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7734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11~13份金银花,8~11份黄柏,10~15份藿香,3~5份鸭跖草,5~10份葎草,10~15份生姜,8~11份败酱草,5~10份鱼腥草,25~30份苦参,25~30份黄芩,25~30份白芷,25~30份薄荷,25~30份防风,3~5份蜂蜜,0.1~0.3份壳聚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以清热解毒,凉血,消炎为本,通过诸药合用,各药相互协同增效,共奏清热、凉血、燥湿、消炎止痒、滋润之功效,从而减少痱子所引起的灼热刺痛,达到快速治疗痱子并促进愈合之目的,且无刺激和副作用,使用舒适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设备投资少,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痱子为一种常见于夏秋炎热季节的皮肤病,常见于头面、颈项、胸背、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初起皮肤发红,渐起即出现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排列密集而不融合,轻度瘙痒,灼热刺痛,婴幼儿及肥胖人易患之。 目前治疗痱子的常用产品除花露水,金银花露外,还有祛痱水、祛痱青、痱子粉等。痱子粉等粉剂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滑石粉吸水性非常强,会堵塞毛孔;而花露水等使用时会使皮肤产生灼热的刺痛感,严重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实际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此类产品的使用与治疗。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2462750A,申请公布日2012.05.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痱子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水剂,潷草10 -15 ;药菊10~15 ;水90 ~ 110 ;薄荷脑0.6~1 ;金银花5 -10 ;黄连1~3。制作时,将新鲜的潷草与药菊在水中煮沸15min后,放置片刻,再加入金银花和黄连,再煮沸5min,冷却后滤去残渣,加入薄荷脑搅匀即成。该药物组合物的不足之处在于:(1)该药物在使用后,涂布处会产生干涩与绷紧感,使用舒适性差;(2)该中药组合物涂布于患处时,不易均匀涂布于病患部位;(3)不能促进患处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治疗痱子的药物组合物涂布后会产生干涩与绷紧感,使用舒适性差,不易均匀涂布,且不能促进患处愈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配伍合理,成本低,无刺激和副作用,使用舒适性好,涂布均匀,见效快,疗效显著的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设备投资少,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11~13份金银花,8~11份黄柏,10-15份藿香,3~5份鸭妬草,5~10份_草,10-15份生姜,8~11份败酱草,5~10份鱼渥草,25~30份苦参,25~30份黄芩,25~30份白芷,25~30份薄荷,25~30份防风,3~5份蜂蜜,0.1~0.3份壳聚糖。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抗炎的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之力;鸭跖草味甘,淡,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行水,尤善清解暑热之毒邪;藿香用于发表解暑;潷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并能助鸭跖草、潷草清毒解热;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苦参有凉血,清热燥湿,利尿之功;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白芷具有祛风,燥湿等功效;薄荷用于疏风,散热,清凉止痒,能有效减少痱子所引起的灼热刺痛及瘙痒;防风具有舒风解表的功效;蜂蜜含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解毒、抗菌、消炎、滋润、渗液吸收等诸多功能,而且亲和性好,有较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使皮肤柔嫩而富于弹性,减少疤痕形成,对创面起到了屏障保护作用,另外,蜂蜜能显著降低用药后病患部位所产生的干涩感,大大提高使用舒适性;壳聚糖可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粘度,使其更易均匀涂布在患处,而且壳聚糖经涂于患处后能形成透气保湿的可被肌体吸收的隔离膜,可保护患处创面并形成湿性环境,具有抗渗出、防粘连、止血、防止感染和促进患处愈合等作用,另外壳聚糖还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在患处的保留时间更长,从而大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本专利技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炎为本,通过诸药合用,各药相互协同增效,共奏清热、凉血、燥湿、消炎止痒、滋润之功效,从而减少痱子所引起的灼热刺痛,达到快速治疗痱子并促进愈合之目的,且无刺激和副作用,使用舒适性好。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芩、白芷、薄荷、防风、蜂蜜和壳聚糖,待用。(2)将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芩、白芷、薄荷、防风混合后加水煎煮,过滤,得滤液。(3)在滤液中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壳聚糖搅拌均匀即可。作为优选,步骤(2)中,水的加入量为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岑、白]E、薄荷、防风总质量的5~10倍。作为优选,步骤(2)中,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芩、白芷、薄荷、防风均先粉碎并过40目筛后混合加水煎煮。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以清热解毒,凉血,消炎为本,通过诸药合用,相互协同增效,共奏清热、凉血、燥湿、消炎止痒、滋润之功效,从而有效减少痱子所引起的灼热刺痛,达到快速治疗痱子并促进愈合之目的,且无刺激和副作用,使用舒适性好; (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设备投资少,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疗效果通过以下临床试验来说明。1.病例选择 病患共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6个月,病程最长I个月,最短2天,病患的头面、颈项、胸背、腋下、肘窝或腹股沟等处出现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皮肤发红,伴有轻度瘙痒,灼热刺痛。2.治疗方法 用温水擦洗患处及周围皮肤,待皮肤干燥时,用消毒棉签蘸取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沿患处轻轻涂擦,使其形成一层均匀稀薄的胶状液覆盖在患处,超出患处边缘约5cm,每天涂布三次,3天为一疗程;涂布后注意不要让患者用指甲抓挠皮肤,并且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每日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包括患处皮肤潮红及痱子消退的程度、皮肤破损愈合的程度。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破损的皮肤愈合,痱子消退,皮肤潮红消失,患者不再感觉瘙痒,停药后无新痱子出现; 显效:破损的皮肤愈合,痱子消褪,皮肤潮红减褪,瘙痒减轻,无新痱子出现; 有效:皮损有所愈合,痱子有所消褪,皮肤潮红有所减褪,瘙痒有所减轻,无新痱子出现; 无效:以上各症状无减轻,仍不断有新发痱子出现。4.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 治愈:112例(93.3%);显效:6例(5%);有效:2例(1.7%);无效:0例;总有效率120例(100%)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I)按Ilg金银花,8g黄柏,1g藿香,3g鸭妬草,5g ■草,1g生姜,8g败酱草,5g鱼腥草,25g苦参,25g黄芩,25g白芷,25g薄荷,25g防风,3g蜂蜜,0.1壳聚糖的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待用。(2)将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芩、白芷、薄荷、防风粉碎并过40目筛后混合,加入5质量倍的水进行煎煮,过滤,得滤液。(3)在滤液中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壳聚糖搅拌均匀即可。实施例2 (I)按13g金银花,Ilg黄柏,15g藿香,5g鸭妬草,1g _草,15g生姜,Ilg败酱草,1g鱼腥草,30g苦参,30g黄芩,30g白芷,30g薄荷,30g防风,5g蜂蜜,0.3g壳聚糖的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待用。(2)将金银花、黄柏、藿香、鸭跖草、潷草、生姜、败酱草、鱼腥草、苦参、黄芩、白芷、薄荷、防风粉碎并过40目筛后混合,加入10质量倍的水进行煎煮,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痱子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11~13份金银花,8~11份黄柏,10~15份藿香,3~5份鸭跖草,5~10份葎草,10~15份生姜,8~11份败酱草,5~10份鱼腥草,25~30份苦参,25~30份黄芩,25~30份白芷,25~30份薄荷,25~30份防风,3~5份蜂蜜,0.1~0.3份壳聚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