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725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7:27
一种医疗护理设备领域的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包括:靠背、过渡杆、顺序旋转装置和护理床体,其中:靠背与过渡杆之间、过渡杆与护理床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转轴实现转动连接;护理床体上对称设有两根双弧度导轨,该双弧度导轨上设有滑块且滑块与靠背末端相连;该双弧度导轨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的子导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一个回转轴,一个过渡杆以增加靠背与护理床体之间的平滑过渡。并且通过一种顺序旋转装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回转轴自由度仅通过一个驱动器即可完成顺序旋转,从而达到靠背平缓升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医疗护理设备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护理床靠背通过一个回转轴与护理床护理床体连接,通过回转轴的旋转调节靠背的角度,达到使用户能进行平躺,斜躺,坐立等不同位姿调整。但是这种方式在靠背与护理床体的过渡处存在转折,用户的臀部不能与靠背进行平滑贴合,影响用户体验。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4013229A公开(公告)日2014.09.03,公开了一种自动智能矫正坐姿的座椅,还公开了该自动矫正坐姿的座椅的使用方法。通过安装在靠背上的至少两个距离检测传感器,实现人体背部倾斜角度的检测;通过压力传感器实现人体腿部活动状态的检测,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距离检测传感器组合判定人体是否处于椅面上,通过具有锁止能力的举升机构实现座椅高度的调整;具有锁止能力的旋转机构和倾角传感器实现椅面水平角度的调节;配合微型处理器,实现椅面高度与水平角度的自动调节,从而确保人体时刻处于正确的坐姿,从而保证身体健康。但该技术的靠背与椅子座面的连接为单回转轴连接。靠背与椅子座面始终存在不平滑过渡,臀部将无处着力,长时间坐立容易酸痛。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085144A公开(公告)日2011.06.08,公开了一种具有角度和位置调节的按摩椅机架。它包含靠背架、坐架、小腿架、固定架和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架和坐架以一定的角度连于一体,在靠背架和坐架的背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圆弧导轨,在所述的固定架上设有与左、右圆弧导轨相配合的左、右滑动圆弧凹槽,所述左、右圆弧导轨之间设有连接支撑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与连接支撑杆相铰接。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按摩椅机架,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使小腿架与靠背架的位置在转动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同时进行移动。但该技术中的小腿架在水平方向和转动进行了联动,无法实现顺序运动。靠背架与座架之间仍然是直接铰接,始终存在不平滑过渡。尤其是在靠背架与座架之间的角度近90度时,人的臀部将因无法与靠背架或坐架贴合而悬空,长时间坐立会产生酸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通过增加一个回转轴,一个过渡杆以增加靠背与护理床体之间的平滑过渡。并且通过一种顺序旋转装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回转轴自由度仅通过一个驱动器即可完成顺序旋转,从而达到靠背平缓升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靠背、过渡杆和对称设置于护理床体上的两根双弧度导轨,其中:靠背与过渡杆之间、过渡杆与护理床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转轴实现转动连接,双弧度导轨上设有滑块且滑块与靠背末端相连;所述的双弧度导轨具体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连的子导轨构成。所述的双弧度导轨具体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连的子导轨构成。所述的靠背末端设有滑块,滑块为圆柱形并且位于双弧度导轨内。所述的护理床体上设有推杆驱动器,该推杆驱动器的一端与靠背转动连接。 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驱动器个数的情况下,增加了两个过渡杆,两段导轨及用于固定导轨的两个固定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包括:I)增加了两个过渡杆,使得靠背过渡更加平缓,用户体验更佳;2)采用推杆驱动器为驱动装置,而不是普通的旋转型驱动器;3)设有两个导轨,用于限制靠背与过渡板的转动顺序;4)第一子导轨能保证推杆驱动器推进过程,靠背旋转而过渡杆保持不动;5)第二子导轨能保证在推杆驱动器推进过程中,靠背与过渡杆之间不转动而过渡杆相对于护理床体进行转动;6)仅需要一个推杆驱动器即能完成两个自由度的控制;7)可通过推杆驱动器实现靠背回转角度的连续调节。8)靠背的调整角度可从0°?9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导轨示意图;图中:1靠背、2推杆驱动器、3第三回转轴、4第一回转轴、5过渡杆、6第二回转轴、7护理床体、8第一子导轨、9第二子导轨、10滑块、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轴承连接底座、13第二轴承连接底座、14第四回转轴、15第二固定板、16第三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靠背1、过渡杆5、护理床体7以及对称设置于护理床体7上两根双弧度导轨,其中:靠背I与过渡杆5之间、过渡杆5与护理床体7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转轴4、6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的双弧度导轨上设有滑块10且滑块10与靠背I末端相连。所述的回转轴4、6通过轴与轴承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的滑块10为圆柱形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双弧度导轨具体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连的子导轨构成,其中:第一子导轨8的圆弧半径R1为靠背I与过渡杆5的回转轴到圆柱形滑块10的距离,圆弧中心O1为初始的靠背I与过渡杆5回转轴中心,圆弧角度优选为45° ;第二子导轨9的圆弧半径民为过渡杆5与护理床体7的回转轴中心到第一子导轨的末端点位置,圆弧中心02为过渡杆5与护理床体7的回转轴中心,圆弧到水平面终止。如图1所示,所述的护理床体7上设有推杆驱动器2,该推杆驱动器2的一端与靠背I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杆驱动器2采用推杆电机实现直线推进。所述的靠背I中间设有第一轴承连接底座12,此轴承连接底座与推杆驱动器之间的转动连接为第三回转轴3。所述的护理床体7上设有三个固定板11、15、16,固定板与护理床体7之间通过焊接固连,其中:第一、第二固定板11、15位于床体左右两侧且分别与对应的双弧度导轨焊接固定,第三固定板焊接固定于所述护理床体7背后。所述的第三固定板16内设有第二轴承连接底座13,此轴承连接底座与推杆驱动器2之间的转动连接为第四回转轴14。所述的靠背I与推杆驱动器2之间的转动连接点、靠背I与过渡杆5之间的第一回转轴4、靠背I末端的圆柱形滑块10呈直线并顺序间隔一定距离。本装置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工作:从平躺阶段到45°,推杆驱动器2向外伸长,此时靠背I绕其与过渡杆的回转轴开始旋转,固连在靠背I末端的滑块10在第一个导轨内滑动,由于导轨的约束,此时过渡杆保持不动。当靠背I回转到45°时,滑块10正好到第一子导轨与第二子导轨的交汇处。从45°到90°,推杆驱动器2继续向外伸长。此时由于第二子导轨的限制,靠背I与过渡杆之间的相对角度保持不变,靠背I与过渡杆为整体绕过渡杆与护理床体7的回转轴旋转。由此就可以实现靠背I与过渡杆的先后顺序角度调整。从90°到0°进行反向角度调整时,原理想通,滑块10先从第二子导轨最上端运动至第一子导轨与第二子导轨的交汇处,然后滑块10沿第一子导轨运动至最上端。【主权项】1.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过渡杆和对称设置于护理床体上的两根双弧度导轨,其中:靠背与过渡杆之间、过渡杆与护理床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转轴实现转动连接,双弧度导轨上设有滑块且滑块与靠背末端相连;所述的双弧度导轨具体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连的子导轨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滑块为圆柱形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单推杆双回转轴靠背翻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过渡杆和对称设置于护理床体上的两根双弧度导轨,其中:靠背与过渡杆之间、过渡杆与护理床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转轴实现转动连接,双弧度导轨上设有滑块且滑块与靠背末端相连;所述的双弧度导轨具体为两根弧度不同且依次相连的子导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永袁璠陶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