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万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回转支架和车架支承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96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1),包括一个安装在回转齿盘(11)上的回转架(12),该齿盘安置在一个机架上;一个车架支承装置(18),其具有固定在车辆上的拱形导向装置,引导支臂(19至22)缩入车辆外形中,导向装置(31至34)及支臂安装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该导向装置(31至34)基本上在车辆轮廓的两纵向边(35、36)之间延伸,上述导向装置(31至34)与车辆的轴向成切线设置,每个导向装置从车辆轮廓的一条长边(35或36)向内、基本上朝着车辆的中央(5)延伸,并从该中央处进一步向车辆轮廓的同一长边(35或36)延伸。(*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一种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回转支架和车架支承装置的车辆。这类车辆一般是用于各用途的道路车辆。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安装有混凝土泵的车辆,上述支架是一种撒料架,它支承着混凝土输送管以便卸下由泵输送来的混凝土。后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说明。这里讨论的该类动力车辆一般必须设置大型悬臂架。由于混凝土泵是运动的,支架的必要的悬臂就需要细分为若干带操纵铰链的段,以便在车辆行驶状态下该悬臂可以折叠起来。这类支架相当高,支架的长度和支架的伸出会产生一个倾斜力矩。上述车架支承装置将该倾斜力矩转移到车辆的底部,从而防止支架造成的车辆倾覆。由于需求的持续增长,需要开发出这样的车辆它具有越来越大的支架长度和半径,而同时仍保持行驶状态时的车辆外形。带有混凝土泵的车辆,一般来说重要的是不使其宽度比容许的车辆宽度还小,以避免当车辆过宽时,对特殊运输的限制。车架支承装置一般设在四个点上,特别是当支架的回旋齿盘无旋转角度限制时尤其如此。对支承装置来说,这种设计意味着基本上绕车辆横轴线的倾斜力矩比绕其纵轴线的倾斜力矩引起的问题少一些,其原因之一是车辆自重产生的绕横轴线的力矩比绕纵轴线的力矩大得多,这种力矩抗衡着支架产生的倾斜力矩。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支架的回转不可能在回转齿盘上进行限制,以产生绕横轴线的倾斜力矩,长的支臂导致支承装置的长度与支架的长度相应,因此,这些支臂安放在行驶状态的车辆外形之中是有困难的。本专利技术从一个已知的车辆出发,该车具有一个混凝土泵和一个装在底盘上的撒料臂,撒料臂的回转齿盘安装在底盘上或者安装在驾驶室附近的底盘的副车架上,同时,正如这类车辆的通常结构那样,混凝土泵的进料斗位于车尾,而混凝土输送装置的零件则安置在车辆的中央。这种车辆具有四条支臂,对车架提供四点支承。前车架支承装置具有固定于车上的弓形套管,套管中放置着上述支臂,支臂起始于驾驶室和回转齿盘之间,并可以向前伸出。而两个后支臂则安置在直的套管中。导向装置以及在其中移动的支臂必须处于车辆行驶态外形的两侧边缘之内。该导向装置稍微缩短一些,以便将底部支承装置安置在车辆行驶态外形之内,上述底部支承装置设置在支臂的自由端并且通常适于伸出和缩回。对于前车架支承装置来说,上述结构会限制和缩短支臂的伸出长度并使导向装置相应缩短。导向装置的凸出曲线和向后指向车尾的支臂使该支承装置向前伸出,并接近车辆的纵轴线,这样就缩短了各支承点和车辆纵向轴线之间的横向距离。因此,这种已知车辆不适于安装大长度和长悬臂的支架,也不适于安装可任意回转的回转齿盘。本专利技术独辟蹊径,其基本构思表述在权利要求1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写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导向装置呈拱形,而支臂与纵向中心轴线成切线设置,这就使支承装置进一步向车辆侧边伸出,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车辆绕一个或另一个纵向边倾斜。由于导向装置的两个端点靠近车辆的特殊外形的一侧边,因此可以获得一定长度的支臂,该长度取决于所需的跨度;并且该支臂可以安置在车辆行驶态外形的范围内。这些支臂越长,导向装置的曲线顶点就越靠近车辆的中心。所述的接近程度仅受安装在车辆纵向中心的其它结构的限制,例如,用来移动混凝土泵的输送装置的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至少前车架支承装置是以上述方式实现的。这意味着,车辆的支架的回转齿盘从车辆中心向前移动,该前车架支承装置的横向跨度处于临界状态,因此,该跨度必须特别地增大。由于混凝土泵安装在车辆底盘上,车辆通常带着混凝土泵一起运动。由于混凝土泵在车辆尾部装载,在当地条件许可时,一般让支架向前伸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中最好装有套管,用以引导支臂。这些内容是权利要求2的客体。权利要求3的特征使支臂和导向装置的长度得以最优化。因为支承装置的导向装置起始于回转齿盘,并且位于一个圆的圆弧上,所以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可以把导向装置的曲线移向车辆的中心。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实施例中,还设有一个后支承装置,以便在车辆的每个承载侧设置一个向后的辅助支承装置。该辅助支承装置所需的导向装置应依次起始于车辆的尾部,以便达到最佳跨度。权利要求4叙述了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车辆的每个纵向边均有一个四点支承装置。虽然前面着重讨论了本专利技术车辆的回转齿盘,该齿盘从车辆的中心移向前部,以便根据前述的应用条件设置前车架支承装置,但是业已证实,该前车架支承装置的形状也适用于后车架支承装置。这是权利要求5的客体。这种车辆还具有下述优点,即后支承点也可以进一步向车辆的侧边移动,从而抗衡绕车辆纵轴线的倾斜。根据权利要求5,带有这类支承装置的导向装置同心地设置在一个共同的水平面上,从而在导向装置的上、下平面上得到附加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装置设置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相比之下,这种结构有如下效果导向装置具有最佳的长度并且可以安置在车辆外形之内,因而可根据导向装置的高度将所获得的空间用于容纳该导向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为那些实现本专利技术所必须的结构零件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具有权利要求7特征的实施例,允许后支承装置的结构不同于前支承结构,如果有某种原因需要这么做的话。这样人们便可以理解权利要求8的特征,权利要求8带有后车架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上有一个铰链,把导向装置与车架连接起来。该铰链设置在回转齿盘区域内,以便充分利用车辆外形的可用长度。然而,这些铰链也可以进一步向车辆的尾部挪动,参见权利要求9的特征,一般来说,这种结构会导致后车架支承装置具有最佳的跨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支臂被安置在套管中,从而大大简化了车架支承装置的操纵。由于支臂的长度和其上的负载,使支臂非常沉重。但这些支臂不再需要用手搬动,而代之以自行驱动。这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因为这种驱动可以设计成有效地分布在整个跨度上。本专利技术的部件、进一步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将参照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与图2相似;图5是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改型;图6与图2和4相似,表示图5的实施例;图7表示图1、3和5所示实施例的又一改进型;图8与图2、4和6相应,表示图7的实施例;图9是图1、3、5和7所示实施例的再一改型;图10与图2、4、6和8相似,表示图9中的实施例。图1至9中点划线表示车架支承装置的支臂的拉出长度,而虚线则表示图中未出现但对理解来说又是必要的那些零部件。如图1和2中实施例所示,卡车底盘1包括驾驶室2,前部的单轮转向总成3、4和底盘大梁5,该大梁上悬挂着双轮后桥6至9。根据本实施例,混凝土泵安装在底盘5上,其进料斗10安装在车尾,该进料斗从混合搅拌机向混凝土泵供料。驾驶室2的后面设有混凝土撒料臂或支架12的回转齿盘11。该回转齿盘安装在机架14上,机架14依次经副车架15安装在底盘上。支架12由水平工作铰链16铰接,并且支架分为若干节,各节之间由未示出的工作铰链依次内连接。这种结构使支架可以折叠起来,如图2中标号17所示。另一方面,该支架还可以展开延伸,对此,图中没有特别示出。车架支承装置18设置在副车架15上。图1和2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带有四个支臂19至22的四点支承方式,上述支臂的自由端支承着支柱23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1),具有一回转支架(12),该回转支架(12)安装在一设置在一机架上的回转齿盘(11)上,一车架支承装置(18),该支承装置具有固定在车辆上的拱形导向装置,引导支臂(19至22)缩入车辆外形中,导向装置(31至34)及支臂安装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该导向装置(31至34)基本上在车辆轮廓的两纵向边(35、36)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装置(31至34)与车辆的轴向成切线设置,每个导向装置从车辆轮廓的一条长边(35或36)向内、基本上朝着车辆的中央(5)延伸,并从该中央处进一步向车辆轮廓的同一长边(35或36)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斯特赫克曼
申请(专利权)人:施万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