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73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车体一侧安装左下箱板,左下箱板上安装左上箱板、另一侧安装右下箱板,右下箱板上安装右上箱板,左右箱板的后端安装后箱板、前端安装前箱板,车体底部左侧安装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第一柱塞杆一端分别与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连接,前箱板与第一摇臂铰连,后箱板与第二摇臂铰连,第一摇臂一端安装在第一花键轴上,第二摇臂一端安装在第二花键轴上,第一花键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第二花键轴上安装第二传动轮,它采用液压控制箱体开合,不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减少对人体的热辐射伤害及事故发生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炼工艺中使用的钢坯运输车,是一种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
技术介绍
钢坯的红送工艺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能源消耗量的多少。现有红送车的不足在于由于装卸人员不能靠近操作,所以在装卸过程中需要专用的吊具,这种装卸方式易出现事故,危及安全,并且生产效率低,保温效果欠佳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它采用液压控制箱体开合,不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减少对人体的热辐射伤害,减少事故发生等。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包括驾驶室、车体及车轮,车体一侧安装左下箱板,左下箱板上安装左上箱板,车体另一侧安装右下箱板,右下箱板上安装右上箱板,左右箱板的后端安装后箱板,左右箱板的前端安装前箱板,车体底部左侧安装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第一柱塞杆一端分别与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连接,前箱板与第一摇臂铰连,后箱板与第二摇臂铰连,第一摇臂一端安装在第一花键轴上,第二摇臂一端安装在第二花键轴上,第一花键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第二花键轴上安装第二传动轮,第一缆绳绕过第二传动轮及第一定滑轮与第一柱塞杆另一端连接,第二缆绳绕过第一传动轮及第二定滑轮与第一柱塞杆另一端连接。车体底部左侧安装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第二柱塞杆一端分别与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连接,前箱板与第三摇臂一端铰连,后箱板与第四摇臂一端铰连,第三摇臂一端安装在第三花键轴上,第四摇臂一端安装在第四花键轴上,第三花键轴上安装第三传动轮,第四花键轴上安装第四传动轮,第三缆绳绕过第三传动轮及第三定滑轮与第二柱塞杆一端连接,第四缆绳绕过第四传动轮及第四定滑轮与第二柱塞杆连接。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通过管道分别与液压站连接。第一花键轴通过第一支架与车体连接,第二花键轴通过第二支架与车体连接。第三花键轴通过第一支架与车体连接,第四花键轴通过第二支架与车体连接。左上箱板和右上箱板分别与左下箱板和右下箱板铰连。左上箱板一端与后箱板铰连,右上箱板一端与后箱板铰连。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液压控制箱体的开合,不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减少了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低了劳动强度,由于不需要远距离吊装,所以减少了对沿途植物的伤害,箱体开启灵活,能将钢坯全部裸露出来,不需要专用吊具,能适用于各种吊具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安全性,箱体的密闭性好,钢坯保温性能好,降低能源消耗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1中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附图所示车体左右安装的油缸控制部件结构相同,车架前后分别安装的摇臂控制部件相同。当然,本技术根据需要可在车体的一侧安装油缸控制部件,但是两侧均安装相同的控制部件更容易制造,使用更方便。下面对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中1是驾驶室,车体43及车轮,车体43一侧安装左下箱板7,左下箱板7上安装左上箱板6,车体43另一侧安装右下箱板25,右下箱板25上安装右上箱板26,左右箱板的后端安装后箱板41,左右箱板的前端安装前箱板42,车体43底部左侧安装第一油缸16,第一油缸16的第一柱塞杆15一端分别与第一缆绳13和第二缆绳20连接,前箱板42与第一摇臂4铰连,后箱板41与第二摇臂8铰连,第一摇臂4一端安装在第一花键轴3上,第二摇臂8一端安装在第二花键轴10上,第一花键轴3上安装第一传动轮5,第二花键轴10上安装第二传动轮9,第一缆绳13绕过第二传动轮9及第一定滑轮18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第二缆绳20绕过第一传动轮5及第二定滑轮11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车体43底部左侧安装第二油缸35,第二油缸35的第二柱塞杆36一端分别与第三缆绳31和第四缆绳38连接,前箱板42与第三摇臂28一端铰连,后箱板41与第四摇臂24一端铰连,第三摇臂28一端安装在第三花键轴29上,第四摇臂24一端安装在第四花键轴40上,第三花键轴29上安装第三传动轮27,第四花键轴40上安装第四传动轮23,第三缆绳31绕过第三传动轮27及第三定滑轮37与第二柱塞杆36一端连接,第四缆绳38绕过第四传动轮23及第四定滑轮30与第二柱塞杆36连接。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35通过管道分别与液压站2连接。第一花键轴3通过第一支架22与车体43连接,第二花键轴10通过第二支架12与车体43连接。第三花键轴29通过第一支架22与车体43连接,第四花键轴40通过第二支架12与车体43连接。左上箱板6和右上箱板26分别与左下箱板7和右下箱板25铰连。左上箱板6一端与后箱板41铰连,右上箱板26一端与后箱板41铰连。本技术需要同时打开左右箱板时,启动液压站2,第一油缸16的第一柱塞杆15向外运动,同时,第二油缸35的第二柱塞杆36也向外运动,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35的工作过程相同,本次只叙述第一油缸16的工作过程第一油缸16的第一柱塞杆15工作,拉动第一缆绳13,带动第二传动轮9转动,第二传动轮9转动带动第二花键轴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摇臂8转动,由于第二摇臂8与后箱板41铰连,后箱板41与左上箱板6和右上箱板26铰连,左上箱板6与左下箱板7铰连,右上箱板26与右下箱板25铰连,所以第二摇臂8转动进而打开左上箱板6和左下箱板7,同时,第二缆绳20带动第一传动轮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摇臂4传动,打开左上箱板6和左下箱板7。打开右上箱板26和右下箱板25的工作过程与打开左上箱板6和左下箱板7的工作过程相同。关闭箱板时,柱塞杆回缩,缆绳带动传动轮及摇臂反向运动,即可关闭箱板。本技术所述上下箱板均为保温箱板,所述缆绳可以是钢绳与链条相连接,也可以全部是钢绳。传动轮可以是链轮,也可以是滑轮均可。所述定滑轮均安装在车体43上。图中14是定滑轮,19是油管,32是油管,33是定滑轮,34是油管,17是油管。本技术未详述内容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包括驾驶室(1)、车体(43)及车轮,其特征在于车体(43)一侧安装左下箱板(7),左下箱板(7)上安装左上箱板(6),车体(43)另一侧安装右下箱板(25),右下箱板(25)上安装右上箱板(26),左右箱板的后端安装后箱板(41),左右箱板的前端安装前箱板(42),车体(43)底部左侧安装第一油缸(16),第一油缸(16)的第一柱塞杆(15)一端分别与第一缆绳(13)和第二缆绳(20)连接,前箱板(42)与第一摇臂(4)铰连,后箱板(41)与第二摇臂(8)铰连,第一摇臂(4)一端安装在第一花键轴(3)上,第二摇臂(8)一端安装在第二花键轴(10)上,第一花键轴(3)上安装第一传动轮(5),第二花键轴(10)上安装第二传动轮(9),第一缆绳(13)绕过第二传动轮(9)及第一定滑轮(18)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第二缆绳(20)绕过第一传动轮(5)及第二定滑轮(11)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其特征在于车体(43)底部左侧安装第二油缸(35),第二油缸(35)的第二柱塞杆(36)一端分别与第三缆绳(31)和第四缆绳(38)连接,前箱板(42)与第三摇臂(28)一端铰连,后箱板(41)与第四摇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式多功能钢坯红送车,包括驾驶室(1)、车体(43)及车轮,其特征在于:车体(43)一侧安装左下箱板(7),左下箱板(7)上安装左上箱板(6),车体(43)另一侧安装右下箱板(25),右下箱板(25)上安装右上箱板(26),左右箱板的后端安装后箱板(41),左右箱板的前端安装前箱板(42),车体(43)底部左侧安装第一油缸(16),第一油缸(16)的第一柱塞杆(15)一端分别与第一缆绳(13)和第二缆绳(20)连接,前箱板(42)与第一摇臂(4)铰连,后箱板(41)与第二摇臂(8)铰连,第一摇臂(4)一端安装在第一花键轴(3)上,第二摇臂(8)一端安装在第二花键轴(10)上,第一花键轴(3)上安装第一传动轮(5),第二花键轴(10)上安装第二传动轮(9),第一缆绳(13)绕过第二传动轮(9)及第一定滑轮(18)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第二缆绳(20)绕过第一传动轮(5)及第二定滑轮(11)与第一柱塞杆(15)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王成富于均业何爱国亓玉亭王善亭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鲍德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