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临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790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桁架临时支撑结构,包括桁架下弦、设置在桁架下弦下方的与桁架相邻的次柱、设置在次柱两侧的三角支撑牛腿以及设置在三角支撑牛腿上方并抵顶桁架下弦的千斤顶,吊装时桁架下弦与相邻的次柱顶部断开形成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三角支撑牛腿和千斤顶使桁架下弦在吊装时与相邻的次柱顶部断开形成虚连接,保证巨型框架结构体系中的桁架和次柱能够按照设想的分工协作方式进行传力,保证施工精度;其次,桁架临时支撑结构的桁架下弦在吊装前已在地面拼装成整片,有利于提高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各地竞相推出高度超过500米的超高层建筑。为了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新需求,使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设计师常常通过强化角柱,弱化中柱和边柱,使角柱形成巨柱,使中柱和边柱形成次柱,然后再通过每隔数层设置一道桁架层将上部的荷载分批传给结构的四个角部,从而形成一种十分稳定的巨型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中结构的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主要由巨柱和桁架组成的巨型结构承担,次柱只承受本层竖向荷载或者上部传递的少数竖向荷载,因此截面可以做的很小,相应楼层房间布置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源于这些优势,我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遇到这种次柱的施工。但是,由于次柱在一般的建筑结构中较为少见,结构设计概念与常规柱子设计大不相同,而次柱与上部桁架层的连接方式又是次柱设计概念的核心,关系到整个巨型结构体系是否能够按照设想的分工协作方式进行传力。因此,在进行桁架下连吊柱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设置临时支撑体系、专门设计连接节点、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控制加载程序和对结构变形及时监测等一系列手段来完成,施工上存在一定难度。现有的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桁架临时支撑结构,包括在地面拼装成整片的桁架下弦、设置在桁架下弦下方的与桁架相邻的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次柱两侧的三角支撑牛腿以及设置在三角支撑牛腿上方并抵顶桁架下弦的千斤顶,吊装时桁架下弦与相邻的次柱顶部断开形成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选茂申屠辉宏段海汪晓阳米裕李章军张希博廖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