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424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包括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浮动侧板内开设有两个轴承孔;并在浮动侧板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卸荷槽,在另一个端面上、轴承孔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密封圈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浮动侧板靠近安装槽的径向外周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小孔。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是滑动连接的,浮动轴套在轴承上可以轴向滑动,分流马达中的液压油经过小孔进入与密封圈底部接触,使得密封圈和浮动侧板的轴向位置可以调节,完成与齿轮间隙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到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
技术介绍
在液压齿轮分流马达中,采用孔内镶嵌有轴承的浮动轴套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轴颈上做轴向运动,让浮动轴套的一个端面与分流马达中的齿轮接触,可以安装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连接体或者后盖之间。在实际工作时,需要浮动轴套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端面接触紧密,使CFAl齿轮分流马达在高压下仍然能达到较高的分流精度和使用寿命,需要对其工作部件的间隙和受力采取补偿措施,多数高压外啮合齿轮泵、齿轮马达或齿轮分流马达均采用了轴向压力补偿。 现有的齿轮分流马达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与浮动轴套之间的间隙不能够根据工作压力来完成调节,齿轮马达的工作压力由压油腔内的液压油压力决定;现有的浮动轴套与齿轮之间的间隙受压油腔的工作压力影响不成正比例,平衡性差、稳定性差、不能够实现主动补偿;浮动轴套不可以根据工作压力的变化调节与齿轮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可以调节浮动轴套与齿轮之间的间隙。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包括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浮动侧板内开设有两个轴承孔;并在浮动侧板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卸荷槽,在另一个端面上、轴承孔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密封圈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浮动侧板靠近安装槽的径向外周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小孔。 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是滑动连接的,浮动轴套包括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浮动轴套可以在齿轮轴颈上滑动;分流马达中的液压油经过两个小孔进入与密封圈底部接触,使得密封圈和浮动侧板的轴向位置可以调节,配合密封圈自身的弹性力,完成与齿轮间隙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右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正面的剖视图; 图4为密封圈的示意图。 其中,1、浮动侧板;2、密封圈;3、轴承孔;4、卸荷槽;5、安装槽;6、小孔;21、8字形部;22、径向部;51、8字形槽;52、径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该机构具有现有的浮动轴套的作用。该机构包括浮动侧板I和密封圈2,浮动侧板I内开设有两个轴承孔3 ;并在浮动侧板I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卸荷槽4,在另一个端面上、轴承孔3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5,密封圈2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槽5内;浮动侧板I靠近安装槽5的径向外周上开设有与安装槽5相通的小孔6。 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在浮动侧板I的上开设有两个小孔6 ;可以使液压油均匀的进入与密封圈2接触,使密封圈2的轴向移动更加平稳。 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安装槽5包括8字形槽51和径向槽52 ;密封圈2包括8字形部21和径向部22。在实际使用时,将8字形部21安装在8字形槽51内,径向部22安装在径向槽52内滑动。 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将卸荷槽4设置在两个轴承孔3之间。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齿轮分流马达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套有轴承,两个轴承轴颈在浮动轴套的轴承孔3内做旋转运动,且分别嵌入浮动侧板I的两个轴承孔3内,浮动侧板I的一端面与轴承上的齿轮具有一定的间隙;另一个端面固定在分流马达的连接体上或者后盖上。在工作时,压油腔内的液压油引入小孔6内,使得密封圈2和浮动侧板I上均受到挤压力,由于密封圈2与连接体或者后盖连接的,将会使浮动侧板I向图1中左侧移动,使浮动轴套紧贴齿轮端面,进而调节了齿轮和浮动侧板I端面之间的间隙。 本技术具有轴向补偿,轴向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与齿轮端面相接触的密封和减摩部件制成可沿轴向运动的,即浮动侧板I和密封圈2是可沿轴向移动的;并将压油腔内的高压油经两个小孔6这一通道引入油腔中,使浮动侧板I始终受到一个与工作压力成比例的压紧力压向对应的齿轮端面,即油压力越高,浮动侧板I与齿轮端面的间隙更小;配合密封圈2的弹性;从而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间隙值与工作压力相适应并长期稳定。 外齿轮副啮合时的重叠系数应略大于1,以保证两个齿轮的连续平稳啮合,但大于I的重叠系数意味着在一对轮齿退出嗤合前,另一对已进入嗤合,从而在两对轮齿之间形成了一个与吸排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空间。而且这些齿轮是从压轴区进入啮合而在吸油区退出,处于上述闭死空间中的油液因之先被压缩然后又被吸空,前者会使啮合阻力突增,对轴承产生冲击载荷;后者则会引起气浊和噪声,此即为困油现象。为了减轻或消除困油现象的不利影响,可以在对应于上述过度区的浮动侧板I处开出专门的卸荷槽4,使被困死的油液在压缩和扩张两个阶段分别与泵的排油和吸油腔相通。内齿轮泵工作时的内外轮齿间只有单侧接触,原则上不会形成闭死容积,因而一般没有困油的问题。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浮动侧板内开设有两个轴承孔;并在浮动侧板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卸荷槽,在另一个端面上、轴承孔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密封圈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浮动侧板靠近安装槽的径向外周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分流马达间隙主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侧板和密封圈,浮动侧板内开设有两个轴承孔;并在浮动侧板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卸荷槽,在另一个端面上、轴承孔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密封圈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浮动侧板靠近安装槽的径向外周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小孔。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罗香文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长江液压件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