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铨专利>正文

一种下水管道清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451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下水管道清淤车,包括130型双排座载重汽车,其特征是将130型双排座载重汽车改装为在汽车驾驶室增设变速器(1)、变速手柄(1-1)、交流发电机(4)、分动器(2)、转换手柄(3)、电器仪表盘(5),在汽车中部设一污泥箱(6)、箱底部有放污泥活门(7)、上部有一污泥导槽(8)和支架(9)联接,在汽车后部添加一方形支架(9),支架(9)的上部装连滑轮(10、11)、左侧上部装连双线钢绳卷扬机(13)、下部配连一外设电器仪表盘(20)、后侧上部装连电动电缆卷盘机(14)、下部设置有两个挂钩(19)、挂钩上挂备用泥斗、右侧上方置一污泥导槽(8)、在支架内部设连有弯导轨(15)、直导轨(16)、活瓣(18)和作业泥斗,活瓣装连于两导轨(15、16)底部,在变速器(1)上装连着变速手柄(1-1)、分动器(2)上装连有转换手柄(3),交流发电机(4)连接汽车动力输出轴,发电机(4)的输出电缆(17)分别连接车内电器仪表盘(5)、外设电器仪表盘(24)、钢绳卷扬机(13)和经由电缆卷盘机(14)连接泥斗,卷扬机(13)的双线钢绳(12)通过滑轮(10、11)连接泥斗,所组成的下水管道清淤车,所述的泥斗为污水中作业动力泥斗(B),由斗身(21)、提梁(22)、电动机(24)、电机引线电缆(24-1)、电动水轮(25)、双线钢绳(12)、电缆(17)、防护罩(23)、导向滚轴(26)、易换卡子(27)和快速接线盒(28)所组成,斗身(21)的前部为一开口筒式结构、后部装连二台电动机(24)连带水轮(25),在位于电动水轮(25)前部、后部斗身上均罩连防护网罩(23),斗身(21)上装连提梁(22),提梁(22)上装连双线钢绳(12)并通过快换卡子(27)连接卡固,电动机(24)由电机引线电缆(24-1)通过快速接线盒(28)连接电缆(17),在斗身(21)的两侧各装有上下两对导向滚轴(26)并分别经活瓣(18)与弯形轨道(15)、直形轨道(16)动配合连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城市市政工程机械,具体地是一种下水管道清淤车
技术介绍
现在我国中、小城市下水管道清淤工作多为双井人力作业。从一井口用长竹片将牵拉缆绳导入另一井口,然后拴上扒泥筒在两井口间来回牵拉,待泥筒盛污泥后用绞车把泥筒提到地面,将筒中的淤泥倒入等待运污泥的车斗中。如此循环往复,将两井间的下水管道管段清淤完成,再改到另外两井间管段清淤作业。此种双井人力清淤作业,其体力劳动重,劳动条件差,效率低,不适合现代文明城市要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水道清淤车,达到一车两用,既可以进行单井机械化清淤作业,又可行走将清出的污泥运到垃圾场,适于对有水、无水、少水污泥的清出作业,使用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双排座130型载重汽车改装成为在汽车驾驶室增设新变速器、变速手柄、交流发电机、分动器、转换手柄、电器仪表盘,在汽车中部加设污泥箱,污泥箱底侧制有放污泥活门,在汽车后部装设支架,支架的顶部装有滑轮、左侧上部装有双线钢绳卷扬机、后侧上部装有电动电缆卷盘机、右侧上部装有污泥导槽,在支架内部设有弯导轨、直导轨、活瓣和动力泥斗,为了在作业井上操作作业泥斗的升、降、倾倒污泥、进出下水管运动,在支架左侧下部特设一外设电器仪表盘,在支架后还为备用泥斗设一挂钩,挂连备用泥斗,在变速器上装设着变速手柄,分动器上装连着转换手柄,交流发电机连接汽车动力输出轴,发电机的输出电缆分别连接车内电器仪表盘、车后支架上的外设电器仪表盘、钢绳卷扬机和经由电缆卷盘机连接动力泥斗,卷扬机的双线钢绳通过滑轮连接泥斗,所组成的新型下水管道清淤车。本技术还根据下水管道清淤作业的需要设计了两种泥斗,一种是在下水管中污水较多的情况使用由斗身、提梁、电动机、电机引线电缆、电动水轮、双线钢绳、电缆、防护罩、导向滚轴、易换卡子和快速接线盒所组成的污水作业泥斗B,另一种是在下水管中少水或无水时使用由斗身、行走轮、导向轮、行走电动机、电机引线电缆、传动装置、提梁、易换卡子和快速接线盒和活动铲泥板所组成的无水、少水作业泥斗C。装配时,一个泥斗装挂在车支架内导轨上并连接卷扬机的双线钢绳,另一个挂连在车支架后侧的备用泥斗挂钩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全部机械作业,清淤、运淤在同一辆车上完成,一车两用,只需二人操作,节省人力,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能实现实泥清洁、文明清淤作业,适于污水较多、污水较少和无水的各种下水管道清淤作业,系一种新型的下水管道清淤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由130型双排座载重汽车改装的下水管道清淤车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向即后视图。图4是图1B-B向的视图。图5为本技术之污水作业的动力泥斗B的构造图。图6是图5的俯视构造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之无水、少水作业动力泥斗C的构造图。图8是图7的俯视构造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进行清淤作业的示意图。图中标记A、清淤车;B、污水中清淤作业泥斗;C、在无水、少水作业的动力泥斗;D、竖检查井;E、下水管道。1、变速器;1-1、变速器手柄;2、分动器;3、转换手柄;4、交流发电机;5、电器仪表盘;6、污泥箱;7、放污泥活门;8、污泥导槽;9、支架;10、滑轮;11、导向滑轮;12、双线钢绳;13、双线钢绳卷扬机;14、电动电缆卷盘机;15、弯导轨;16、直导轨;17、电缆;18、活瓣;19、挂勾;20、外设电器仪表盘;21、斗身;22、提梁;23、防护罩;24、电动机;25、电动水轮;26、导向滚轴;27、快换卡子;28、电缆快速接线盒;29、斗身;30、提梁;31、传动动装置;32、电动机;32-1、电动机引线;33、行走轮;34、导向滚轴;35、活动铲泥板。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图4所示,本技术是将130型双排座载重汽车改装为在汽车驾驶室增设了变速器1、变速手柄1-1、分动器2、转换手柄3、交流发电机4、电器仪表盘5,在汽车中部设一污泥箱6、箱底有放污泥活门7,上部有一污泥导槽8和支架9联接一起,在汽车尾部添加一方形支架9,支架9上部中心安装滑轮10,在左上角有导向滑轮11,支架左侧上部安装双线钢绳卷扬机13,下部配连一外设电器仪表盘20,支架后侧上部安装电动电缆卷盘机14,下部设置两个挂钩19悬挂备用泥斗,支架右侧上方置一连接污泥箱6的污泥导槽8,在支架内部设连有弯导轨15、直导轨16、活瓣18和作业泥斗,活瓣18装连于两个导轨15、16的底部,在变速器1上装连着变速手柄1-1,分动器2上装连着转换手柄3,变流发电机4连接汽车动力输出轴,发电机4的输出电缆17分别连接车内电器仪表盘5,外设电器仪表盘24、钢绳卷扬机13和经由电缆卷盘机14连接泥斗,卷扬机13的双线钢绳12通过导向滑轮11和滑轮10连接泥斗,所组成的下水管道清淤车。本技术的泥斗为两种一种是在下水管道污水中作业的动力泥斗B,另一种是在下水管道无水、少水作业的动力泥斗C。参见附图5、图6,本技术之污水中作业的动力泥斗B是由斗身21、提梁22、电动机24、电动机引线电缆24-1、电动水轮25、双线钢绳16、电缆17、防护罩23、导向滚轴26、易换卡子27和快速接线盒28所组成。斗身21的前部为一开口筒式结构,后部装连二台电动机24带动水轮25,在位于电动水轮前部、后部斗身上均罩连防护网罩23,以防止污水中块状物进入水流中打坏水轮,两电动水轮旋转方向相反,可使泥斗在水中得到均匀的水动力,泥斗可通过二水轮的水动力作用将泥斗拉入被清淤的下水管道中,这是实现单井清淤作业的关键;电机24通过电机引线电缆24-1供电;泥斗斗身21上装连提梁22,提梁22上装连双线钢绳16,双线钢绳16由快换卡子27连接卡固,电动机24由电机引线电缆24-1通过快速接线盒28连接到电缆17的一端,电缆快速接线盒28为防水十线插座;在斗身21的两侧各装有上下两对导向滚轴26,上面一对滚轴经活瓣18与支架内的弯形轨道15、下面一对滚轴经活瓣18与直形轨道16动配合连接,完成动力泥斗进出导轨和倒出污泥动作。参见附图7、图8,本技术之少水、无水作业的动力泥斗C是由斗身29、行走轮33、导向滚轴34、电动机32、电动机引线电缆32-1、传动装置31、提梁30、易换卡子27、快速接线盒28和活动铲泥板35所组成。筒形斗身29两侧装有机械传动装置31分别连接电动机32和斗身两侧的四个翅形行走钢轮33,将电动机32的动力传给四个行走钢轮33;斗身29上装连着提梁30,提梁30上连接双线钢绳12并由快换卡子27连接卡固,电动机32的引线电缆32-1通过快速接线盒28和电缆17相连接,在行走钢轮27的外侧各装一个导向滚轴34,在泥斗斗身29的下前部装一活动铲泥板35。两种动力泥斗的导向滚轴的几何位置和外部构造尺寸相同,它们都可被清淤车后部的弯形导轨、直形导轨接纳,从而完成泥斗倾倒污泥的作用。在进行清淤作业时,车上司机操作转换手柄,使车辆处于行走状态,车下另一清淤工人清理场地后,打开需清淤下水管井盖,观察下水管中有较深污水,还是无水或少水,选择并配连好相应地工作泥斗。这时,司机在地面工人指挥下将清淤车倒至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铨
申请(专利权)人:程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