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触发式行地址寄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414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触发式行地址寄存电路,主要由直流转换芯片U,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P10管脚相连接的行地址寄存器阵列,以及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C1管脚和C2管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组成;所述触发电路由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以及与其输出端相连接的无源π型滤波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直流转换芯片U的C2管脚与C3管脚之间还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在采用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作为触发电路后,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行地址寄存器的能耗,能有效防止电流脉冲对寄存器的击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寄存器电路,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触发式行地址寄存器电路。
技术介绍
寄存器是CPU里不可缺少的存储单元,其容量的大小和运行速度直接决定了 CPU的性能。目前,较为先进的是行地址寄存器和列地址寄存器,而无论是何种寄存器,其都需要通过电路来作为驱动。但是,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行地址寄存器因其电路结构较为复杂而使得其能耗较高,运算速度较慢,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低能耗、高运算效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行地址寄存器所存在的能耗较高、运算速度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触发式行地址寄存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触发式行地址寄存电路,主要由直流转换芯片U,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PlO管脚相连接的行地址寄存器阵列,以及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Cl管脚和C2管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组成;所述触发电路由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以及与其输出端相连接的无源π型滤波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直流转换芯片U的C2管脚与C3管脚之间还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与非门ICl,与非门IC2,与非门IC3,负极与功率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触发式行地址寄存电路,主要由直流转换芯片U,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P10管脚相连接的行地址寄存器阵列,以及与直流转换芯片U的C1管脚和C2管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组成;所述触发电路由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以及与其输出端相连接的无源π型滤波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直流转换芯片U的C2管脚与C3管脚之间还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的同相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D1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D2后接地的电阻R13,正极与电阻R13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