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398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包括:交流电输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压敏电阻、继电器、第三压敏电阻、电阻、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一端分别同向连接在交流电输入两端,另一端直连,第一压敏电阻接在交流电输入两端;继电器、第二压敏电阻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直连点相连,电阻、电容分别与继电器串联连接;第三压敏电阻与串联连接的电阻、电容并联;第三压敏电阻靠近电阻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正极,靠近电容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负极。通过在直流电压输出端电阻电容与压敏电阻并联连接,能很好的快速的吸收感性负载的反电动势,从而能够保证二极管的稳定可靠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动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
技术介绍
失电制动器即安全制动器,其原理与通电制动的电磁制动器相反,即断电(失电)制动。该产品是伴随着各类交直流电动机的发展,为保持与电机得电、失电状态的协调一致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该产品特别适用于各类有制动功能的电机配套和断电后有保持制动要求的机械设备,如升降机械、传输机械等选用。按形成制动扭矩的作用原理,失电制动器又可分为机械(压簧)式和永磁式两大类。随着铁氧体、钕铁硼、钐钴等各种磁性材料的发展,永磁型失电制动器也随之发展。在上述各类磁性材料,只要其各种磁性能系数对温度化的敏感性较低,均可用于在失电制动器中配置。永磁型失电制动器从制造到使用和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价格较高,目前只适用于交流调速电机和对位置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场合。它主要与系列电机配套。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食品、机床、舞台、电梯、轮船、包装等机械中,及在断电时(防险)制动等场合。现有技术中,由于感性负载产生的反电动势没有有效的被吸收,二极管工作不稳定,因而系统有安全隐患,严重时造成人员损失。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有很大的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感性负载产生的反电动势没有有效的被吸收,二极管工作不稳定,因而系统有安全隐患,严重时造成人员损失的缺陷,提供一种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包括:交流电输入,所述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压敏电阻、继电器、第三压敏电阻、电阻、电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一端分别同向连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另一端直连,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所述继电器、第二压敏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直连点相连,所述电阻、电容分别与所述继电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与串联连接的电阻、电容并联;所述第三压敏电阻靠近电阻R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正极,靠近电容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负极。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交流电输入为220V,直流电压输出为99V。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交流电输入为380V,直流电压输出为170V。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均为7K471。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均为SF1600。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电阻为1W,15欧姆?20欧姆;所述电容为MPP电容400V,0.47yF?lyF。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均为7K821或7K751。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均为D07-15。在本技术所述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所述电阻为1W,15欧姆?20欧姆;所述电容为MPP电容630V,0.47yF?lyF。实施本技术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直流电压输出端电阻电容与压敏电阻并联连接,能很好的快速的吸收感性负载的反电动势,从而能够保证二极管的稳定可靠的工作,能普遍适用于YEJ制动电机等中。【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的第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的第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中,至少包括,交流电输入,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二压敏电阻RV2、继电器KT、第三压敏电阻RV3、电阻R、电容C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 —端分别同向连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另一端直连,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l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所述继电器KT、第二压敏电阻RV2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VDl、第二二极管VD2的直连点相连,所述电阻R、电容C分别与所述继电器KT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电容C并联;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靠近电阻R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正极,靠近电容C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负极。优选地,所述交流电输入为220V,直流电压输出为99V。作为一种优化,所述交流电输入为380V,直流电压输出为170V。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220V,直流电压输出为99V时,第一压敏电阻RVl、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均为7K471。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220V,直流电压输出为99V时,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均为SF1600。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220V,直流电压输出为99V时,所述电阻R为1W,15欧姆?20欧姆;所述电容C为MPP电容400V,0.47yF?I yF。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380V,直流电压输出为170V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均为7K821或7K751。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380V,直流电压输出为170V时,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 VD2 均为 D07-15。优选地,当所述交流电输入为380V,直流电压输出为170V时,所述电阻R为1W,15欧姆?20欧姆;所述电容C为MPP电容630V,0.47yF?I yF。本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直流电压输出之处通过阻容与压敏电阻并联。本技术通过以上第一实施例的设计,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直流电压输出端电阻电容与压敏电阻并联连接,能很好的快速的吸收感性负载的反电动势,从而能够保证二极管的稳定可靠的工作,能普遍适用于YEJ制动电机等中。本技术是根据特定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时,可进行各种变化和等同替换。此外,为适应本技术技术的特定场合,可对本技术进行诸多修改而不脱离其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包括所有落入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实施例。【主权项】1.一种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包括:交流电输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l)、第一二极管(VDl)、第二二极管(VD2)、第二压敏电阻(RV2)、继电器(KT)、第三压敏电阻(RV3)、电阻(R)、电容(C);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VDl)、第二二极管(VD2) —端分别同向连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另一端直连,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l)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所述继电器(KT)、第二压敏电阻(RV2)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VDl)、第二二极管(VD2)的直连点相连,所述电阻(R)、电容(C)分别与所述继电器(KT)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电容(C)并联;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靠近电阻R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正极,靠近电容(C)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包括:交流电输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失电制动器的整流电源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二压敏电阻(RV2)、继电器(KT)、第三压敏电阻(RV3)、电阻(R)、电容(C);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一端分别同向连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另一端直连,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接在所述交流电输入两端;所述继电器(KT)、第二压敏电阻(RV2)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的直连点相连,所述电阻(R)、电容(C)分别与所述继电器(KT)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电容(C)并联;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靠近电阻R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正极,靠近电容(C)的一端形成直流电压输出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欣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鸿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