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652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和下叉,所述中管、下管、下叉与五通固定连接,所述下管连在五通和头管之间,所述上管连在中管和头管之间,所述上叉连在中管上端,该上叉与下叉通过钩爪相连,所述中管上设有加强臂,所述上管与下管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加强臂的设置,使得中管的承重性加强,强度更高更稳定,而且结构组装合理,可将中管所承受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车架上,在排除材料因素的条件下,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度比以往的自行车架高,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自行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自行车架一般包括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和下叉,从自行车架的连接结构分析受力情况可知,上叉主要承受来自地面对自行车的反作用力,而中管不仅承受骑乘者的重量,而且还承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方向角度大,相互作用程度较大,对自行车架的强度考验大,针对这一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通过改善结构而分散受力的自行车架,有些在上管和下管之间增设加强梁,有些将上叉与上管交叉在同一个受力点上,这不仅使得车架结构复杂,也影响车架的稳定性和承载性,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重性好,强度高的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和下叉,所述中管、下管、下叉与五通固定连接,所述下管连在五通和头管之间,所述上管连在中管和头管之间,所述上叉连在中管上端,该上叉与下叉通过钩爪相连,所述中管上设有加强臂,所述上管与下管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进一步地,所述上叉上设有上加强梁,下叉上设有下加强梁,该上加强梁与上叉交叉处形成第一小三角,该下加强梁与下叉交叉处形成第二小三角,提高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上叉与中管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该下叉与中管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提高承载性。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与中管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提高承载性。进一步地,所述上管插接在中管的中部,可以分散部分中管承受的力。进一步地,所述中管、上管和下管均为直管,该上管与头管连接的端部膨大,该下管与头管连接的端部膨大,该上管、下管与头管的连接处相距2-5mm,防止互相挤压,损伤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加强臂的设置,使得中管的承重性加强,强度更高更稳定,而且结构组装合理,可将中管所承受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车架上,在排除材料因素的条件下,使得本技术的强度比以往的自行车架高,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五通7、上叉5和下叉6,所述中管4、下管3、下叉6与五通7固定连接,所述下管3连在五通7和头管I之间,所述上管2连在中管4和头管I之间,所述上叉5连在中管4上端,该上叉5与下叉6通过钩爪11相连,该中管4、上叉5、下叉6和五通7形成后三角,所述中管4上设有加强臂8,该加强臂8位于后三角内,所述上管2与下管3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所述上叉5上设有上加强梁9,下叉6上设有下加强梁10,该上加强梁9与上叉5交叉处形成第一小三角,该下加强梁10与下叉6交叉处形成第二小三角,提高牢固性,该上叉5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该下叉6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提高承载性,所述下管3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提高承载性,所述上管2插接在中管4的中部,可以分散部分中管4承受的力,所述中管4、上管2和下管3均为直管,该上管2与头管I连接的端部膨大,提高强度,该下管3与头管I连接的端部膨大,提高强度,该上管2、下管3与头管I的连接处相距2-5mm,防止互相挤压,损伤支架,所述五通7上开有可连接脚踏的开孔。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加强臂的设置,使得中管的承重性加强,强度更高更稳定,而且结构组装合理,可将中管所承受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车架上,在排除材料因素的条件下,使得本技术的强度比以往的自行车架高,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大规模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五通(7)、上叉(5)和下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4)、下管(3)、下叉(6)与五通(7)固定连接,所述下管⑶连在五通(7)和头管⑴之间,所述上管(2)连在中管⑷和头管⑴之间,所述上叉(5)连在中管⑷上端,该上叉(5)与下叉(6)通过钩爪(11)相连,所述中管(4)上设有加强臂(8),所述上管(2)与下管(3)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5)上设有上加强梁(9),下叉(6)上设有下加强梁(10),该上加强梁(9)与上叉(5)交叉处形成第一小三角,该下加强梁(10)与下叉(6)交叉处形成第二小三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5)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该下叉(6)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3)与中管(4)形成的角度为60-7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2)插接在中管(4)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4)、上管(2)和下管(3)均为直管,该上管(2)与头管(I)连接的端部膨大,该下管(3)与头管(I)连接的端部膨大,该上管(2)、下管(3)与头管(I)的连接处相距2-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和下叉,所述中管、下管、下叉与五通固定连接,所述下管连在五通和头管之间,所述上管连在中管和头管之间,所述上叉连在中管上端,该上叉与下叉通过钩爪相连,所述中管上设有加强臂,所述上管与下管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加强臂的设置,使得中管的承重性加强,强度更高更稳定,而且结构组装合理,可将中管所承受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车架上,在排除材料因素的条件下,使得本技术的强度比以往的自行车架高,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大规模推广。【IPC分类】B62K19-00【公开号】CN204341328【申请号】CN201420644147【专利技术人】韩冬月, 李斌林 【申请人】宁波甬瑞车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1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简易式高承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五通(7)、上叉(5)和下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4)、下管(3)、下叉(6)与五通(7)固定连接,所述下管(3)连在五通(7)和头管(1)之间,所述上管(2)连在中管(4)和头管(1)之间,所述上叉(5)连在中管(4)上端,该上叉(5)与下叉(6)通过钩爪(11)相连,所述中管(4)上设有加强臂(8),所述上管(2)与下管(3)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3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月李斌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甬瑞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