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杂物除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71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减少对轮胎的损伤和对行驶的影响、并可靠地排除夹杂物的夹杂物除去装置。该夹杂物除去装置具有插于双轮胎(12)的至少一个双轮胎(12)之间的至少一个夹杂物除去部件(17)。夹杂物除去部件的顶部(17B)附近的横向的尺寸(W)大于从嵌入安装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毂(27)的外圆部(27A)到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圈(32)的外圆部(32A)的径向尺寸(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除去夹于双轮胎之间的夹杂物的夹杂物除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除去石砾等夹于双轮胎之间的夹杂物的夹杂物除去装置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11-43022号公报)。图11以及图12是装有该公报公开的夹杂物除去装置的车辆的主要部分。如图11所示,双轮胎12是这样的装置,其两个轮胎(以下称为外侧轮胎15和内侧轮胎14)介由隔套19等,以具有规定的间隙,平行并排在车轴21的端部。在具有双轮胎12的工作车辆11中,行驶时,有时外侧轮胎15和内侧轮胎14之间夹入砂砾等夹杂物。有时,这样的夹杂物压迫损伤轮胎14、15的侧面,成为轮胎破损的原因。在图11以及图12中,在工作车辆11的车体20上,为除去夹杂物的板状夹杂物除去部件17通过双轮胎12之间而向下固定着。夹于双轮胎12之间的夹杂物,同双轮胎12一同旋转,碰到夹杂物除去部件17被弹出并从双轮胎12之间脱落。如图13所示,两片板状夹杂物除去部件17,下方设计成宽大的形状并固定在车体20上,这样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照日本实开4-118853号公报)。夹杂物除去部件17介由销29自由转动。夹于双轮胎12之间的夹杂物,碰到夹杂物除去部件17而被弹出。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所述的问题。在以上的任何现有技术中,夹杂物除去部件17从上方与双轮胎12的车轴21的中心垂直地延伸至隔套19或车轴21的附近。由此,车体20相对双轮胎12上下动作时,夹杂物除去部件17碰撞隔套19或车轴21,可能造成任一个的损伤。即,如所述的技术,例如对于像叉车这样上下动作比较小的工作车辆11适用,但是用于像倾卸式货车这样上下动作大的工作车辆11有困难。鉴于此,以下说明的作为用于像倾卸式货车这样上下动作大的工作车辆11的夹杂物除去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如图14所示,双轮胎12安装于在中央部具备尾部差动器的尾轴25的设在两端部的轮毂27上。车体20的车架26被尾部悬架23、23以及联杆(未图示)从尾轴25支撑。车体20上方搭载有借助倾卸式气缸(未图示)从车架26自由起落的车箱16(也称作货箱)。在倾卸式货车11的车箱16下部上,板状夹杂物除去部件17(以下称除石棒17)的根部17A通过销29在倾卸式货车的前进方向上自由转动地固定着。除石棒17的顶部17B夹于双轮胎12之间,并比轮毂27靠后。由此,夹于双轮胎12之间的夹杂物从后方碰到除石棒17,从双轮胎12之间弹出。但是,在使用这样的除石棒17的夹杂物除去装置中存在下述的问题。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除石棒17,在双轮胎的前进方向上成自由转动,在摆向最前方的时候,其顶部17B接触轮毂27的外圆部。这时,除石棒17的顶部17B嵌入轮毂27的外圆部27A与轮圈32的内圆部32B之间,或轮圈32的内圆部32B与轮圈32的外圆部32A之间或者轮毂27的外圆部27A与轮圈32的外圆部32A之间等,而不能甩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总结以上,称为除石棒17嵌于轮圈32的内侧。其结果,在轮胎14、15旋转的同时,从轮圈32或轮毂27向除石棒17施力,有时除石棒17、轮圈32、或者轮毂27等破损。进而,在除石棒17的顶部17B嵌入的状态下,例如倾卸式货车发生振动时,除石棒17有时扭曲破损。如图14~图16所示,在内侧轮胎14连接着用于供给空气的空气配管30。空气配管30略平行于轮毂27地通过内侧轮胎14和外侧轮胎15之间。在内侧轮胎14和外侧轮胎15之间设有用于保护空气配管30的罩31。除石棒17若在嵌入轮圈32内侧的情况下双轮胎12旋转时,有时罩31会碰上除石棒17。其结果,除石棒17、罩31或者轮圈32的任一个也会破损。上述的课题,关于在轮毂27上固定凸缘(未图示),并在该凸缘上固定轮胎14、15这样的称为凸缘型的双轮胎12,特别显著。如图17所示,隔套19安装在内侧轮胎14和外侧轮胎15之间时,因为缩小隔套19和轮圈32的外圆部32A之间的径向距离,减少了除石棒17的嵌入。但是,因为双轮胎12选用凸缘型而不要隔套19,这样的问题更加显著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研发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少对轮胎的损伤和对行驶的影响等,并能可靠地排除夹杂物的夹杂物除去装置。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夹杂物除去装置用于除去夹于双轮胎之间的夹杂物,其具有插于双轮胎的至少一个双轮胎之间的至少一个夹杂物除去部件,其夹杂物除去部件的顶部附近的横向的尺寸,大于从嵌入安装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毂外圆部到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圈的外圆部的径向尺寸。由此,因为夹杂物除去部件的顶部不嵌入轮圈的内侧,故可减少夹杂物除去部件、轮毂或者轮圈等的破损。在夹杂物除去装置中,夹杂物除去部件从上方垂下在至少一个双轮胎之间,并且,当从夹杂物除去部件的根部的安装位置到轮毂的垂直方向距离最大时,夹杂物除去部件也可具有顶部的高度比轮毂的中心高度低的长度。由此,由于在任何时候顶部都比轮毂的中心高度低,故顶部不超越轮毂,可很好地除去夹杂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倾卸式货车的侧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除石棒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除石棒的安装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除石棒和轮胎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除石棒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除石棒的又一结构例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除石棒的再一结构例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除石棒的再一结构例的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除石棒的长度的说明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倾卸式货车的背面图;图11是装载现有技术的夹杂物除去装置的车辆前面的放大图;图12是图11的12-12剖面图;图13是装载现有技术另一的夹杂物除去装置的车辆侧面图;图14是现有技术的倾卸式货车的背面图;图15是图14的15-15视图;图16是图15的16-16视图中加入内侧轮胎的图; 图17是现有技术的具有隔套的双轮胎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倾卸式货车11包括具有前后轮的车体20;搭载于其上部的车箱16。车箱16通过车箱气缸35的伸缩自由升降。前轮是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轮,后轮是双轮胎12。在双轮胎12的间隙中,本实施方式的除石棒17同图14一样地插入。在图2中,在除石棒17的上端部设有插入固定用的销29的销孔36。图2中上下方向称为除石棒17的纵向(箭头34A);与纵向垂直,并与在双轮胎12之间设置除石棒17时的车辆的前进方向略一至的方向,称为除石棒17的横向(箭头34B)。纵向的销孔36侧的端部(图2中上端部),称为除石棒17的根部17A;与纵向的销孔36的相反侧的端部,称为除石棒17的顶部17B。除石棒17的顶部17B的附近的横向的尺寸W,称为除石棒17的顶部横向尺寸W。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的除石棒17的顶部横向尺寸W,比现有的棒状部件(参照图14)宽。图3中,表示除石棒17的根部17A附近的、安装在车箱16的安装部分的详细图。如图1及图3所示,在车箱16上设有悬臂架33,除石棒17的根部17A介由销29自由转动地安装。在销29上嵌入隔套28,其配合双轮胎12的间隙位置,自由调整除石棒17的位置。在悬臂架33上设有档杆37,防止除石棒17碰撞轮毂27。图4表示使用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除石棒17时除石棒1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杂物除去装置,其除去夹于双轮胎之间的夹杂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插于所述双轮胎的至少一个双轮胎之间的至少一个夹杂物除去部件,所述夹杂物除去部件的顶部附近的横向尺寸,大于从嵌入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毂的外圆部到所述至少一个双轮胎的轮圈的外圆部的径向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