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包括承印材料表层和印刷在其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颜色层和油墨保护层,承印材料表层上印刷有油墨颜色层,油墨颜色层上印刷有油墨保护层,油墨保护层上印刷有背胶层,背胶层上通过注塑成型有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含有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的油墨涂层并对涂层结构做了改进,即在油墨层与树脂层之间添加了背胶层,在解决油墨与承印材料表面之间的附着力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油墨的耐高温性,其背胶层使油墨层与树脂层间达到很强的附着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油墨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家用电器,IT制品,汽车内部装饰等用注塑成型工艺做的产品逐渐增加。注塑成形加工比原来的涂装方法有很多优越之处。而现有的油墨耐热性能不够,注塑后易变色;注塑成形后油墨开裂及与注入树脂附着力不好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力好、可耐温200度-250度的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包括承印材料表层和印刷在其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颜色层和油墨保护层,承印材料表层上印刷有油墨颜色层,油墨颜色层上印刷有油墨保护层,油墨保护层上印刷有背胶层,背胶层上通过注塑成型有树脂层。 所述油墨颜色层和油墨保护层所使用的主要成份包括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以及其它辅助成分,即颜料,溶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等,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因为自身具有很好的成膜性,且与三聚氰胺,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等交联可形成坚硬耐久的油墨层,促进油墨与承印物之间的附着力,也使油墨颜色层与油墨保护层之间形成良好的附着匹配性,层间附着力很强;采用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所形成的油墨涂层结构具有耐热耐候性、可耐高温200-250度、可成型和弯曲加工等性能。 所述油墨颜色层成分中所采用的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是非结晶型聚酯,油墨保护层成分中所采用的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是交联型聚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等。 所述背胶层起胶水的作用,提高油墨保护层和树脂层之间的附着力,该层在通过注入树脂的高温热溶解后,会在油墨保护层表面形成一层厚度达20微米左右的膜层,此膜层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使油墨层与注入树脂间达到很强的附着力。 所述承印材料为耐热型的PET薄膜、PC薄膜等。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采用含有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的油墨涂层并对涂层结构做了改进,即在油墨层与树脂层之间添加了背胶层,在解决油墨与承印材料表面之间的附着力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油墨的耐高温性,使注入树脂时达到200-250度的温度时油墨也不会变色且解决了注入树脂与油墨层附着力不良的情况,成形部位油墨不开裂,TVOC排出量少,达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PET材料表层,2-油墨颜色层,3-油墨保护层,4_背胶层,5_树脂层,6_压模,7-注塑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包括PET材料表层1、印刷在PET材料表层上的油墨颜色层2、印刷在油墨颜色层2上的油墨保护层3、印刷在油墨保护层3上的背胶层4以及通过注塑注入树脂在背胶层4上形成的树脂层5。 所述油墨颜色层2和油墨保护层3所使用的主要成份包括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以及其它辅助成分,即颜料,溶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等,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因为自身具有很好的成膜性,且与三聚氰胺,异氰酸酯,环氧等交联可形成坚硬耐久的油墨层,促进油墨与承印物之间的附着力,也使油墨颜色层与油墨保护层之间形成良好的附着匹配性,层间附着力很强;采用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所形成的油墨涂层结构具有耐热耐候性、可耐高温200-250度、可成型和弯曲加工等性能。 所述油墨颜色层2成分中所采用的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是非结晶型聚酯,油墨保护层成分中所采用的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是交联型聚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等。 所述背胶层4起胶水的作用,提高油墨保护层3和树脂层5之间的附着力,背胶层4采用由氯乙烯-醋酸乙烯-无水马来酸共聚物以及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乙烯基共聚物混合而成的具有高凝聚力的特殊树脂,该特殊树脂通过注入树脂的高温热溶解后,会在油墨保护层3表面形成一层厚度达20微米左右的膜层,此膜层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使油墨层与注入树脂间达到很强的附着力。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工艺步骤为:先在PET材料表层I上印刷油墨颜色层2、油墨保护层3和背胶层4,将印刷好材料放在压模6上加工成一定形状,成型后在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入树脂,树脂在背胶层4上形成树脂层5。 本技术通过采用含有高分子量饱和共聚酯树脂的油墨涂层并对涂层结构做了改进,即在油墨层与树脂层之间添加了背胶层,在解决油墨与承印材料表面之间的附着力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油墨的耐高温性;采用具有高凝聚力的特殊树脂作为背胶层,使油墨层与树脂层间达到很强的附着力。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要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包括承印材料表层和印刷在其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颜色层和油墨保护层,承印材料表层上印刷有油墨颜色层,油墨颜色层上印刷有油墨保护层,油墨保护层上印刷有背胶层,背胶层上通过注塑成型有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构,包括承印材料表层和印刷在其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颜色层和油墨保护层,承印材料表层上印刷有油墨颜色层,油墨颜色层上印刷有油墨保护层,油墨保护层上印刷有背胶层,背胶层上通过注塑成型有树脂层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膜表面的耐热型油墨涂层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崎觉,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油墨四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