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38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水套设计领域尤其是冶金、轧钢领域的冷却水套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套,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螺纹管结构是冷却水套内形成螺旋状流道,螺纹管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确保内外层管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了冷却水套装配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螺纹状流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流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水能够与工件进行充分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水套设计领域尤其是冶金、乳钢领域的冷却水套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套
技术介绍
冷却水套是轧钢行业中常用的冷却部件,如专利文件ZL201110008250.6中公开了一种测径仪冷却装置,该装置中的冷却水套主要结构包括内外两层管壁,两层管壁之间形成容纳冷却水的空腔,该空腔中还设有隔板,隔板能够将空腔分割成迂回状的流道,现有技术中,隔板主要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内管壁上,隔板的上檐直接抵靠在外管壁内侧,该冷却水套的缺陷在于:由于隔板采用焊接固定,其尺寸误差难以控制,因此隔板的上檐无法与外管壁紧密贴合,从而使水流从隔板上檐的缝隙中通过,迂回水路无法起到引导水流的效果,最终导致冷却水不能与管内工件充分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水热交换效率且结构强度可靠的水冷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套,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螺纹管结构是冷却水套内形成螺旋状流道,螺纹管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确保内外层管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了冷却水套装配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螺纹状流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流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水能够与工件进行充分热交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间层螺纹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连通。采用螺纹管结构是冷却水套内形成螺旋状流道,螺纹管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确保内外层管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了冷却水套装配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螺纹状流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流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水能够与工件进行充分热交换。实施例1所述各层空腔由内而外依次串联,相邻的两个空腔之间的管壁上设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即构成各空腔的进、出水孔,相邻两层管壁上的通孔前、后交错布置即同一空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位于空腔的前、后两端。不管是从内层还是外层进水,进出水均经过中间夹层的内外夹层逆向换热,避免在冷却隔热时,入口处温度过低,出口处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实施例2所述各层空腔之间交错连通即相互连通的两层空腔之间至少间隔一层空腔,同一空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位于空腔的前、后两端。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空腔内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将相邻两层管壁的螺纹设置成反向,各层螺纹之间形成网状结构对各层管壁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管体的整体强度。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层管壁的一端通过密封圈密封,另一端固定在法兰盘20上,所述进水管路21和进水管路均位于该法兰盘上,所述进水管路21、出水管路分别于最内侧空腔、最外层空腔连通。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管体包括三层管壁,其中最外层管壁11为直管,内部两层管壁12、13上设有外螺纹且该两层管壁上螺纹旋向相反,中间层管壁12上远离法兰盘20的一端设有通孔121。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均设有三个外接接口,所述三个外接接口分别位于法兰盘20的两侧端面及外环面上,各外接接口处均设有螺纹连接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现场设备的分布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最合适的外接接口进行供水和出水,另外两个外接接口则用堵头堵住即可。【主权项】1.一种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同一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空腔由内而外依次串联,相邻的两个空腔之间的管壁上设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即构成各空腔的进、出水孔,同一空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位于空腔的前、后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空腔之间交错连通即相互连通的两层空腔之间至少间隔一层空腔,同一空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位于空腔的前、后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空腔内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管壁的一端通过密封圈密封,另一端固定在法兰盘(20)上,所述进水管路(21)和进水管路均位于该法兰盘上,所述进水管路(21)、出水管路分别与最内侧空腔、最外层空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三层管壁,其中最外层管壁(11)为直管,内部两层管壁(12、13)上设有外螺纹,中间层管壁(12)上远离法兰盘(20)的一端设有通孔(1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均设有三个外接接口,所述三个外接接口分别位于法兰盘(20)的两侧端面及外环面上,各外接接口处均设有螺纹连接部。【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水套设计领域尤其是冶金、轧钢领域的冷却水套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套,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本专利技术采用螺纹管结构是冷却水套内形成螺旋状流道,螺纹管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确保内外层管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了冷却水套装配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螺纹状流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流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水能够与工件进行充分热交换。【IPC分类】F28F1-10【公开号】CN104534909【申请号】CN201410798768【专利技术人】娄霆, 王俊, 武传华, 金纬, 马庆力 【申请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同一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霆王俊武传华金纬马庆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