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307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包括主梁、导梁、后尾梁、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回转天车、梁段悬挂吊体,所述主梁由四片主桁及平面联结系组成,所述导梁由四片主桁和平面联结系构成,所述前支腿位于导梁的前端下部,所述中支腿位于主梁的下部,所述后支腿位于后尾梁的下部,所述回转天车位于主梁靠近后尾梁一端的上部,所述梁段悬挂吊体悬挂在主梁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原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及其他跨越障碍物的桥梁施工,有效提高对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质量,施工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且对桥下交通无干扰,箱梁节段拼装施工主要在移动支架腹内进行,施工作业安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近二十年来,节段预制拼装建造简支梁及连续梁因其施工速度快、梁体质量高,已被公认为是当今桥梁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铁路及公路桥梁建设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处于高原高寒地区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施工并不多见。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人工操作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施工成本高,且无相应的机械化装置,施工质量低,且无法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通过移动支架机械化操作,成桥速度快,且对桥下无干扰,施工成本较低。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包括主梁、导梁、后尾梁、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回转天车、梁段悬挂吊体,所述主梁由四片主桁及平面联结系组成,所述导梁由四片主桁和平面联结系构成,所述前支腿位于导梁的前端下部,所述中支腿位于主梁的下部,所述后支腿位于后尾梁的下部,所述回转天车位于主梁靠近后尾梁一端的上部,所述梁段悬挂吊体悬挂在主梁的下端。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主梁的四片主桁之间的间距依次为3m、5.8m、3m,所述主梁长 59.2m,高 7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导梁长60m,高为3m—7.5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后尾梁长11.2m,高7.5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前支腿为竖向可伸缩的铰接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中支腿为门型框架结构,所述中支腿的上部设有下滑道,所述中支腿的底部通过螺纹钢与桥墩墩顶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后支腿为双悬臂钢箱,所述后支腿的上部设有下滑道,所述后支腿的下部固定在混凝土梁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梁段悬挂吊体通过螺纹钢悬挂在主梁上。采用本技术进行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节段拼装施工的步骤为:(I)建造完一孔梁后,本技术移动支架的后端顶起安装后支点小车,将中支腿倒换到下一孔位置,采用8吨卷扬机作为动力,通过四门滑轮将本技术移动支架纵移至下孔架梁位置;(2)移动支架过孔到位后,支撑本技术的移动支架的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3)轮轨式运梁车将预制节段运输到移动支架的尾部,用回转天车继续运输至指定为止,且通过回转天车升降、旋转、将预制节段悬吊至移动支架的梁段悬挂吊体上;(4)预制节段安装到位后通过回转天车调整预制节段线形,穿预应力、绑扎湿接缝钢筋、立模、浇筑湿接缝混凝土 ;待达到张拉预应力,完成本孔梁的架设;(5)梁段架设完成后,在已成梁段上铺装钢轨并固定在混凝土梁面上,后支点小车自行到移动支架尾部,顶起移动支架,并临时支撑好移动支架尾部;(6)顶起中支腿,顶起高度不应超过100mm,横向挪开滚轮箱,并临时支垫移动支架,倒运后支腿到下一孔架设位置,千斤顶卸载将移动支架支撑在后支腿上;(7)倒运中支腿到前方墩并锚固,降低前支腿,将移动支架支撑在中支腿上,移动支架拖拉过孔到下一待架孔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主要针对于原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及其他跨越障碍物的桥梁施工,能够有效提高对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节段拼装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成桥速度快,且对桥下交通无干扰,且箱梁节段拼装施工主要在移动支架腹内进行,施工作业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前支腿,2—导梁,3—主梁,4一回转天车,5—后尾梁,6—中支腿,7—梁段悬挂吊体,8 一后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包括主梁3、导梁2、后尾梁5、前支腿1、中支腿6、后支腿8、回转天车4、梁段悬挂吊体7,所述主梁3由四片主桁及平面联结系组成,所述导梁2由四片主桁和平面联结系构成,所述前支腿I位于导梁2的前端下部,所述中支腿6位于主梁3的下部,所述后支腿8位于后尾梁5的下部,所述回转天车4位于主梁3靠近后尾梁5 —端的上部,所述梁段悬挂吊体7悬挂在主梁3的下端。本技术作为预制节段在墩顶拼装的承载体,进行预制节段拼装时,移动支架纵移至拼接梁部的墩跨间,再将预制场运来的预制梁段吊运至移动支架主桁悬吊位置,进行预制节段湿接或干接施工,待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完成后,即完成了本孔梁的作业,然后移动支架纵移到下一孔继续进行节段拼装。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主梁3的四片主桁之间的间距依次为3m、5.8m、3m,所述主梁3长59.2m,高7m。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导梁2长60m,高为3m — 7.5m。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后尾梁5长11.2m,高7.5m。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支腿I为竖向可伸缩的铰接结构,是造桥机前移过孔时倒运中支腿的辅助设备。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中支腿6为门型框架结构,所述中支腿6的上部设有下滑道,所述中支腿6的底部通过螺纹钢与桥墩墩顶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7: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后支腿8为双悬臂钢箱,所述后支腿8的上部设有下滑道,所述后支腿8的下部固定在混凝土梁上。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8: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梁段悬挂吊体7通过螺纹钢悬挂在主梁3上,这里对梁段悬挂吊体7与主梁3的连接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选。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3)、导梁(2)、后尾梁(5)、前支腿(1)、中支腿(6)、后支腿(8)、回转天车(4)、梁段悬挂吊体(7),所述主梁(3)由四片主桁及平面联结系组成,所述导梁(2)由四片主桁和平面联结系构成,所述前支腿(I)位于导梁(2)的前端下部,所述中支腿(6)位于主梁(3)的下部,所述后支腿(8)位于后尾梁(5)的下部,所述回转天车(4)位于主梁(3)靠近后尾梁(5)—端的上部,所述梁段悬挂吊体(7)悬挂在主梁(3)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的四片主桁之间的间距依次为3m、5.8m、3m,所述主梁(3)长59.2m,高7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的简支箱梁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3)、导梁(2)、后尾梁(5)、前支腿(1)、中支腿(6)、后支腿(8)、回转天车(4)、梁段悬挂吊体(7),所述主梁(3)由四片主桁及平面联结系组成,所述导梁(2)由四片主桁和平面联结系构成,所述前支腿(1)位于导梁(2)的前端下部,所述中支腿(6)位于主梁(3)的下部,所述后支腿(8)位于后尾梁(5)的下部,所述回转天车(4)位于主梁(3)靠近后尾梁(5)一端的上部,所述梁段悬挂吊体(7)悬挂在主梁(3)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