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717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井起吊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包括两排立柱、机架,两排立柱沿巷道两边对称设置,两排立柱上均设有一个机架;立柱上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立柱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支撑座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支撑座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两个容置槽的壁上均设有通孔,两个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有数据采集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柱上部和支撑座上均设有容置槽来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将立柱每时每刻的受力情况和支撑座每时每刻的受力情况传送到计算机,工程人员可随时监测各点受力情况,起到提前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作用,该结构比较简单,监测准确,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矿井起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井起吊设备
,尤其涉及了一种智能矿井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井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自动起吊设备,自动起吊设备的支架的整体尺寸也在不断加大,由于受井筒提升罐笼的限制使得综采支架必须进行解体入井或升井,这样就需要自动起吊设备在井下工作面合适的地点进行组装或拆除。现有的行车,采用支柱顶天立地进行支撑,将行车在井下安装好以后,启动液压泵,将立柱油缸定起,使导轨升到适当高度,将上各撑顶油缸顶起,使活塞上端和巷道顶部接触,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但是此种行车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使用中存在行车立柱支撑稳固性差、安全性低,立柱在支撑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在一直变化,现有的结构并不能实现提前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作用。 2.强度不高、稳定性差,调试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足。 3.组装设置好后与巷壁固定连接后的支架在调节时不方便,没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4.设置在机架上的小车的滑道与轨道之间容易产生火花,存在容易引起瓦期爆炸的安全隐患。 5.在移动过程中没有防逆止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提前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作用、不方便调节结构与巷壁之间的距离和结构的牢固性、滑道与轨道之间容易产生火花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智能矿井起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包括两排立柱、机架,两排立柱沿巷道两边对称设置,每个立柱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每个立柱的下端均通过支撑座与地面连接,支撑座与连接钢板通过螺栓连接,支撑座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两排立柱上均设有一个机架;立柱上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立柱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支撑座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支撑座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两个容置槽的壁上均设有通孔,两个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有数据采集线。 作为优选,立柱上连接有一个斜拉杆,与立柱连接的斜拉杆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上方的巷壁上,与立柱连接的斜拉杆下端通过销栓与立柱上部侧端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轨、纵向行走行车、横向行走小车和旋转起吊装置,两个机架上均固定设置有导轨,纵向行走行车安装在导轨上,横向行走小车安装在纵向行走行车上,旋转起吊装置固定安装在横向行走小车上。 作为优选,横向行走小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部边缘的加强筋、与纵向行走小车配合的横向行走滑道,横向行走滑道内装有防滑块。 作为优选,防滑块为聚乙烯防滑块。 作为优选,沿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各装有四个连接耳,连接耳设置在加强筋上。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立柱上部和支撑座上均设有容置槽来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将立柱每时每刻的受力情况和支撑座每时每刻的受力情况传送到计算机,工程人员可随时监测各点受力情况,起到提前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作用,该结构比较简单,监测准确,安全性好。 斜拉杆上端拉结点采用预埋螺栓连接,不需要在巷壁上开洞预埋拉环;各构件可定型化生产,周转次数多,可重复使用,节约材料;较为稳定、施工速度快、可拆卸移动、方便施工起吊;可收紧的斜拉杆上设有花篮螺杆,使得斜拉杆在受到外力作用延伸时,其长度可控,保证立柱和机架的支承平面的平稳不倾斜,使立柱和机架的搭建更安全。 横向行走滑道卡在纵向行走行车上的横向行走导轨上运行,当牵引力因为电力及其他意外发生不能牵引时,支承臂能够防止横向行走小车在左右滑动,有效保证了行车安全,防滑块防止横向行走滑道与横向行走导轨之间产生电火花而发生爆炸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是设置压力传感器的立柱的部分结构图。 图3是横向行走小车的主视图。 图4是横向行走小车的俯视图。 图5是横向行走小车的左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立柱、2—机架、3—导轨、4一纵向行走行车、5—横向行走小车、6—旋转起吊装置、7—容置槽、8—压力传感器、9 一通孔、10 一数据米集线、11 一斜拉杆、12—花篮螺杆、13—巷壁、14 一螺检、15—连接钢板、16 一地面、17—支撑座、18—地脚螺栓、19 一车体、20—连接耳、21—支承臂、22—拉环、23—筋板、24—防磨板、25—防滑块、26—止回器、27—横向行走滑道、2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与地面16固定连接的两排立柱1、机架2、导轨3、纵向行走行车4、横向行走小车5和旋转起吊装置6,两排立柱I沿巷道两边对称设置,每排立柱I的上端均设置有由多根工字钢首尾固定相连形成的机架2,两个机架2上均固定设置有导轨3。纵向行走行车4安装在导轨3上,横向行走小车5安装在纵向行走行车4上,旋转起吊装置6固定安装在横向行走小车5上。横向行走行车上安装了旋转起吊装置6,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液压支架,实现装物装架两用,另外在旋转起吊装置6的旋转盘上安装四个吊钩,使液压支架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平稳,安全性好。 立柱I上部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立柱I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8。容置槽7的壁上设有通孔9,压力传感器8上连接有数据采集线10,数据采集线10通过通孔9穿出容置槽7并与计算机连接。 支撑座17上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支撑座17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8。容置槽7的壁上设有通孔9,压力传感器8上连接有数据采集线10,数据采集线10通过通孔9穿出容置槽7并与计算机连接。 压力传感器8可将每时每刻的立柱I的受力情况和支撑座17的受力情况传送到计算机,工程人员可随时监测各点受力情况,起到提前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作用。 立柱I上连接有一个斜拉杆11,机架2两侧端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杆11,斜拉杆11包括上下两段拉杆,两段拉杆通过花篮螺杆12连接。与立柱I连接的斜拉杆11上端通过螺栓14固定在立柱I上方的巷壁13上,与立柱I连接的斜拉杆11下端通过销栓与立柱I上部侧端连接。与机架2连接的斜拉杆11上端通过螺栓14固定在机架2上方的巷壁13上,与机架2连接的斜拉杆11下端通过销栓与机架2侧端连接。 每个立柱I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15,每个立柱I的下端均通过支撑座17与地面16连接,支撑座17与连接钢板15通过螺栓14连接,支撑座17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脚螺栓18与地面16固定连接。连接钢板15用于增加立柱I与支撑座17的接触面积,提高立柱I的牢固性。 立柱I下端通过地脚螺栓18锚固在巷道上,立柱I的上部和机架2两端均又通过斜拉杆11与巷壁13可调节连接,保证立柱I和机架2的支承平面的平稳不倾斜,使立柱I和机架2的搭建更安全,增加了行车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行车的工作强度。 纵向行走行车4包括主体,主体为框架结构,主体顶部装有横向行走导轨3,主体底部装有纵向行走导轮,通过纵向电机减速器驱动纵向行走导轮沿着导轨3纵向行走。 横向行走小车5包括车体19、连接耳20、支承臂21、拉环22、筋板23、防磨板24、防滑块25、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立柱(1)、机架(2),两排立柱(1)沿巷道两边对称设置,每个立柱(1)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15),每个立柱(1)的下端均通过支撑座(17)与地面(16)连接,支撑座(17)与连接钢板(15)通过螺栓(14)连接,支撑座(17)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脚螺栓(18)与地面(16)固定连接,两排立柱(1)上均设有一个机架(2);立柱(1)上部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立柱(1)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8);支撑座(17)上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支撑座(17)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8);两个容置槽(7)的壁上均设有通孔(9),两个压力传感器(8)均连接有数据采集线(10)。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立柱(I)、机架(2),两排立柱(I)沿巷道两边对称设置,每个立柱(I)的下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15),每个立柱(I)的下端均通过支撑座(17)与地面(16)连接,支撑座(17)与连接钢板(15)通过螺栓(14)连接,支撑座(17)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脚螺栓(18)与地面(16)固定连接,两排立柱(I)上均设有一个机架(2);立柱(I)上部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立柱(I)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8);支撑座(17)上设有容置槽(7),容置槽(7)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支撑座(17)受力变化情况的压力传感器⑶;两个容置槽(7)的壁上均设有通孔(9),两个压力传感器(8)均连接有数据采集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矿井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I)上连接有一个斜拉杆(11),与立柱(I)连接的斜拉杆(11)上端通过螺栓(14)固定在立柱(I)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吴义李焱申会陈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