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2612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6:56
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橄榄枝20~70份、棕榈丝20~60份、莲子壳10~40份、棕榈粕9~20份、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天然的橄榄枝和棕榈丝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碳源基质,完全可以替代棉籽壳,不仅能保持与棉籽壳栽培银耳同样的产量,而且能降低成本、改善银耳的口感,完全杜绝农药残留;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酵母蛋白和发酵过的棕榈粕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氮源,既优质环保,又降低了成本,使银耳口感更加软糯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籽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味甘、淡,性平,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银耳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早期银耳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杂木,由于森林砍伐受到限制,后来又发现棉籽壳栽培产量较高,近些年来包括古田在内的种植户,大部分都是用棉籽壳做银耳的栽培基质。棉花不是食品,在栽培时使用的农药较多。按照食品标准,可以说棉籽壳原料基本都是农残超标,另外棉籽壳中含棉酚,使银耳在口感上不如天然的椴木或木屑栽培的银耳。在有机食用菌认证时原料把控是很严格的,棉籽壳100%不能过关。多年以来行业人员一直在寻找替代棉籽壳的原料,但是始终解决不了成本高,产量低的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3910583B)所公开的棕榈果壳为棕榈油生产过程中剥离的棕榈果的外壳,棕榈果的外果壳和棕榈壳有一层较厚的坚硬革质外壳,不容易粉碎成合适大小的物料,通常用来做高附加值的活性炭,应用在食用菌栽培时,只有粉碎成细粉,不然在装料时会把菌袋扎破,一旦粉碎细粉作为培养料,就会造成透气性差,菌丝走菌速度慢的缺点;该专利中的棕榈果肉残渣为棕榈果榨油后剩余的果肉,其纤维含量较少,颗粒较细,透气性较差,另外其含油量太高,含油量太高会抑制菌丝萌发。不同的食用菌真菌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银耳是分解能力较弱的真菌,在食用菌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含油脂较高的碳源基质。棕榈仁在榨油之前,为了提高榨油率就已经磨成细粉了,该专利中的棕榈仁粕的颗粒也是较细,并且脂肪含量较高,本申请人多次实验表明添加量超过10%以上即造成走菌速度放慢,榨油以后的残渣作为代料应用在食用菌栽培中,添加量始终不能突破15%,有数据显示茶粕在食用菌种的添加最佳添加量是5%。因此,该专利中的棕榈仁粕并不能直接应用作为银耳的栽培基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银耳的栽培基质生产的银耳成本高,产量低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橄榄枝20~70份、棕榈丝20~60份、莲子壳10~40份、棕榈粕9~20份、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优选的,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橄榄枝55份;棕榈丝20份、莲子壳10份、棕榈粕9份、酵母蛋白5份、石膏粉1份。优选的,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棕榈丝55份、橄榄枝20份、莲子壳10份、棕榈粕9份、酵母蛋白5份、石膏粉1份。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棕榈粕的发酵:①将棕榈粕堆成高1.4~1.8m、宽1.8~2.2m、长度大于2m,并视场地可以机动,每隔1m的长度打一个5~6cm的孔直至堆料三分之二处;②缓慢淋水直至刚好见底部渗出便停止浇水,让其自然发酵;③当料心温度达到65℃且不能继续往上升时即进行翻堆;④重复步骤①,当中心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且不能继续往上升时即结束发酵,摊开降温直至常温;2)取废弃的橄榄枝20~70份,将其晒干后再进行粉碎,并且粉碎后不超过0.8cm;取呈短丝自然形态的棕榈丝20~60份;取10~40份莲子壳,将其粉碎,并且直径不超过0.8cm;3)取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以及步骤1制成的棕榈粕9~20份,将其与步骤2制得的成分混合,再加水直至基质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并使物料充分吸收水分,获得银耳栽培基质;4)将步骤3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袋或装入培养罐;之后按袋装菌棒或罐装培养罐的不同模式打孔,然后对菌棒打孔处或培养罐封口;5)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0~110℃,时间控制在18~22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115℃,时间控制在27~32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0~130℃,时间控制在120~180min;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袋或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100~140min;6)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制冷房内的温度降至32~38℃,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时间控制在10~14h;7)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8)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时间控制在7~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25℃,时间控制在8~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22℃,时间控制在12~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9)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棕榈粕翻堆时应将其表面和底部的物料翻到中心偏上层。进一步的,所述酵母蛋白为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的优质干酵母粉。进一步的,所述棕榈丝为通过将成熟后的棕榈花轴包括其上的花托一起碾压,将花托碾破,然后再从花托中所分离出来的短的棕榈丝。橄榄为木犀科木犀榄属亚热带常绿乔木,树枝除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外,其木质素含量较高,其结构致密,保水性能好。据研究显示橄榄的茎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橄榄树每年需要修枝2次,修剪下来的大量枝条被废弃。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天然的油棕树的棕榈丝,主要是存在于棕榈成熟的花托中,油棕树的花托比较大,花托的大小有(35~45)×(55~65)cm左右。在压榨棕榈油时,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整个果实从花轴上剥落,与花轴分离,膨大的花托还留在花轴上,花轴又俗称串杆。串杆及花托与压榨棕榈油是没有关系的。串杆的处理方式是:将串杆包括其上的花托一起碾压,将花托碾破,然后再从花托中分离出长的棕榈丝和短的棕榈丝,长棕榈丝用可以制作床垫等用品,而短的棕榈丝一般就是废弃了。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的橄榄枝和棕榈丝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碳源基质,完全可以替代棉籽壳,不仅能保持与棉籽壳栽培银耳同样的产量,而且能降低成本、改善银耳的口感,完全杜绝农药残留;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采用酵母蛋白和发酵过的棕榈粕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氮源,既优质环保,又降低了成本,使银耳口感更加软糯润滑。2、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产出的银耳优质、有机,并且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国际检测机构检SGS-408项农残检测,无一检出。3、本专利技术利用了废弃的橄榄枝和棕榈丝,栽培基质的配方在碳源方面满足了银耳对木质素、纤维素的需求,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使得产量得以保证;栽培基质无农残污染,既降低了成本,又使资源循环,生态环保;适用于各种银耳栽培模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4、本专利技术将短棕榈丝作为银耳栽培的碳源基质之一。其优势是:比长的棕榈丝要细且长度只有1~3cm,不用粉碎等任何处理,晒干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橄榄枝20~70份、棕榈丝20~60份、莲子壳10~40份、棕榈粕9~20份、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橄榄枝20~70份、棕榈丝20~60份、莲子壳10~40份、棕榈粕9~20份、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橄榄枝55份;棕榈丝20份、莲子壳10份、棕榈粕9份、酵母蛋白5份、石膏粉1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棕榈丝55份、橄榄枝20份、莲子壳10份、棕榈粕9份、酵母蛋白5份、石膏粉1份。4.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棕榈粕的发酵:①将棕榈粕堆成高1.4~1.8m、宽1.8~2.2m、长度大于2m,并视场地可以机动,每隔1m的长度打一个5~6cm的孔直至堆料三分之二处;②缓慢淋水直至刚好见底部渗出便停止浇水,让其自然发酵;③当料心温度达到65℃且不能继续往上升时即进行翻堆;④重复步骤①,当中心物料温度再次达到65℃且不能继续往上升时即结束发酵,摊开降温直至常温;2)取废弃的橄榄枝20~70份,将其晒干后再进行粉碎,并且粉碎后不超过0.8cm;取呈短丝自然形态的棕榈丝20~60份;取10~40份莲子壳,将其粉碎,并且直径不超过0.8cm;3)取酵母蛋白5~10份、石膏粉1~2份以及步骤1制成的棕榈粕9~20份,将其与步骤2制得的成分混合,再加水直至基质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并使物料充分吸收水分,获得银耳栽培基质;4)将步骤3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袋或装入培养罐;之后按袋装菌棒或罐装培养罐的不同模式打孔,然后对菌棒打孔处或培养罐封口;5)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黄勇云陈祥珍黄团云陈高汕黄暖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