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良专利>正文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0318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若干集水井、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集水井以及连通过滤池与一个集水井并且连通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集水井包括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通过使用弧状板体制作排水沟,使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制作集水井,不仅方便实施建造排水沟与集水井,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在使用完后,还可以对该排水系统所有板体进行回收,方便下次使用,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基础空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大多需要开挖基坑。由于建筑基坑施工一般用时较长,因而在建筑时就需要对基坑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目前用于建筑和其他建设工程基坑(边坡)施工的临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基坑边挖掘沟槽,并用砖和水泥砂浆砌体出集水井、排水沟等。当临时排水系统使用完后,一般会将该排水系统填埋或破坏拆除。这种排水系统的施工时间长,排水效率低,且只能使用一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水系统的施工时间长,排水效率低,且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沿基坑四周设置的若干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基坑侧边的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集水井以及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一个所述集水井并且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所述集水井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 ;每一个所述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侧板的两端的两块挡板和至少一块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侧板,且所述过滤板位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相连,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相应的所述排水沟相连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上半部分区域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滤板的下半部分区域呈密封状。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上对应于所述过滤板的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槽,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插槽中。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插槽,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凸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一凸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由多块隔板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中:一块所述隔板的端面开设有第三插槽,另一块所述隔板对应的端面凸设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三插槽中的第二凸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立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槽,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立板的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侧端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底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一端设有承接部,所述弧状板体的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所述承接部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承接部横截面呈圆弧状。 本技术通过使用弧状板体搭接成各排水沟,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组装成各集水井,再将这些集水井设置在基坑周边,并用排水沟连通相邻的集水井,用排水沟将集水井与过滤池连通以及用排水沟将过滤池与下水道连通,形成基坑排水系统;建设施工方便,用时短;使用弧状板体制作排水沟,阻力小,排水效率高;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将该排水系统的所有板体进行回收,以便下次再利用,节约资源与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排水沟的弧形板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排水沟中相邻两弧形板体搭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排水沟中弧形板体的承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集水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集水井的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连接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集水井沿垂直于第一立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过滤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C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的过滤池沿垂直于挡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的过滤池中过滤板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的过滤池中挡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若干集水井2、过滤池4和多个排水沟3 ;这些集水井2沿基坑I的四周设置,以方便在基坑I的不同位置设置抽水泵11向集水井2中泵水。过滤池4可以是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即过滤池4同时具有对水进行过滤和沉淀的作用。而多个排水沟3将相邻的两个集水井2相连通,并且使用排水沟3将一个集水井2与过滤池4相连通,再用排水沟3将过滤池4与下水道相连通,从而基坑I中的水抽至某个或某些集水井2中时,水可以经排水沟3流至过滤池4沉淀、过滤,再从排水沟3流至下水道。 本实施例中,若干集水井2及与其相连的排水沟3环绕基坑1,以便在基坑I的任何位置向集水井2中泵水,均可以经排水沟3流至过滤池4中,如图1中水沿箭头12方向流至过滤池4过滤,再从过滤池4中流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集水井2分散设置在基坑I四周边,再通过排水沟3连通各集水井2。 请参阅图5和图7,每一个集水井2包括两块第一立板21和两块第二立板22,两块第一立板21并排且间隔设置,两块第二立板22分别设在第一立板21的两端,并且每一块第二立板22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21对应的端部相连,从而两块第一立板21和两块第二立板22合围成该集水井2。各第二立板2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221,以便与排水沟3配合相连;从而排出集水井2中的水。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221开设在相应第一立板21的上部,以便从基坑I中抽出的水可以在集水井2中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减少过滤池4的负荷。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每一个排水沟3由多块弧状板体31搭接而成。各个弧状板体3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第一开口 221的形状呈半圆形,以便与排水沟3配合相连。使用弧状板体31制作排水沟3,对水的阻力小,排水效率高。 通过使用弧状板体31搭接成各排水沟3,通过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组装成各集水井2,再将这些集水井2设置在基坑I周边,并用排水沟3连通相邻的集水井2,用排水沟3将集水井2与过滤池4连通以及用排水沟3将过滤池4与下水道连通,形成基坑I排水系统;建设施工方便,用时短,排水效率高;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将排水沟3的弧状板体31,集水井2的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回收,以便下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基坑四周设置的若干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基坑侧边的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集水井以及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一个所述集水井并且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所述集水井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所述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基坑四周设置的若干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基坑侧边的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集水井以及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一个所述集水井并且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所述集水井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 ;每一个所述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侧板的两端的两块挡板和至少一块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侧板,且所述过滤板位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相连,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相应的所述排水沟相连的第二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的上半部分区域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滤板的下半部分区域呈密封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上对应于所述过滤板的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