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62835 阅读:5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其包括:指示杆、栽培管道、栽培管道卡槽、栽培支架、万向地轮、支撑转动机构、滴灌管和回水管;其中,支撑转动机构包括压力轴承、调节螺母和螺杆;指示杆固接在栽培支架顶部,多个栽培管道卡槽固接在栽培支架的侧面、多个万向地轮连接在栽培支架的底部;栽培支架底部中央的横杆中部与支撑转动机构连接;栽培管道布置在栽培管道卡槽中;该系统可根据温室当地经纬度和一天中主要采光时段的太阳方位角变化,在不同采光时段由人工转动栽培架至合理角度,来实现草莓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解决冬季栽培架中光照不均匀和上下层之间的遮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栽培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整体转动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
技术介绍
草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草莓需求量的迅速增加,草莓的栽培技术也相应提高。立体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设施园艺中,草莓立体栽培已得到应用。目前,立体栽培草莓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中。对于草莓多层立体栽培,采光性,即光能利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也是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日光温室的自然光条件下栽培,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一天之中不断地变化,采用固定式多层立体栽培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遮光问题。有研宄表明,对于A字型固定式三层的栽培槽,上层光照好于中、下层,面东与面西上层光照基本相同,但中、下层明显差异,最终导致三层之间草莓的结果和产量也产生很大差异。虽然前人做了很多尝试与探索,使得草莓的立体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渐开始应用,但是基本上没有解决立体栽培系统所存在的遮光问题,导致垂直方向栽培空间环境条件不均,栽培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也受到相应影响。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栽培空间的光照条件,使各层草莓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而有效进行光合作用,在提高栽培密度前提下,确保光照均匀性以及栽培的产量和品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整体转动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其可根据温室当地经玮度和一天中主要采光时段的太阳方位角变化,在不同采光时段由人工转动栽培架至合理角度,来实现草莓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解决冬季栽培架中光照不均匀和上下层之间的遮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其包括:指示杆1、栽培管道2、栽培管道卡槽3、栽培支架4、万向地轮5、支撑转动机构6、滴灌管7和回水管8 ;其中,支撑转动机构6包括压力轴承9、调节螺母10和螺杆11 ;所述指示杆I固接在栽培支架4顶部,多个栽培管道卡槽3固接在栽培支架4的侧面、多个万向地轮5连接在栽培支架4的底部;栽培支架4底部中央的横杆中部与支撑转动机构6连接;栽培管道2布置在栽培管道卡槽3中;其中,栽培支架4底部的横杆中部具有通孔,螺杆11穿过其中,螺杆11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螺杆11上布置有调节螺母10 ;在调节螺母10上方安装有压力轴承9。所述栽培管道2中布置有滴灌管7,栽培管道2的底部设有回水管8。所述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包括多个栽培支架4,相邻两个栽培支架4间隔为0.8?1.5mο所述栽培支架4同侧相邻两个栽培管道2相距0.5?0.7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开发了一种具有“追日”特性的“可转动”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并以日光温室为例来设定草莓多层立体栽培系统的应用方法,以期在多层立体栽培空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光照,解决冬季光照均匀性问题和遮光问题。本技术对促进草莓立体多层栽培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可有效提高草莓光合作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运行效果好,具有节能、实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支撑转动机构的局部图;图4a是本技术系统的工作模式第一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系统的工作模式第二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系统的工作模式第三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一一指示杆;2—一栽培管道;3—一栽培管道卡槽;4一一栽培支架;5—一万向地轮;6—一支撑转动机构;7—一滴灌管;8—一回水管;9一一压力轴承;10—一调节螺母;11—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支撑转动结构的局部图。如图1、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包括:指示杆1、栽培管道2、栽培管道卡槽3、栽培支架4、万向地轮5、支撑转动机构6、滴灌管7和回水管8、其中,支撑转动机构6包括压力轴承9、调节螺母10和螺杆11。指示杆I固接在栽培支架4顶部,多个栽培管道卡槽3固接在栽培支架4的侧面,多个万向地轮5连接在栽培支架4的底部;栽培支架4底部中央的横杆中部与支撑转动机构6连接;栽培管道2布置在栽培管道卡槽3中,在栽培管道2中的基质上铺设滴灌管7,栽培管道2的底部还设有回水管8,灌溉过程中多余的水肥通过回水管8流回栽培营养液池中。栽培支架4底部的横杆中部具有通孔,螺杆11穿过其中,螺杆11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螺杆11上布置有调节螺母10,调节螺母10可在螺杆11上根据需要上下调节位置;在调节螺母10上方安装有压力轴承9。本技术所涉及的栽培系统一般为3?5个“A”字型栽培支架4为一组,放置在日光温室中,下面以3个栽培支架4的情况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栽培支架4由方钢固接而成,相邻两个栽培支架4间隔为0.8?1.5m,栽培支架4的两侧均匀布置3组栽培管道2,同侧相邻两个栽培管道2相距0.5?0.7m,以避免草莓植株的遮阴。栽培支架4底部的四角处安装万向轮5,栽培支架4底部的横杆安装在支撑转动机构6上,四角的万向轮5和中部的支撑转动机构6起到整个草莓栽培架的支撑作用和旋转作用。如图2所示,在栽培支架4上方垂直固接适当长度的指示杆1,晴天通过指示杆I的投影是否恰好投射在栽培支架4中轴线上来判断转动的角度。栽培管道2内的草莓植株采用基质栽培,基质上铺设滴灌管7,栽培管道2底部设回水管8,多余的水分通过回水管8回流到栽培液池中。如图3所示,螺杆11穿过栽培支架4底部的横杆中部的通孔,螺杆11下端垂直固接在钢板中,钢板嵌在地面的水泥墩中,螺杆11上布置有调节螺母10,在调节螺母10上方安装有压力轴承9。螺杆11露出地面5?7cm为宜。此机构主要起到栽培架的承重和旋转作用。由于栽培系统的转动是根据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而不受温室的方位影响,因此为了安装方便,将栽培支架4的长边沿正南北方向放置在日光温室内。通常,日光温室冬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时间最短,为了满足草莓生长需求,尽可能增大进光量、使光照均匀分布,本栽培系统的转动主要在冬至日前后(如月15日?翌年I月30日)白天的采光时段进行。设定每组栽培支架4的转动起始时间为9:00,结束时间为16:00,并限定每天9:00时栽培支架4的起始位置的角度都与当天同一时间的太阳方位角一致。根据冬至日(12月22日)9:00和16:00太阳方位角设定一天中主要采光时段的总转动角度。9:00时太阳方位角为-41.95°,16:00时太阳方位角为52.96°,因此设定栽培支架4 一天中总转动角度为95°左右。设定每隔一小时手动转动一次,因此根据总转动角度,设定栽培支架4每小时转动的角度为16°,每天共转动6次。如图4a_4c所示,是本技术系统的工作模式的三个示意图,分别为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16:00时栽培支架4的位置示意图。本技术的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追日式多层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指示杆(1)、栽培管道(2)、栽培管道卡槽(3)、栽培支架(4)、万向地轮(5)、支撑转动机构(6)、滴灌管(7)和回水管(8);其中,支撑转动机构(6)包括压力轴承(9)、调节螺母(10)和螺杆(11);所述指示杆(1)固接在栽培支架(4)顶部,多个栽培管道卡槽(3)固接在栽培支架(4)的侧面、多个万向地轮(5)连接在栽培支架(4)的底部;栽培支架(4)底部中央的横杆中部与支撑转动机构(6)连接;栽培管道(2)布置在栽培管道卡槽(3)中;其中,栽培支架(4)底部的横杆中部具有通孔,螺杆(11)穿过其中,螺杆(11)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螺杆(11)上布置有调节螺母(10);在调节螺母(10)上方安装有压力轴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堂赵永志赵淑梅曲明山李家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