡合状态的离合器CL1将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14连结,能够使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14一体旋转。完全卡合状态的离合器CL1限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差动。另一方面,释放状态的离合器CL1将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14分开,允许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14的相对旋转。即,释放状态的离合器CL1允许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差动。需要说明的是,离合器CL1能够控制成半卡合状态(滑移卡合状态)。制动器BK1是能够限制第一太阳轮11的旋转的制动装置。制动器BK1具有与第一太阳轮11连接的卡合要素和与车身侧例如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连接的卡合要素。制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第一旋转机;第二旋转机;第一差动机构,将所述发动机的旋转向驱动轮侧传递;及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为如下的多轴式:所述第一旋转机与所述发动机配置在同轴上,所述第二旋转机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轴不同的轴上,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旋转机之间配置在同轴上,所述切换装置以所述第一旋转机为基准而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第一旋转机;第二旋转机;第一差动机构,将所述发动机的旋转向驱动轮侧传递;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及第二差动机构,将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为如下的多轴式:所述第一旋转机与所述发动机配置在同轴上,所述第二旋转机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轴不同的轴上,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旋转机之间配置在同轴上,所述切换装置以所述第一旋转机为基准而配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输出要素连接的第一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要素、与所述第二旋转机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弘一山本真史今井惠太田端淳大室圭佑金田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