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
技术介绍
1、隧道工程施工中,为了适应复杂的地形和满足使用要求,往往选择小净距隧道作为工程中隧道形式。小净距隧道作为隧道中的中岩墙厚度小于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由于其结构比较特殊,中夹岩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对小净距隧道的整体安全影响重大,因此中夹岩的稳定性控制是小净距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于中夹岩加固十分必要。
2、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中夹岩加固措施主要包括注浆加固和锚杆加固。通过对中夹岩的加固可以有效的控制周围岩体的位移,改善隧道的受力情况,防止出现塑性区过大,甚至贯通的裂缝。通过注浆可以增大中夹岩岩体的力学参数,直接提高了中夹岩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对拉锚杆通过锚杆两侧的挤压力,对中间岩体进行约束,使中夹岩岩体更为紧密,提高了中夹岩的整体性。现有的注浆导管在注浆加固仅仅能改善中夹岩岩体的力学性能,但由于注浆导管本身并不能约束破碎岩体,因此对于中夹岩的加固的加固效果并不好;同时,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工况下,使用对拉锚杆在下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因此,为了使得注浆导管对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能有更好的加固效果,且更具经济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同时具有良好注浆和约束功能的注浆导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能够通过连接螺栓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对中夹岩加固效果好和经济性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贯穿于隧道左、右洞室之间的中夹岩上,包括设置于中夹岩注浆孔内且相互连接的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为变截面类锥形注浆导管,且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的出浆管口均位于注浆孔内,在左侧注浆导管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左注浆管垫块端头,右侧注浆导管端部设置有封孔组件,所述封孔组件与注浆孔配合使用;
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右侧注浆导管内的浆液经右侧注浆导管的注浆端进入注浆孔和左侧注浆导管内,对中夹岩进行注浆加固,且通过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的结构设置和连接关系,使得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形成的两用注浆导管能够对中夹岩进行加固。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包括变截面注浆管身和锥形出浆管口,且在右侧注浆导管上还设置有与封孔组件配合使用的锁紧螺栓;
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的结构设置,能够在使用时起到注浆和加固中夹岩的目的;通过锁紧螺栓与封孔组件配合使用,能有效对注浆孔注浆口进行封闭,保证压浆注浆效果。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变截面注浆管身包括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上半截面持续线性向内收敛的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和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保持不变的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不变处;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使得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形成大小头结构,使其在注浆时能够紧压在注浆孔内,对注浆孔进行封堵,保证注浆压浆效果,同时通过变截面注浆管身的结构设计还能形成稳定骨架,固定在注浆孔内对中夹岩进行加固。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锥形出浆管口通过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和下半截面线性内收缩管径的注浆导管口下半截面线性内收处形成;
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在使用时在注浆孔内起到注浆和连接的作用,保证了左侧注浆导管与右侧注浆导管的连接效果和注浆效果。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的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曲线加厚段和等高加厚段,等高加厚段设置在靠近锥形出浆管口一端,且设置在左侧注浆导管上的等高加厚段与设置在右侧注浆导管上的等高加厚段配合使用,曲线加厚段设置在远离锥形出浆管口一端,且与等高加厚段连接;
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曲线加厚段和等高加厚段的设置,能够增加注浆导管管壁上位厚度,防止注浆导管自身发生破坏;同时保证左侧注浆导管与右侧注浆导管连时的平稳性。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上还沿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变截面注浆管身和注浆导管等高加厚段的螺栓孔,螺栓孔还贯穿螺母垫块与连接螺栓配合使用,螺母垫块垫设在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内侧,连接螺栓与连接螺母配合使用;
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上述连接结构的设计,既能将左侧注浆导管与右侧注浆导管连接,又能够抵抗锁紧螺栓锁紧对拉产生的剪力,保证左侧注浆导管与右侧注浆导管的连接效果。
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封孔组件包括与右侧注浆导管相适配且可以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且第一垫块与注浆孔的注浆口配合使用,第二垫块与锁紧螺栓配合使用;
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设置能够增加对拉挤压力与岩体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锁紧螺栓与浆液接触造成锁紧螺栓锈蚀。
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垫块内侧还设置有矩形挤压槽,矩形挤压槽与设置在第二垫块上的矩形框体配合使用,且在矩形框体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在注浆后对利用复位弹簧对第二垫块进行复位,同时保证第一垫块对注浆孔注浆口的封堵作用。
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右侧注浆导管末端还设置有注浆连接段,注浆连接段与注浆软管连接;
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方便通过注浆软管向右侧注浆导管内进行注浆。
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一种优选方案: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施工过程包括在小净距隧道两洞开挖后,通过机械在中夹岩钻洞,钻孔后将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分别放入注浆孔内,放置完成后,使右侧注浆导管依次穿过垫块结构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用锁紧螺栓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贯穿于隧道左、右洞室之间的中夹岩上,包括设置于中夹岩注浆孔内且相互连接的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为变截面类锥形注浆导管,且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的出浆管口均位于注浆孔内,在左侧注浆导管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左注浆管垫块端头(19),右侧注浆导管端部设置有封孔组件,封孔组件与注浆孔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包括变截面注浆管身和锥形出浆管口,且在右侧注浆导管上还设置有与封孔组件配合使用的锁紧螺栓(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变截面注浆管身包括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上半截面持续线性向内收敛的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1)和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保持不变的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不变处(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锥形出浆管口通过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1)的表面还设置有曲线加厚段(3)和等高加厚段(4),等高加厚段(4)设置在靠近锥形出浆管口一端,且设置在左侧注浆导管上的等高加厚段(4)与设置在右侧注浆导管上的等高加厚段(4)配合使用,曲线加厚段(3)设置在远离锥形出浆管口一端,且与等高加厚段(4)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上还沿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变截面注浆管身和注浆导管等高加厚段(4)的螺栓孔(20),螺栓孔(20)还贯穿螺母垫块(5),且与连接螺栓(6)配合使用,螺母垫块(5)垫设在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内侧,连接螺栓(6)与连接螺母(7)配合使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封孔组件包括与右侧注浆导管相适配且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垫块(8)和第二垫块(10),且第一垫块(8)与注浆孔的注浆口配合使用,第二垫块(10)与锁紧螺栓(11)配合使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垫块(8)内侧设置有矩形挤压槽(14),矩形挤压槽(14)与设置在第二垫块(10)上的矩形框体(9)配合使用,且在矩形框体(9)上设置有复位弹簧(1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右侧注浆导管末端还设置有注浆连接段(12),注浆连接段(12)与注浆软管(13)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的施工过程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贯穿于隧道左、右洞室之间的中夹岩上,包括设置于中夹岩注浆孔内且相互连接的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为变截面类锥形注浆导管,且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的出浆管口均位于注浆孔内,在左侧注浆导管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左注浆管垫块端头(19),右侧注浆导管端部设置有封孔组件,封孔组件与注浆孔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左侧注浆导管和右侧注浆导管均包括变截面注浆管身和锥形出浆管口,且在右侧注浆导管上还设置有与封孔组件配合使用的锁紧螺栓(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变截面注浆管身包括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上半截面持续线性向内收敛的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1)和圆形截面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保持不变的注浆导管下半截面不变处(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锥形出浆管口通过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1)和下半截面线性内收缩管径的注浆导管口下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的两用注浆导管,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上半截面线性内收处(21)的表面还设置有曲线加厚段(3)和等高加厚段(4),等高加厚段(4)设置在靠近锥形出浆管口一端,且设置在左侧注浆导管上的等高加厚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郑彬,宋战平,何十美,石洪超,张玉伟,户若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