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59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提梁机为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变跨天车和主梁与变跨天车的连接螺栓,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走行总成包括移动滚轮和垂直顶升油缸;变跨天车有吊耳通过钢丝绳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走行总成在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至少4组;走行总成通过连接板与变跨天车连接固定,连接板上方固定顶升油缸、下方有移动滚轮通过支撑轴与顶升油缸连接;提梁机还设置有导向定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合理利用现场条件使变跨更便捷,利用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四角的垂直顶升油缸,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实现顶离和回落主梁动作,配合卷扬钢丝绳牵引实现变跨作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很好的提高变跨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铁路简支箱梁起重机械设备
提梁机变跨结构
技术介绍
提梁机属于重型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起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32m、28m、24m、20m双线整孔箱形混凝土梁。不同跨度的双线整孔箱形混凝土梁在梁场内实现提升、移存、装车作业,需对变跨天车进行变跨才可以可实现吊装作业。提梁机现有变跨方式为步进式变跨设计,采用液压油缸水平顶推变跨天车在滑道上移动实现变跨,一个步进周期包括:固定油缸活动端座一油缸顶推一拆除油缸活动端座—油缸回收。该方法变跨作业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变跨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改进变跨天车移动方式;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提高变跨天车变跨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变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满足提梁机便捷变跨吊装作业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梁机变跨结构,所述提梁机为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变跨天车和主梁与变跨天车的连接螺栓,其特征是:所述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走行总成包括移动滚轮和垂直顶升油缸;变跨天车有吊耳通过钢丝绳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所述走行总成在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至少4组。所述走行总成通过连接板与变跨天车连接固定,连接板上方固定顶升油缸、下方有移动滚轮通过支撑轴与顶升油缸连接。所述变跨天车设置有定位导向装置,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导向装置固定于变跨天车前后两端,定位装置固定于主梁上变跨完成标准位置,变跨天车通过定位导向装置完成变跨后准确就位。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和定位块,导向块是保证变跨天车移动到准确位置,定位块用于固定变跨天车。本专利技术在提梁机变跨天车四角增加走行滚轮结构,以原有变跨油缸的泵站为动力源,在走行滚轮上设计垂直顶升油缸,通过油缸顶升使变跨天车向上脱离主梁。利用卷扬机钢丝绳牵引变跨天车沿轨道移动,在移动至目的位置时设置导向装置,确保变跨天车就位准确后,回缩垂直顶升油缸,使天车向下落回主梁上,固定天车即完成变跨作业。走行滚轮结构的顶升油缸采用液压系统驱动,通过控制阀块控制油缸实现功能动作。利用外加钢丝绳和变跨天车上的卡环将牵引吊耳和卷扬钢丝绳连接起来,通过变换连接方式实现32m — 24m和24m — 32m的变跨作业。本专利技术合理利用现场条件使变跨更便捷,利用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四角的垂直顶升油缸,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实现顶离和回落主梁动作,配合卷扬钢丝绳牵引实现变跨作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很好的提高变跨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走行总成结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走行总成结构正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现变跨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定位导向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定位导向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钢丝绳,2是吊耳,3是液压系统,4是卷扬机钢丝绳,5是变跨天车,6是主梁与变跨天车连接螺栓,7是走行总成,7a是顶升油缸,7b是移动滚轮,8是主梁,9是导向装置,10是定位装置,A、B是钢丝绳连接位,C、D是移动始末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5。如图所示,提梁机变跨结构,提梁机为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8、变跨天车5和主梁8与变跨天车5的连接螺栓6,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7,走行总成7包括移动滚轮7b和垂直顶升油缸7a ;变跨天车5有吊耳2通过钢丝绳I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走行总成7在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至少4组。走行总成7通过连接板与变跨天车5连接固定,连接板上方固定顶升油缸7a、下方有移动滚轮7b通过支撑轴与顶升油缸7a连接。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有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实际应用中变跨作业时包括进、退变跨作业,如用于起吊高速铁路32m、28m、24m、20m双线整孔箱形混凝土梁的32m — 24m变跨工况和24m — 32m变跨工况。32m — 24m变跨工况:预先拆除主梁8与变跨天车5连接螺栓6,然后操作改装液压系统3,使变跨天车5顶离主梁8 ;再将钢丝绳I和卡环套装与吊耳2和卷扬钢丝绳4分别连接起来,钢丝绳I和卡环套装与卷扬钢丝绳4连接点设在B点附近;通过卷扬机将变跨天车5牵引至目的位置,缩回油缸使变跨天车5贴合主梁8,用连接螺栓6将主梁8与变跨天车5固定,实现变跨作业。24m — 32m变跨工况:预先拆除主梁8与变跨天车5连接螺栓6,然后操作改装液压系统3,使变跨天车5顶离主梁8 ;再将钢丝绳I和卡环套装与吊耳2和卷扬钢丝绳4分别连接起来,钢丝绳I和卡环套装与卷扬钢丝绳4连接点设在A点附近;通过卷扬机将变跨天车5牵引至目的位置,缩回油缸使变跨天车5贴合主梁8,用连接螺栓6将主梁8与变跨天车5固定,实现变跨作业。如图4所示,图4是实现变跨的移动状态示意图,在实现变跨的开始位置C和结束位置D均设置有固定连接螺栓6。在移动到位时有导向装置导向定位。【主权项】1.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所述提梁机为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8)、变跨天车(5)和主梁(8)与变跨天车(5)的连接螺栓¢),其特征是:所述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7),走行总成(7)包括移动滚轮(7b)和垂直顶升油缸(7a);变跨天车(5)有吊耳(2)通过钢丝绳(I)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梁机变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走行总成(7)在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至少4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梁机变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走行总成(7)通过连接板与变跨天车(5)连接固定,连接板上方固定顶升油缸(7a)、下方有移动滚轮(7b)通过支撑轴与顶升油缸(7a)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提梁机变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变跨天车(5)设置有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9)和定位装置(10),导向装置(9)固定于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定位装置(10)固定于主梁(8)上变跨完成标准位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提梁机为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变跨天车和主梁与变跨天车的连接螺栓,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走行总成包括移动滚轮和垂直顶升油缸;变跨天车有吊耳通过钢丝绳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走行总成在变跨天车前后两端设置至少4组;走行总成通过连接板与变跨天车连接固定,连接板上方固定顶升油缸、下方有移动滚轮通过支撑轴与顶升油缸连接;提梁机还设置有导向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合理利用现场条件使变跨更便捷,利用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四角的垂直顶升油缸,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实现顶离和回落主梁动作,配合卷扬钢丝绳牵引实现变跨作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很好的提高变跨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IPC分类】B66C19-00【公开号】CN104528534【申请号】CN201410829077【专利技术人】马先科, 谭德明, 卿朝晖, 易海军, 陈良, 郑鹏鹏, 李付军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梁机变跨结构,所述提梁机为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8)、变跨天车(5)和主梁(8)与变跨天车(5)的连接螺栓(6),其特征是:所述变跨天车(5)前后两端设置有走行总成(7),走行总成(7)包括移动滚轮(7b)和垂直顶升油缸(7a);变跨天车(5)有吊耳(2)通过钢丝绳(1)与卷扬机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先科谭德明卿朝晖易海军陈良郑鹏鹏李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