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29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供给装置,其由一油箱(1)、一叶片泵(2)、一电机(3)、一单向阀(4)、提倾油缸(5)、叠加式液控单向阀(6)、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压缩油缸(8)、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回油过滤器(10)组成。上述液压供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垃圾压缩箱上的提倾油缸和压缩油缸进行油供给的装置,具体讲是一种用于垃圾压缩箱的液压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液压供给装置包括一油箱、一叶片泵、一电机、一单向阀、一电磁溢流阀、提倾油缸、叠加式液控单向阀、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压缩油缸、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所述叶片泵与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叶片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叶片泵的出油口与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磁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的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还与提倾油缸连通;所述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还与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连通;所述的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还与压缩油缸连通;所述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还与回油过滤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油口还与油箱连通。上述结构的液压供给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在工作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液压供给装置的压力不足或过足时,由于电磁溢流阀无法进行流量调节,因而会导致液压供给装置的提倾油缸和压缩油缸不工作或提升不到位,从而影响液压供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的液压供给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供给装置,包括一油箱、一叶片泵、一电机、一单向阀、提倾油缸、叠加式液控单向阀、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压缩油缸、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所述叶片泵与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叶片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叶片泵的出油口与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的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还与提倾油缸连通;所述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还与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连通;所述的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还与压缩油缸连通;所述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还与回油过滤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油口还与油箱连通;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还包括一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的进油口与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的出油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的监控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叶片泵的进油口与油箱之间连通有一滤油器。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油口与油箱之间连通有一风冷式冷却器。所述的油箱还连通有一温度变送器。所述的油箱还连通有一液位变送器。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液压供给装置通过一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来对流量进行调节。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液压供给装置的压力不足或过足时,由于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能够进行流量调节,因而会保证液压供给装置的提倾油缸和压缩油缸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液压供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叶片泵的进油口与油箱之间连通有一滤油器。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液压供给装置工作可靠性的提高。作为改进,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油口与油箱之间连通有一风冷式冷却器。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液压供给装置工作可靠性的提高。作为改进,所述的油箱还连通有一温度变送器。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液压供给装置工作可靠性的提高。作为改进,所述的油箱还连通有一液位变送器。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液压供给装置工作可靠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压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油箱,2、叶片泵,3、电机,4、单向阀,5、提倾油缸,6、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8、压缩油缸,9、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10、回油过滤器,11、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2、滤油器,13、风冷式冷却器,14、温度变送器,15、液位变送器,16、压力变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液压供给装置,包括一油箱1、一叶片泵2、一电机3、一单向阀4、提倾油缸5、叠加式液控单向阀6、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压缩油缸8、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回油过滤器10,电机3为立式电机;所述叶片泵2与电机3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叶片泵2的进油口与油箱I连通;所述叶片泵2的出油口与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的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还与提倾油缸5连通;所述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还与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连通;所述的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还与压缩油缸8连通;所述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还与回油过滤器1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10的出油口还与油箱I连通;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还包括一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进油口与单向阀4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出油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进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监控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叶片泵2的进油口与油箱I之间连通有一滤油器12。所述回油过滤器10的出油口与油箱I之间连通有一风冷式冷却器13。所述的油箱I还连通有一温度变送器14。所述的油箱I还连通有一液位变送器15。所述的油箱I还连通有一液位计。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出油口还连通有一压力变送器16。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液压供给装置,包括一油箱(I)、一叶片泵(2)、一电机(3)、一单向阀(4)、提倾油缸(5)、叠加式液控单向阀(6)、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压缩油缸(8)、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回油过滤器(10);所述叶片泵(2)与电机(3)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叶片泵(2)的进油口与油箱(I)连通;所述叶片泵(2)的出油口与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的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还与提倾油缸(5)连通;所述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还与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连通;所述的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还与压缩油缸(8)连通;所述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还与回油过滤器(1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10)的出油口还与油箱(I)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还包括一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进油口与单向阀⑷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出油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进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监控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⑵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2)的进油口与油箱(I)之间连通有一滤油器(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过滤器(10)的出油口与油箱(I)之间连通有一风冷式冷却器(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I)还连通有一温度变送器(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供给装置,包括一油箱(1)、一叶片泵(2)、一电机(3)、一单向阀(4)、提倾油缸(5)、叠加式液控单向阀(6)、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压缩油缸(8)、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回油过滤器(10);所述叶片泵(2)与电机(3)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叶片泵(2)的进油口与油箱(1)连通;所述叶片泵(2)的出油口与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的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还与提倾油缸(5)连通;所述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还与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连通;所述的叠加式液控单向阀(7)还与压缩油缸(8)连通;所述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还与回油过滤器(1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10)的出油口还与油箱(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供给装置还包括一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进油口与单向阀(4)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出油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进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溢流调速阀(11)的监控口与提倾油缸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压缩油缸电磁换向阀(9)的出油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倩左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左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