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围上盖板,其能够将前挡玻璃与前围上盖板平齐地配置,且在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时,能够使前挡玻璃适当地变形以有效吸收冲击负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围上盖板(10、10a、10b)在罩主体部(20、30、40)的后端部,包括具备与前挡玻璃(3)平齐的外表面的玻璃平行部(21、31、41),在该玻璃平行部(21、31、41),以横跨车宽方向的方式配设有该玻璃平行部(21、31、41)的壁厚减少的至少一列脆弱部(26、36、46),所述脆弱部(26、36、46)构成为在罩主体部(20、30、40)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负荷时能够变形或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围上盖板,其能够将前挡玻璃与前围上盖板平齐地配置,且在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时,能够使前挡玻璃适当地变形以有效吸收冲击负荷。本专利技术的前围上盖板(10、10a、10b)在罩主体部(20、30、40)的后端部,包括具备与前挡玻璃(3)平齐的外表面的玻璃平行部(21、31、41),在该玻璃平行部(21、31、41),以横跨车宽方向的方式配设有该玻璃平行部(21、31、41)的壁厚减少的至少一列脆弱部(26、36、46),所述脆弱部(26、36、46)构成为在罩主体部(20、30、40)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负荷时能够变形或断裂。【专利说明】前围上盖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覆设置在汽车的前挡玻璃与发动机罩之间的外壳部的前围上盖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汽车中,在车身前部设置有搭载动力用发动机的发动机室,该发动机室的左右侧面部由翼子板覆盖,另外,上表面开口部由开闭自如的发动机罩覆盖。 在汽车的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与前挡玻璃的前端部之间,以划分发动机室与车室的方式配置有外壳部,并以覆盖该外壳部的方式安装有前围上盖板以改善外观。另外,在前围上盖板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车身内的空气导入口(进气口)。 以往的前围上盖板通过将配设在前方侧下部的面板固定部固定于车身面板,从而支撑于车身面板。另外,在前围上盖板的前方侧的上部,固定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紧贴在闭锁状态的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下表面,从而前围上盖板与发动机罩经由密封部件而密封,以防止动力用发动机的热气或臭气从发动机室漏出。 这样的配设在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与前挡玻璃的前端部之间的前围上盖板的例子,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51450号公报(专利文献I)等文献中。 该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前围上盖板包括:密封支承部,经由密封材来支撑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纵壁部,以该密封支承部的后端部为起点而形成在下侧;以及面板支承部,支撑于前围板的上端部。另外,前围上盖板的纵壁部包括:第一斜面部,将以密封支承部的后端部为起点的垂线作为基准,以朝后部侧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斜面部,朝该第一斜面部的前侧弯折形成。 这样的专利文献I的前围上盖板中,例如在因物体(行人)碰撞到发动机罩等而导致冲击负荷从上面侧施加至发动机罩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发生变形而向下侧移动时,因从上方朝向下方施加的冲击负荷而第一斜面部与第二斜面部的弯折部发生变形,因此前围上盖板(尤其是纵壁部)不会突出,能够使密封支承部朝下方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因此能够缓和碰撞到发动机罩的物体所承受的冲击。 此外,专利文献I的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重合固定于前挡玻璃的前端部的玻璃面(外表面)。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图示了如下情况:例如当如上述那样对发动机罩的上表面侧施加有冲击负荷而前围上盖板发生变形时,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挡玻璃而相对移动。 然而,专利文献I的前围上盖板中,如上所述,通过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重合于前挡玻璃的前端部的外表面,从而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接合(卡合)。另外,以往的前围上盖板中,作为与前挡玻璃的前端部接合的结构,有时还采用如下结构:在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设置分支成两股状的夹状的玻璃卡接部,从而包夹支撑前挡玻璃的前端部。 但是,此种卡合结构中,在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相对于前挡玻璃的外表面而隆起的状态下,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相接合。若像这样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相对于前挡玻璃隆起,则外观性差,导致汽车的外观品质下降。 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因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相对于前挡玻璃隆起,从而尘埃等异物容易堆积在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的边界部,去除该堆积的异物的作业变得繁琐。 因此,在日本特表2003-5325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如下卡合结构:消除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相对于前挡玻璃的玻璃面的隆起,能够将前挡玻璃的玻璃面与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卡合结构是在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设置卡止爪部,并且在前挡玻璃的前端部的下表面粘合能够嵌接前围上盖板的卡止爪部的嵌合部件而构成。 通过采用利用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嵌合部件的卡合结构(嵌合结构),能够将前挡玻璃的玻璃面与前围上盖板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提高前挡玻璃与前围上盖板的边界部的外观性,另外,能够防止尘埃等异物堆积于该边界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1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325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前围上盖板中,例如在对发动机罩的上表面侧施加有冲击负荷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前围上盖板的纵壁部发生变形,并且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相对于前挡玻璃而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使前围上盖板的密封支承部朝下方移动而吸收冲击负荷。 另一方面,例如在物体碰撞到前挡玻璃而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的情况下,通过使前挡玻璃发生变形而非飞散,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负荷。此时,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挡玻璃而相对移动,因此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不会按压前挡玻璃,而能够使前挡玻璃适当地产生变形。 但是,这样的专利文献I中的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的卡合结构中,如前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呈相对于前挡玻璃的玻璃面而隆起的状态,有时会产生汽车外观品质的下降或异物的堆积等问题。 针对于此,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当利用嵌合部件来接合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时,如前所述,能够将前挡玻璃的玻璃面与前围上盖板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面上。 但是,此时,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的相对位置通过嵌合部件而固定。因此,例如当物体碰撞到前挡玻璃而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时,前挡玻璃虽不会飞散而欲发生变形,但有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按压前挡玻璃而使前挡玻璃难以产生变形的可能。 因此,以往的前围上盖板中,为了使受到冲击负荷的前挡玻璃适当变形,例如必须进行前围上盖板的设计,以确保在前围上盖板的后端部与前挡玻璃大致平行地配设的玻璃平行部的长度较长。其结果,前围上盖板的结构或形态等受到限制,导致前围上盖板的设计的自由度下降。 此外,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嵌合部件来接合前围上盖板与前挡玻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前围上盖板阻碍前挡玻璃的变形,例如还可考虑设计成如下结构:当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时,设置在前围上盖板后端部的卡止爪部从嵌合部件脱离。 但是,此种结构中,必须高精度地调整前围上盖板的卡止爪部与嵌合部件之间的嵌接力,并且稳定地确保该嵌接力的大小,但当卡止爪部或嵌合部件的尺寸精度出现偏差时,有因卡止爪部与嵌合部件之间的嵌接力不足或嵌接力过剩产生品质不良的问题之虞。另外,为了抑制尺寸精度的偏差以免产生品质不良,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大幅增大。 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围上盖板,能够将前挡玻璃的玻璃面与前围上盖板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前挡玻璃受到冲击负荷时能够使前挡玻璃适当地变形以有效吸收冲击负荷,而且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并且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基本结构,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围上盖板包括:罩主体部,包覆配设在汽车的前挡玻璃与发动机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围上盖板,包括:罩主体部,包覆配设在汽车的前挡玻璃与发动机罩之间的外壳部;卡止爪部,配设在所述罩主体部中的车长方向的后端部,并通过嵌合部件连接于所述前挡玻璃的前端部;以及固定部,从所述罩主体部朝前方延伸设置,用于固定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发动机罩之间,并且,在所述罩主体部的后端部具有玻璃平行部,所述玻璃平行部以沿着所述前挡玻璃的延长线的方式而与所述前挡玻璃大致平行地配设,且具备与所述前挡玻璃的玻璃面平齐的外表面,在所述玻璃平行部,以横跨车宽方向的方式配设有通过减少该玻璃平行部的壁厚而成的脆弱部,所述脆弱部构成为,在所述罩主体部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负荷时发生变形或断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大介,长田秀彦,早川哲央,大沼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